電腦的遐想

本著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的專業戶精神。朦朦朧朧中接受了電腦的所以一切既定事實。

學習軟件的使用,硬件拆裝,最后踏入軟件行業,已然十載,收獲很多成就感,也經歷很多挫敗感。

一直認為如果不拿來學習,電腦的使用就是玩物喪志。至少沒有物盡其用。

做了10年開發,經歷無數項目以后,突然發現了另外一個角度審視這個給自己帶來生計的家伙。

它從哪里來,它來做什么,要到哪里去。

記得最早看到螞蚱玩三國的時候,我的感覺就是,這游戲和我想象中的相差太遠。

相差在哪里,想不出來,也許是畫質,操作習慣,音效等等。很長一段時間才有些接受。

現在能理解游戲的本質,也許是希望通過它快速的經歷人生,獲得人生的體驗。

所有科技的發明都要解決現實問題。而很多時候科技和藝術,和人性是背道而馳的。

心目中的游戲應該是虛擬現實的,而在技術無法達到的時候,只能通過各種非常不人性化的限定來達到“將就可以玩”的地步。而各個玩家也只能接受。我們需要去適應,去想象電腦屏幕上看到的所有這些東西所對應的內心渴求。

蘋果是一個很偉大的公司,微軟也是,他們變革了整個現代人的生活方式。相比而言,微軟做得更加禁錮人性。

我們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了,接受了文件、文件夾、保存、新建,可執行文件,按鈕等等概念。然后在這套游戲規則里面生存。

圖形化界面的發明者是施樂公司,他們的科學家對現實世界做了抽象,奠定了圖形化界面交互的基礎,定義了按鈕,窗口,編輯框,復選框,下拉框,表格,鼠標交互等等基礎元素,涵蓋了現實世界中大部分應用操作的需求。

施樂是一個先行者,但是未必是正確的先行者。只是我們在這種既定事實下生存,既定標準下生活??咕?,適應,依賴。一如現實世界的規則,是所以人類文明妥協的結果。而游戲也是如此,適應了游戲的世界,也適應了快速的體驗人生,實現現實世界無法實現的理想,強烈的自我掌控感,主宰著虛構的主宰生活。當然,可能人民幣玩家也許突破了這些。所以君子馭物,并不在于游戲本身,而在于千古未變的內在需要。

第一代的計算機系統,可能嚴格點說是步入家庭的PC,遵循現實世界的模式,模仿現實世界的規則。而后續的發展,更多的時候是基于已有計算機系統,自然會換一個角度考慮問題。在互聯網時代,更如脫韁的野馬,在這個獨立的王國里面放肆馳騁。

而在移動互聯網到來的時候,很多先行者在模仿PC的操作,而將移動應用的使用習慣向PC靠攏,可以說是大大的倒退。

今天我們經常會聽到人體工程學,用戶界面的友好等等諸如此類。

其實我想說,科技的發展,始終圍繞的人的內在和外在的需求。而我們的機會在服務。不管多么強大的科技,最后都會成為服務的對象。而服務本身也是服務的對象。如此才是科技進步的真諦。否則就會淪落為茴的4種寫法,只存在于茶余飯后。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