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不分性別,在骨子里,多少是期盼人生是有愛情出現的。
尤其,在一個剩女剩男大行其道的今天。愛情,成為這些人眼中的摯寶。多少人為之奮斗,卻總也等不來想要的愛情。
其實人都這樣,越是得不到,就越想得到!
越是吃不到的葡萄,就越覺得酸。一酸,口水就流出來,然后呢,有的口水,吞了回去,而大多數口水,從嘴角滲出,最終,還是沒吃到。
說真的,我對所謂的愛情兩字不了解,甚至無法理解它的概念。
因為在我看來,這兩個字是虛構的,根本毫無意義。對于世人給予愛情的肯定,我實在不敢恭維。
可惜的是,本無意抓透之物,卻在無意間被看穿了———愛情本質上無非是生物間一場實驗。
俄國偉大的科學家巴甫洛夫先生,有一個偉大的實驗。啥實驗?上過學的你我都學過————條件反射。
一提起好多人都啊的一聲,恰似你懂了似的,很可惜,估計你還真沒有懂。
實驗是這樣的:巴甫洛夫利用狗看到食物或吃東西之前會流口水的現象,在每次喂食前都先發出一些信號(一開始是搖鈴,后來還包括吹口哨、使用節拍器、敲擊音叉、開燈……等等),連續了幾次之后,他試了一次搖鈴但不喂食,發現狗雖然沒有東西可以吃,卻照樣流口水,而在重復訓練之前,狗對于“鈴聲響”是不會有反應的。他從這一點推知,狗經過了連續幾次的經驗后,將“鈴聲響”視作“進食”的信號,因此引發了“進食”會產生的流口水現象。這種現象稱為條件反射,這證明動物的行為是因為受到環境的刺激,將刺激的訊號傳到神經和大腦,神經和大腦作出反應而來的。
條件反射是可以人為設置有效信號,去左右實驗物的,然后實現條件反射的成功。所以,我們馬上需要明白:人也是動物,所以,人是會受這種實驗左右的,因為原理是一樣的。
愛情是人造出來的詞語,也絕多用在人的身上。
試想,要實現一次真正的愛情,最起碼要有一個基礎條件,必須有一方對另一方有所依賴的,或者說是形成習慣的。如果沒有這個基礎,所謂的愛情不可能憑空產生。
于是,我開始了一個實現兩個陌生人愛情的實驗之路的設想。
以下簡稱A男和B女。
A在追B之前,首先需要制造雙方見面的次數。比如說早上在公司們見到,中午公司門口又見到,下午下班還是見到,晚上加班回去還見到,每天如此,甚至次數慢慢增加,從意外見面變成習以為常。
直到有一天,A向B走去,進行了初次溝通。然后每天進行溝通,不管是有意還是故意,還是在不斷制造近距離接觸的機會,又使之習以為常。
接下來A開始表示好感,通過一個簡單的行動就可以。比如,B不喜歡路邊的早餐,那A每天自己做B喜歡的早餐,甚至每隔幾天就換花色,天天如此,不論刮風下雨,還是上班放假,最起碼要=實行一年半載的時間。前面所有的工作都是為了達成一個周期,實現B依賴習慣A。
接下來一個月或兩個月,是隔三差五的送早餐,讓B會在你沒有送早餐那天不斷的記掛著你,然后,就會給你主動聯系,然后,A你的愛情開始了。
所有的行為,并不是為了達成其他的目的,而是為了我們心中的愛情。我將這個想法告訴了我的幾位朋友,他們也順利的實現了自己愛情夢,成功的脫單,那么你呢?
再次告誡,如何使用,在于你自己,切勿生搬硬套。還有,別想做壞事哦,那樣可不好!
好了,巴甫洛夫先生要走了,臨走前再說一句:
要注意人和狗可不一樣,需要的周期久,沒有耐心的你就等著做單身狗吧!你以為愛情是等來的,其實愛情是制造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