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曾經(jīng)是邱瑩瑩,慢慢成了關(guān)雎爾,想活成安迪的模樣,想過上曲筱綃的生活,最后卻都成了樊勝美……”
這是去年比較流行的一句話,隨著《歡樂頌2》“五美”的歸來,這個話題又再次引來思考。
為什么我們渴望成為安迪,卻都活成了樊勝美?
樊勝美:出身貧寒的"胡同公主",賺來的錢全填了家里的無底洞。善良和虛榮就如她的一體兩面,讓人感嘆更讓人唏噓。苦苦支撐的她一心想找個金龜婿一勞永逸,在職場上混了這么多年,還是屬于“中下層”的“職場油子”。
反觀安迪,年僅31就成為主掌人事、財務的CFO,短短一周時間就了解了公司的基本情況,并收服了下屬的心。開著跑車,不需要為生計而發(fā)愁。
樊勝美有顏值,高情商,就連安迪都對她的情商折服,向她請教情感問題。但為什么兩個人相差如此之大?
追求財富自由的方式不同,自然得到的也會千差萬別
從一開始樊勝美說“我有料,我有品,你值得擁有”到她為哥哥擦屁股勾搭上曲連杰,她潛意識里只相信:要找一個有錢的好人,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她根本不相信這個世界上憑自己努力可以過上想過的生活。
而安迪她從骨子里就相信一切要靠自己,自己必須要有賺錢的能力。同樣是買房子,安迪會靠自己努力去買房子;樊勝美會找有房有車的男人獲得房子;同樣是買名牌包包,安迪會自己花錢買,樊勝美會選擇讓別人送給她。
她們倆在追求財富自由道路上,選擇的方法就有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這就導致兩個人的側(cè)重點不同。
樊勝美口口聲聲教育小蚯蚓,對于女孩來說,工作才是唯一的依靠。但是反觀她自己呢?她有多少心思是放在工作上的呢?樊勝美薪水不高,但她會花費大量的精力在容貌上。她會花2000元買蕾絲面膜來保養(yǎng)自己,會買各種各樣的高仿名牌包包、服裝來包裝自己,這樣看起來讓自己很值錢,更容易去“掐尖兒”。
恰恰相反,這樣只會讓自己貶值。
拋開這些服裝,化妝品,樊勝美既不是像安迪一樣努力奮斗的鐵娘子也不是漂亮的美不勝收的絕世花瓶,在職場上根本沒有核心競爭力。自己是什么樣的人,遇到的就是什么樣的人,所以她終歸遇不到心目中的標準。
而安迪剛剛回國,空降任職首席財務官,便在一場會議上用專業(yè)的數(shù)據(jù)和邏輯分析,秒殺一切質(zhì)疑。曲筱綃在攻占GI項目時,是她一直遠程遙控,不僅幫助筱綃獲得良機,還摸清了曲家的實力。
她絕不把時間浪費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思維十分理性,決策力與執(zhí)行力超強,非常清楚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
能夠依靠自己養(yǎng)活自己,不會為錢而發(fā)愁,可以有任性說“不”的權(quán)利,這才是真正的財富自由。財富自由前提必須是由你自己實現(xiàn),而不是依靠別人,否則等到別人不再憐憫你時,只能再次陷入財富危機。
崇尚辦公室的“中庸之道”,也只能變成“中庸之輩”
信奉辦公室哲學的人都會標榜“中庸之道”,堅決不做“出頭鳥”。他們的觀點是:不管好事還是壞事,誰愿意出頭誰出頭。
樊勝美眼看年終獎無望,想到一個主意。她跟經(jīng)理說,想以部門的名義寫份年終總結(jié),客觀分析目前人才短缺的問題。為了留住現(xiàn)有的人才,公司需要進一步提高福利待遇,比如發(fā)放年終獎,經(jīng)理很贊同她的想法。
她看到年終獎在望,開心地回到座位上。同事問她,她卻什么也不說。這就是她的中庸之道。即便做好事,“出頭鳥”也不能攬到自己身上,只要能從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好。至于自己是個組織者還是推動者,根本不重要。
更重要的是,她認為優(yōu)秀必然會引起他人的嫉妒。把自己的鋒芒掩藏起來,混在大眾之中,不成為“眾矢之的”,是最好的辦公室自保策略。
當然,總在收斂,領(lǐng)導便看不到其優(yōu)點,也會因此失去很多被重用的機會。久而久之,優(yōu)秀只會淪為領(lǐng)導眼中的平庸。
混職場,要重視人際關(guān)系,但不能把它放在首位。要想往高層走,工作才是核心。就像安迪說的,每一個公司人上班圍繞的軸心是工作,其余都是旁支。領(lǐng)導只看工作完成如何,不會管其它。關(guān)鍵時刻,好人緣不如強悍的工作能力。
如果想在職場混出一番天地,就不要刻意花心思掩蓋自己,像安迪一樣,你見過哪個精英把心思用在別招人嫉妒上?一味的中庸只會讓你失去各種機會。當你的優(yōu)勢成為別人的遙不可及,才能讓人仰視,才會得到想要的一切。像安迪一樣,靠的是自己的能力,讓人信服而不是嫉妒。
同樣的原生家庭,樊勝美沒有放下“被拯救的灰姑娘”情結(jié),拿回命運的主導權(quán)
看著樊勝美走進不懷善意的房門,看著她在酒桌上違心地阿諛逢迎,看著她在房間哭泣,揪動了多少人的心弦?
然而,她的苦只是驚艷了她自己,是她把自己囚禁在一個“小殼”里,以為自己是“英雄”。? 她的悲苦,雖與她原生家庭脫離不了關(guān)系,但也有她的“被拯救的灰姑娘”情結(jié)作祟。“灰姑娘”的故事不一定是窮姑娘通過嫁入豪門改變命運,而更可能是一個“受害者”模式下等待他人來拯救,逃避現(xiàn)實的故事。
試問多少人心懷這種“被拯救”的夢,卻在現(xiàn)實中屢屢受挫?樊勝美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給那些所謂“王子”們打電話,又有誰肯出手相助?為什么樊勝美到處掐尖的結(jié)局是這樣?
因為,一旦當她認同自己的是命運的“受害者”,就等于把自己的力量完全地交出去,等待別人出手解決問題。這種情結(jié)下,總覺得有股外力來控制,結(jié)局自然是陷入無力感的折磨中。相信了原生家庭的模式,認為女人真的就沒有價值,需要等人來“拯救”,這才是她口中的“命運”。
和樊勝美相比,安迪從小就是孤兒的處境也沒好到哪里去,但是她依然靠自己的努力成功逆襲,出國留學成為海歸精英,她不需要任何人的憐憫和施舍,也不需要任何人去提高自己的生活質(zhì)量。雖然我們很多人并不具備和安迪一樣的智商和才干,但是我們依然可以靠努力改變自己出生的烙印。
總結(jié)來說,樊勝美是個矛盾體,知道女人要靠自己,卻把希望總寄望在男人身上;她懂人情世故,卻格局太低,典型的市井人物;想當公主,卻也只是個管家的命。只有當我們做到事事靠自己,專注勤奮的工作,調(diào)整心態(tài)不被原生家庭影響,自然都會變成王子或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