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最近有點忙,又有點頹。生活就是這樣,閑的時候閑得很慌;忙的時候又忙得很迷茫。在不知道該怎么辦的時候,那就要喝喝心靈雞湯咯。
? ? ? ? 翻翻kindle,好像只有這本書比較雞湯的——《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是古典的書。在很早很早之前,這個公眾號曾經介紹過古典的另一本書《拆掉思維的墻》,那應該是一年前的事了(唉~媽蛋,居然寫了一年了都沒人關注。。。)
? ? ? ? 感覺這本書比《拆墻》要更加雞湯,看名字就夠雞湯的了。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它起這個名字,但貌似并沒有回答這個問題。不過他倒是說了一下怎么可以找到生命的可能。
興趣
? ? ? ? 興趣有三個階段:感官興趣——自覺興趣——志趣。
? ? ? ? 感官興趣是最求感官的刺激,玩游戲自然是最好的例子。但是單純的感官興趣并不能持久,也不肯能成為養活自己的工具。除非你的興趣再往上一部,主動去學習相關知識,研究相關領域,上升到自覺興趣的階段。這樣,你有可能從一名玩家,變成一名選手。但是一名職業選手想要最求更高的成就,就不再是一個興趣這么簡單了。你非得把他當成一種生命的追求不可。追求注定要付出心血、忍受孤獨和痛苦,甚至需要拋棄那些其他的興趣,這就上升為一種志趣。也足以成為你的事業了。
? ? ? ? 所以,尋找生命的可能,或許可以先尋找可能的興趣。
價值觀
? ? ? ? 作者講價值觀這部分,讓我想起了產品經理經常用的Y型需求理論。Y理論就是,聽用戶的,但不照著做。用戶需要一匹更快的馬,你先不忙著給他馬,先分析,他要更快的馬干嘛?最后的結論可能會給他一輛汽車。
? ? ? ? 當你想要什么的時候,也可以先問問自己,到底更深層次的需求是什么?你想要錢,為什么?為了保證生存?為了安全?還是其他...
? ? ? ? 同樣的,你要房子、車子?為什么?從你的欲望去剖析你的內心,你會慢慢看清楚自己的價值觀。但更重要的,你得接受你的價值觀。你需要安全,OK啊;你需要錢,也OK啊,你必須接受自己的價值觀,才會活出自己覺得有價值的人生。
敬真我
? ? ? ? 百威有個廣告就叫“敬真我”。既然有真我,那就有假我;真我是什么,假我又是什么?
真我是你想成為的人;假我是別人想你成為的人。
? ? ? ? 我們或多或少都活在別人的期待之中。父母希望我們考上好的大學,然后找個穩定的工作,結婚、生子,安度一生。
? ? ? ? 可是,在這里得告訴大家一個事實。每個人對你的期望,一半當然那是出于對你的愛;另一半是出于對他們自己的愿望。你父母想你生小孩,或許有一半肯能是他們想要抱孫子;你的上司勸你專心發展事業,可能就是想你創更多業績,你可以升上他的位置,他可以升上面的位置;你的朋友勸你去旅游、去創業,其實是想看你實現他自己未完成的夢想。
? ? ? ? 你不能活成每個人希望的樣子,你也不能漠視愛你的人對你的愛啊!你需要的是分析和取舍。分析他們這些意見背后的原因。父母催你結婚,或許是因為她覺得你沒有獨自生活的能力呢?你能獨立不就是最好的解決方案嗎?然后,做你自己想做的事,獨自旅行、獨自去另一個城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