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時候開始找實習?
我建議第一份實習從大一暑假或者大二寒假開始,這就意味著你至少提前3個月準備好你的簡歷并開始尋找實習。正式實習招聘的高峰期是每年的4-6月,各大公司都會招聘暑期實習生,而有些公司甚至會提前到前一年的9-12月就開始招聘下一年的暑期實習生了,比如寶潔、瑪氏等;而對于臨時招聘的實習則是全年都有可能,公司一旦有實習空位,就會在各大網站發出招聘貼。相比之下臨時招聘的實習崗位會更容易命中,前提是你要能在上學的時候抽出時間,怎么平衡自己的學業和實習就要自己權衡了;
二、通過什么樣的途徑尋找實習機會
途徑1:親戚朋友、師兄師姐、老師推薦
不要想一口吃成大胖子,對于從來沒有實習經歷的同學,如果你剛開始就想通過正式實習生招聘拿到offer,這個幾率微乎其微,正如全職招聘要看實習經歷一樣,實習招聘也要看你之前的實習經歷,如果你之前實習經歷為0,那么你通過的機會幾乎沒有(除非你有其他非常特殊的經歷)。這個時候,通過親戚朋友、師兄師姐或者老師推薦進入一家“不那么知名/不那么好“的公司實習,是一個很不錯的方法。運用家里面或者學校的資源,早一點讓你的親戚朋友和老師幫你留意相關的機會,并給你做推薦。另外是,多去聯系你那些有過很多實習經歷或者已經在工作的師兄師姐,跟他們套磁尋求推薦,這個的成功率也很高。
途徑2:通過學校學生會、社團、公益組織的活動;
很多同學在學校都參加了學生會、社團等組織,這些組織也有很多與外部企業接觸的機會,比如拉贊助等,你可以在做這些和企業對接活動的過程中,與企業負責人或者HR多接觸,時機恰當的時候,表明自己的意愿希望對方能夠給你提供實習機會。
途徑3:參加“模擬面試大賽“、”求職大賽“、”創業大賽“等商業比賽
很多學校會舉行類似的商業比賽,這些比賽往往會有一些實習名額,如果能拿到名次獲得這些實習名額當然是最好的。如果不幸沒有拿到實習名額,你也可以在比賽中和比賽后去接觸主辦方、合作單位,私下跟這些人聯系,給他們發自己的簡歷和求職信,去跟他們套磁,表明自己很希望到他們公司實習,長期下來,你也很可能找到他們的一個空檔期而獲得一個實習機會。
途徑4:參加收費機構的實習項目
這一種途徑不向所有同學推薦,只推薦給有條件和實在沒有其他辦法找實習的同學。這種實習多半是“見習”,交幾千塊錢讓你再一兩周的時間去香港甚至海外的知名公司參觀、見習、做商業游戲等,最后給你頒發一個實習證明。雖然這種方式能夠積累的經驗和鍛煉的能力有限,但是我并不排斥這種方法,因為對于一個沒有實習經驗的同學來說,這種方法還是能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你的簡歷,讓你有機會通過網申“關鍵詞篩選“,也讓你在面試的淺談階段擁有一些談資,所以也并非不可為之。這個需要自己權衡自己在時間和金錢上的投資回報率。
途徑5:從網絡上獲取實習信息,投遞簡歷或網申
這是一個最普遍的方法,為什么放到最后?原因是這種方法更適用于已經有過至少1段實習經歷的同學,等你們有過實習經歷之后,你才會有更強的競爭力去跟網上更多的同學競爭。
5.各大實習招聘網站
特點是這些實習招聘精準,瞄準在校大學生;首先推薦實習僧,再者就是獵聘網、前程無憂。
三、如何準備簡歷
1、越具體,越充實;越具體,越真實;越具體,越準確
如果你的簡歷寫得朦朦朧朧欲遮還羞,面試官可能會覺得你沒什么干貨,所以不敢寫得詳細。相反,把經歷中重要的事情都寫清楚,僅從字數上看都會顯得充實。一段4行字的經歷,感覺起來要比1行字的好很多。
面試過程中,面試官也會根據你的回答去判斷你簡歷的真實性,所以經歷要盡可能具體。
2、社團:不寫“官位”,寫事情
不少同學把學生會、團委、社團等同為官場,常常把在這些組織中擔任的職務作為重點。這也是一個很大的誤區。職務本身幾乎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關鍵是在里面做了什么事情。因此經歷的標題,并非一定要寫社團名字和職務,可以寫在這個社團里做的某件事情。
3、數字:讓經歷看起來更具體
數字可能是一種新的迷信。有數字的經歷看起來更真實,數字也讓我們可以橫向對比,更精確的感受程度和水平。
比如你在社團中協助舉辦的一場活動聯系23個參演社團的200多名工作人員,共通知了6次會議,記錄會議摘要1萬多字,協調排練場地34次。收集46張各社團的宣傳海報,統一張貼在校內7個主要的海報欄。數字化讓你的經歷看起來更簡潔明了。
4、簡潔、條理
1.文字簡潔:舍棄一切無助于描述客觀事實的文字
2.排版簡潔:每句話獨立地表述一件事情,呈現一個能力
排版的目的是讓閱讀更簡單。最簡單的句子就是只表達一個意思的句子,這樣看起來也更條理。
看了這么多干貨,你了解該如何尋找實習工作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