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綠松石地標專用標志獲國家質檢總局批準使用。近日,國家質檢總局2016第87號公告批準了竹山綠松石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使用申請,這標志著“竹山綠松石”正式擁有了地理標志專用商標,這將對竹山綠松石以更好的質量、更優的品牌、更大的名氣邁向世界市場發揮著重要作用。地標產品專用標志是國家質檢總局對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產自特定地域、質量特色明顯的法定證明,等同于國家工商總局注冊的專用商標,具有級別高、公信力強、影響范圍廣的突出特征。
竹山縣綠松石資源管理局掛牌成立。9月28日,縣綠松石資源管理局召開新班子成員任命會,縣委決定任楚雄任局長、吳為民任黨組書記。縣領導方孝春、丁清華出席揭牌儀式,并要求干部職工要堅定綠松石第一產業的信心不動搖,努力把握產業發展的新要求,超前謀劃解決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各種難題,加大綠松石產業加工基地、交易市場、文化創意、產品信息平臺、研發中心建設,努力將竹山綠松石推向全世界,造福竹山人民。
竹山首批學員赴北京工美集團學習綠松石雕刻工藝。9月12日,首批5名竹山青年經過報名、篩選、審查、公示,被北京市工藝美術高級技工學校錄取入學,進行為期兩年的首飾設計與制作專業學習。今年5月,竹山縣政府與北京工美集團公司達成人才培養合作協議,公司旗下北京市工藝美術高級技工學校將連續三年為竹山培養30名雕刻人才。此批學生入學標志著這一協議正式落地,學員學成歸來后將會對竹山綠松石工藝水平提升發揮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縣綠松石資源管理局組織開展綠松石市場調查。9月中旬,竹山縣綠松石資源管理局組織全體機關干部職工、入城人園的綠松石企業(商戶)代表、國際綠松石城周邊居民分批次深入寶豐、麻家渡等縣內主要綠松石商品聚散地開展市場調查。調查組逐戶走訪了正常營業的綠松石經營門店300多家,全面了解了全縣綠松石企業(商戶)數量和經營狀況,系統分析制約當前綠松石市場發展的“瓶頸”,提出要優化經營許可、實行多元經營、落實開發機制、注重文化研究等意見建議,為政府制定出臺產業發展相關政策提供了詳實的參考依據。
擂鼓鎮強化綠松石礦山管護。近日,擂鼓鎮組織開展綠松石礦山專項整治,持續加大人防、物防、技防力度,實施鎮村聯動,重拳打擊盜采行為,強化宣傳教育,維護綠松石礦山局面穩定,確保不出現安全事故。該鎮持續構筑“鎮、村、組”三位一體工作格局,由主要領導親自帶隊,班子成員參與,設置礦山巡查執勤點,抽調鎮村干部、民警組成專班進行全天候執勤,加強信息收集,發動群眾參與管護,加大巡查頻次,對非法礦洞進行封砌,杜絕盜采行為發生。針對排查出的3個安全隱患問題,制定整改方案,督辦限期整改。要求鎮紀委加強礦山管護工作的督導檢查,切實抓好責任落實,對敷衍塞責、失職瀆職的,進行嚴肅問責。
經驗交流堅持“六措”并舉,強化礦山管護——全縣綠松石礦山管護經驗交流·大廟篇近年來,大廟鄉高度重視綠松石礦山管護工作,把該項工作和黨委政府其它重點工作同安排、同部署,鄉內礦山管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無盜采事件和安全事故發生,主要做法如下:
黨委高度重視,強化組織領導。為切實強化礦山管理,該鄉采取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的工作模式,黨委書記坐陣七寶寨礦區,黨委副書記、鄉長坐陣中山寨礦區,黨委副書記、綜治辦主任任綠松石礦山管護執勤點總指揮長,全面負責執勤點日常工作開展;抽調鄉村兩級干部30人,聘請專職巡山員6人,明確工作職責和工作紀律,堅持24小時巡邏值守,切實強化了礦山管護力量。
全面摸清情況,完善檔案資料。該鄉目前主要有兩大綠松石礦區——即位于黃興村的中山寨礦區和位于大廟村的七寶寨礦區。中山寨礦區現有礦洞52個(含姜家梁子和中山寨);七寶寨礦區現有礦洞54個。該鄉全面建立礦洞檔案資料,工作人員對所有礦洞進行定期拍照,編號管理,隨時掌握動態,并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混凝土澆筑、石頭封砌、填埋等手段封禁所有礦洞。
明確封禁區域,設置警示標牌。該鄉在中山寨和七寶寨礦區分別設置了5平方公里和3平方公里的封閉區域,根據林業、國土等相關部門的建議和礦山實際情況,明確封禁區域界限,在封閉管理區分別建設執勤點,并在主要路口和界限上設置醒目的警示標志,共設置封禁通告警示牌10塊,警示標志12個。
強化后勤保障,優化硬件設施。為改善巡邏人員工作生活條件,該鄉安排專項資金,搭建活動板房3個,簡易板房兩個,對巡邏道路進行了維修,架設了電線,配備了床鋪,購置了廚具、取暖爐、電風扇等執勤點生活必需品;配齊執勤護礦員生活用品,累計購買望遠鏡、手電筒、水壺、登山鞋、帳篷等專業設備180套(個),確保護礦員巡山護礦衣食無憂。
加大宣傳力度,創新宣傳方式。一是在礦區所在村及附近村召開群眾會,通過事故實例宣講盜采危害,宣傳法律法規。二是錄制音頻宣傳材料。將縣政府下發的《關于對綠松石涉礦區域實施封閉管理的通告》錄制成MP3格式的音頻,通過村級廣播滾動播放。三是張貼通告。在集中院落,主要路口,重點路段,礦洞口張貼縣政府、縣綠松石資源管理局下發的封禁通告,并確保通告雨淋不到,手撕不壞。
強化打擊力度,保持高壓態勢。今年以來,該鄉組織綜治辦、派出所、國土所、林業站等單位累計巡邏700余次,通過和竹坪、秦古等兄弟鄉鎮聯合,累計打擊盜采分子50余人,沒收盜采工具300余件,汽油200余升,電線5000余米,并進行了集中銷毀,有效震懾了盜采分子。
松石文化綠松石的品相品相涉及審美,就如鉆石有感光度,翡翠有種一樣,綠松石的品相直接影響其價值。綠松石的品相主要涉及結構。一般來說,綠松石結構較為松散,為顆粒狀結核體,依靠或附著在巖石上,伴有生物、礦物晶體。石英和硅酸鹽石,含銅含鐵較多,使綠松石多為不透明寶石,以美麗的顏色取勝。綠松石開采歷史悠久,過去開采主要靠手工,生產力低下,開采量很小。上世紀末,綠松石的開采主要依靠機械作業,并多使用炸藥,這讓許多綠松石在開采之初就受到損壞,不論是觀賞石還是用于飾品的小料,出現破損就粘和補的現象,有裂紋就用膠處理,這嚴重影響了綠松石的品相。改變這種做法是市場的力量。綠松石粘補過被認為商家做假,這也貶損綠松石的價值。遭遇了市場冷遇,開采逐漸變得細膩了,遇到大塊的松石,就會輕掏細挖,這也使大塊的觀賞石逐漸增多。綠松石的品相也與自身生存有關,眾多綠松石與結核體在一起,成為一個葡萄裝的整體,因為摻雜銅、鐵元素,綠松石藍中帶綠,綠中泛黃,黃中沁翠,五彩斑斕。收藏綠松石觀賞石要看形、質、色。形要自然,質要堅硬、色要美觀。綠松石是有色寶石,重在有色,收藏綠松石自然要看重顏色。色不一定要全綠,斑斕、疏朗的也好。還要看形狀,是否天然、自然,觀賞石重在觀賞,沒有形狀就少了一大看點。最后還要看質,就是完整性。一般來說,綠松石有色有形,質也會不錯,越藍的寶石一般會越硬。竹山綠松石地標專用標志獲國家質檢總局批準使用。近日,國家質檢總局2016第87號公告批準了竹山綠松石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使用申請,這標志著“竹山綠松石”正式擁有了地理標志專用商標,這將對竹山綠松石以更好的質量、更優的品牌、更大的名氣邁向世界市場發揮著重要作用。地標產品專用標志是國家質檢總局對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產自特定地域、質量特色明顯的法定證明,等同于國家工商總局注冊的專用商標,具有級別高、公信力強、影響范圍廣的突出特征。
竹山縣綠松石資源管理局掛牌成立。9月28日,縣綠松石資源管理局召開新班子成員任命會,縣委決定任楚雄任局長、吳為民任黨組書記。縣領導方孝春、丁清華出席揭牌儀式,并要求干部職工要堅定綠松石第一產業的信心不動搖,努力把握產業發展的新要求,超前謀劃解決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各種難題,加大綠松石產業加工基地、交易市場、文化創意、產品信息平臺、研發中心建設,努力將竹山綠松石推向全世界,造福竹山人民。
竹山首批學員赴北京工美集團學習綠松石雕刻工藝。9月12日,首批5名竹山青年經過報名、篩選、審查、公示,被北京市工藝美術高級技工學校錄取入學,進行為期兩年的首飾設計與制作專業學習。今年5月,竹山縣政府與北京工美集團公司達成人才培養合作協議,公司旗下北京市工藝美術高級技工學校將連續三年為竹山培養30名雕刻人才。此批學生入學標志著這一協議正式落地,學員學成歸來后將會對竹山綠松石工藝水平提升發揮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縣綠松石資源管理局組織開展綠松石市場調查。9月中旬,竹山縣綠松石資源管理局組織全體機關干部職工、入城人園的綠松石企業(商戶)代表、國際綠松石城周邊居民分批次深入寶豐、麻家渡等縣內主要綠松石商品聚散地開展市場調查。調查組逐戶走訪了正常營業的綠松石經營門店300多家,全面了解了全縣綠松石企業(商戶)數量和經營狀況,系統分析制約當前綠松石市場發展的“瓶頸”,提出要優化經營許可、實行多元經營、落實開發機制、注重文化研究等意見建議,為政府制定出臺產業發展相關政策提供了詳實的參考依據。
擂鼓鎮強化綠松石礦山管護。近日,擂鼓鎮組織開展綠松石礦山專項整治,持續加大人防、物防、技防力度,實施鎮村聯動,重拳打擊盜采行為,強化宣傳教育,維護綠松石礦山局面穩定,確保不出現安全事故。該鎮持續構筑“鎮、村、組”三位一體工作格局,由主要領導親自帶隊,班子成員參與,設置礦山巡查執勤點,抽調鎮村干部、民警組成專班進行全天候執勤,加強信息收集,發動群眾參與管護,加大巡查頻次,對非法礦洞進行封砌,杜絕盜采行為發生。針對排查出的3個安全隱患問題,制定整改方案,督辦限期整改。要求鎮紀委加強礦山管護工作的督導檢查,切實抓好責任落實,對敷衍塞責、失職瀆職的,進行嚴肅問責。
經驗交流堅持“六措”并舉,強化礦山管護——全縣綠松石礦山管護經驗交流·大廟篇近年來,大廟鄉高度重視綠松石礦山管護工作,把該項工作和黨委政府其它重點工作同安排、同部署,鄉內礦山管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無盜采事件和安全事故發生,主要做法如下:
黨委高度重視,強化組織領導。為切實強化礦山管理,該鄉采取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的工作模式,黨委書記坐陣七寶寨礦區,黨委副書記、鄉長坐陣中山寨礦區,黨委副書記、綜治辦主任任綠松石礦山管護執勤點總指揮長,全面負責執勤點日常工作開展;抽調鄉村兩級干部30人,聘請專職巡山員6人,明確工作職責和工作紀律,堅持24小時巡邏值守,切實強化了礦山管護力量。
全面摸清情況,完善檔案資料。該鄉目前主要有兩大綠松石礦區——即位于黃興村的中山寨礦區和位于大廟村的七寶寨礦區。中山寨礦區現有礦洞52個(含姜家梁子和中山寨);七寶寨礦區現有礦洞54個。該鄉全面建立礦洞檔案資料,工作人員對所有礦洞進行定期拍照,編號管理,隨時掌握動態,并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混凝土澆筑、石頭封砌、填埋等手段封禁所有礦洞。
明確封禁區域,設置警示標牌。該鄉在中山寨和七寶寨礦區分別設置了5平方公里和3平方公里的封閉區域,根據林業、國土等相關部門的建議和礦山實際情況,明確封禁區域界限,在封閉管理區分別建設執勤點,并在主要路口和界限上設置醒目的警示標志,共設置封禁通告警示牌10塊,警示標志12個。
強化后勤保障,優化硬件設施。為改善巡邏人員工作生活條件,該鄉安排專項資金,搭建活動板房3個,簡易板房兩個,對巡邏道路進行了維修,架設了電線,配備了床鋪,購置了廚具、取暖爐、電風扇等執勤點生活必需品;配齊執勤護礦員生活用品,累計購買望遠鏡、手電筒、水壺、登山鞋、帳篷等專業設備180套(個),確保護礦員巡山護礦衣食無憂。
加大宣傳力度,創新宣傳方式。一是在礦區所在村及附近村召開群眾會,通過事故實例宣講盜采危害,宣傳法律法規。二是錄制音頻宣傳材料。將縣政府下發的《關于對綠松石涉礦區域實施封閉管理的通告》錄制成MP3格式的音頻,通過村級廣播滾動播放。三是張貼通告。在集中院落,主要路口,重點路段,礦洞口張貼縣政府、縣綠松石資源管理局下發的封禁通告,并確保通告雨淋不到,手撕不壞。
強化打擊力度,保持高壓態勢。今年以來,該鄉組織綜治辦、派出所、國土所、林業站等單位累計巡邏700余次,通過和竹坪、秦古等兄弟鄉鎮聯合,累計打擊盜采分子50余人,沒收盜采工具300余件,汽油200余升,電線5000余米,并進行了集中銷毀,有效震懾了盜采分子。
松石文化綠松石的品相品相涉及審美,就如鉆石有感光度,翡翠有種一樣,綠松石的品相直接影響其價值。綠松石的品相主要涉及結構。一般來說,綠松石結構較為松散,為顆粒狀結核體,依靠或附著在巖石上,伴有生物、礦物晶體。石英和硅酸鹽石,含銅含鐵較多,使綠松石多為不透明寶石,以美麗的顏色取勝。綠松石開采歷史悠久,過去開采主要靠手工,生產力低下,開采量很小。上世紀末,綠松石的開采主要依靠機械作業,并多使用炸藥,這讓許多綠松石在開采之初就受到損壞,不論是觀賞石還是用于飾品的小料,出現破損就粘和補的現象,有裂紋就用膠處理,這嚴重影響了綠松石的品相。改變這種做法是市場的力量。綠松石粘補過被認為商家做假,這也貶損綠松石的價值。遭遇了市場冷遇,開采逐漸變得細膩了,遇到大塊的松石,就會輕掏細挖,這也使大塊的觀賞石逐漸增多。綠松石的品相也與自身生存有關,眾多綠松石與結核體在一起,成為一個葡萄裝的整體,因為摻雜銅、鐵元素,綠松石藍中帶綠,綠中泛黃,黃中沁翠,五彩斑斕。收藏綠松石觀賞石要看形、質、色。形要自然,質要堅硬、色要美觀。綠松石是有色寶石,重在有色,收藏綠松石自然要看重顏色。色不一定要全綠,斑斕、疏朗的也好。還要看形狀,是否天然、自然,觀賞石重在觀賞,沒有形狀就少了一大看點。最后還要看質,就是完整性。一般來說,綠松石有色有形,質也會不錯,越藍的寶石一般會越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