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的10件事

1. 認清自己的任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設計師的主要職責是什么?穿上緊身煙管褲、建立完美的 PSD 圖層、上傳不大不小剛好符合 Dribbble 400×300 尺寸的作品?我們很容易「浪漫化」自己的工作,如果對最終產品不滿意,就把所有錯誤都歸咎于工程師。然而正確的心態(tài)應該是,出得了大門的產品,就是已經可以見人的。要確保你的設計按照自己的意愿落實,最好的方式就是跟工程師密切合作,沒錯,請與他們并肩工作。

2. 不厭其煩地溝通

無論產品循環(huán)周期處于哪個階段,團隊成員彼此寧可溝通到煩人,也不要每個人都埋頭苦干卻靜默不語。正在開發(fā)的產品目標、產品要求、產品被視為成功的條件??我們對這些都應該有清楚的理解。過度溝通的成本是跟同事多聊天,或者多花一點時間寄電子郵件,但是缺乏溝通的后果卻是,浪費時間、努力可能付諸流水、大家相互指責,甚至導致天縱英才的「獨角獸」黯然從設計舞臺謝幕。

3. 隨時掌握意見回饋,加速進入反復打磨(iteration)的過程

從團隊之間的溝通,到你個人的工作流程,都應該不斷搜集各種回饋。就內部「回饋循環(huán)(feedback loop)」而言,在自己設計的過程中,切記利用前端程序代碼或高保真原型工具,隨時掌握每個動作產生的結果,愈能模擬使用者與設計互動的實際狀況,愈好。把范圍拉大到公司,我們也希望盡快獲得工程師、產品經理、以及其他設計師的回饋,以建立共識,并且辨識出瓶頸。外部回饋循環(huán)同樣重要,當產品正式交付,設計師應與數(shù)據(jù)、用戶研究、營銷團隊合作,觀察產品在用戶手中有怎么樣的表現(xiàn),此外,即使我們不需要每個意見都照單全收,但不妨訓練自己以開放的心態(tài)接納回饋,但以批判性思考看待回饋。我們應該有足夠的自信想出縝密的解決方案,同時也能謙遜的舍棄。

4. 設身處地為其他團隊成員著想

當一名體貼的設計師,努力培養(yǎng)同理心,能夠用其他不同團隊聽得懂的語言解釋你的設計,除非你能教育外行人理解美妙的設計術語。

拆解你的設計,融入個別團隊的特性或者公司目標,你得對他們各自的任務有基本的了解,并且懂得欣賞他們正在付諸實踐的事情。

比如產品經理,他們的主要職責,也許就是在「個人使用體驗」與「在注冊過程中加入『邀請朋友』的選項」之間做出取舍,抑或向所有人解釋,如果為了打磨得更加完美,而想在產品發(fā)表前一刻踩煞車,導致上市延期,將會產生什么影響。而工程師呢,則是從轉換(transition)、錯誤狀態(tài)思考,設想各種使用者可能碰上的極端難題,防患未然。

5. 程序猿是你最好的朋友

設計,關乎「關系(relationship)」。元素之間的關系是視覺層次,屏幕之間的關系是流程,用戶與產品之間的關系、最終極的,當屬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每個產品的每個核心都表征著設計師與工程師的關系。關系是每個新創(chuàng)公司賴以生存的根基——每個點子、每種設計、每次落實。歸根結底,是工程師讓我們的天馬行空成了真實,少了他們,模型圖(mockup)的細節(jié)縱使再怎么精致雕琢,終究仍然只是,一只模型圖,而不是貨真價實的產品。如果你有能耐,引導那些設計門外漢對你的設計驚嘆不已,非常樂于將你的設計付諸實踐,一切都會進行得更加順利。試著認知工程師可能面對的技術限制,并且說明某個設計的來龍去脈,方便他們思考如何編纂程序代碼,假如未來有任何變動,調整起來會比較輕松。

6. 學習「偷得巧妙」

「好的設計師模仿,偉大的設計師盜竊」。剖析其他產品何以打動人心,仔細推敲他們做得好的地方以及原因,并且思考如何把這些產品的優(yōu)點移植到你的設計之中,能夠大大豐富你的作品庫(repertoire)。被盛贊為偉大與新穎的設計,其實往往應用了其他領域的概念。當然,你當避免直接粗暴的拷貝其他人的視覺風格,但是找到產品之所以運作出色的元素,例如 UX 原則和互動形式,輪到自己創(chuàng)作時會發(fā)揮得更好。

7. 設計宛如彈奏鋼琴

Google Ventrures 設計合伙人 Braden Kowitz 把設計模擬成彈鋼琴,我深感共鳴。我們可以閱讀所有音樂理論,聆聽所有樂曲的每個音符,然而,若非經過上千小時的練習,你永遠無法成為一名在舞臺上光芒四射的鋼琴明星。同樣的,我們可以閱讀設計理論、把玩幾百種產品、解構用戶經驗以塑造并提升品味,但是親自實作,是當一名設計師無可取代的關鍵。我們進入設計領域,是因我們擁有非凡的品味,但是最艱難也最令人困惑的部分是,在跨出第一步時,你會發(fā)覺「自己能夠做到的」以及「自己認為的好設計」之間有道鴻溝,消弭兩者落差唯一的方法,努力工作,徹夜匪懈的努力。

8. 美麗并非首要目標

設計與藝術不同,設計的主要目的在于解決問題,美學只是其次。兩者也許相關,但是藝術家并不必然能夠成為一名出色的設計師,倘若擁有藝術才華,利用它讓你的設計更好,而非試圖以它定義你的設計。

9. 苛求細節(jié)

魔鬼藏在細節(jié)里,談到細節(jié)時,寧可吹毛求疵,最忌粗枝大葉。如果你沒遇過任何一個工程師嘲笑你對小至像素的次次苛求,那就表示也許你該付出多點心力。

10. 沒有「完成」這回事

也許我們都曾碰過設計還沒臻至滿意就得問世的情況,但不要太在意。因為未來還未曾到來,馬上便會進入不斷反復迭代的過程,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宣告「完成」。這并不表示我們可以犧牲質量,比較好的方式是,推出已經達到標準的部分,而非雖然一次通通出籠,卻處處都是無法妥協(xié)的瑕疵。

怎么樣,準備好再出發(fā)了嗎?開始享受2017新鮮的設計之旅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我所經歷的大數(shù)據(jù)平臺發(fā)展史(三):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 ? 上篇http://www.infoq.com/cn/arti...
    葡萄喃喃囈語閱讀 51,285評論 10 200
  • Android 自定義View的各種姿勢1 Activity的顯示之ViewRootImpl詳解 Activity...
    passiontim閱讀 172,820評論 25 708
  • 淡月梨花曲檻傍,清露蒼苔羅襪涼。恨他愁斷腸,為他燒夜香。(《憑欄人 春思》/元/喬吉) 注: 恨他:反語,愛到了極...
    胖乎乎先生閱讀 346評論 1 10
  • 遠遠窺見 小混混在那兒 邊往馬路中間扔許多帶釘?shù)陌遄樱?邊數(shù)著被扎破的車, 行人彎下腰欲拾, 混混惱怒! 瘋狗一樣...
    衣飾憶流年閱讀 197評論 0 2
  • 昨天是有些不太走運的一天,其實還是心態(tài)的問題,感覺一天也過的迷迷糊糊的。昨天想去學校辦卡,所以開車到公司。本來擔心...
    goldfish2017閱讀 135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