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崛起,從學會表達自我開始

生而為人,語言就像上天賜予的禮物,讓我們區別于地球上的其他物種。從小到大,語文都是必修課,從出生我們就聽形形色色的人說著各種各樣的話。如今,我們每天都在說話打字,用語言陳述事實表達思想。可是,你真的會表達自我嗎?

我很愛看愛奇藝的《奇葩說》,這檔節目上的人,都巧言善辯,他們用語言表達思想,用思想引領語言。看節目的時候,我常常能從他們那里感受到語言的力量和思辨的樂趣。印象最深的除了蔡康永、馬東和矮大緊三位導師,還有黃執中、馬薇薇、肖驍、姜思達、董婧……他們的辯論有的尖銳、有的幽默、有的抓馬、有的深刻、有的溫和,他們風格各異旗幟鮮明。就我個人而言,我是比較喜歡溫和而有力量的說話方式。但無論如何,他們每個人一場場辯論下來,一點點崛起,這一群閃閃發光的人,都是語言的寵兒。

我記得蔡康永曾經出過《說話之道》,奇葩說的幾位辯手也創立了《好好說話》欄目,如果你留心的話,很多書店的書架上很可能會有幾本教你如何說話的暢銷書,還有一些電視節目,比如《朗讀者》《見字如面》。這些看似巧合的一切,都在提醒著我們說話的重要性。記得上周江蘇衛視《非誠勿擾》節目上來了一位男嘉賓,職業是主持人。臺上一通交流下來,孟非和臺上女嘉賓的反應都是這個男嘉賓真不會說話。女嘉賓高大夫評價他說,自以為會說話,但不代表真的會說話。

說話這件事,關乎情商。情商高的人,懂得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哪些話怎么說效果最好,哪些話該用何種方式表達。會說話的人,必然也是懂得思考和聆聽的人。語言用的到位可以錦上添花,用的不當可能成為一把利器。


表達這件事,需要訓練。最近京哥的碩士小論文寫完了,投遞卻遇到了瓶頸,讓我幫忙修改。我看過他的英文稿,寫的稀里糊涂,讓人一頭霧水。后來我索性要他把中文發我,看著他的中文稿,也是邏輯混亂,不明所以。京哥尷尬得解釋說,自己從小語文就特別差。我知道這是許多人都可能面臨的問題,自己好不容易有個研究成果想要發表,可就是茶壺里煮餃子,有料也倒不出來。

語言和寫作,都是表達自我的形式,兩者可以通過特別的訓練改進。語言是用來表達思想的,所以當我們開口和動筆之前,一定要理清楚思維邏輯關系,然后再用簡潔的語言表述清楚就可以了。從小我們都學習語文,但是我想語言的進步多在課本之外,大量的閱讀思考以及有益的電視廣播節目,都可以培養我們的語言能力。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勤思考多練習,相信每個人都可以自由表達自我。

個體的崛起,從學會表達自我開始。從今天起,希望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語言的主人,熠熠生輝!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