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走在校園里,在墻角屋后樹下的很多地方,不時會看到一朵朵特立獨行的花,直直的立在那里,紅艷艷的,只有花,沒有葉,伸著長長的花蕊。這種花開不像春天的百花讓人感覺生機盎然,這種花開在秋分時節,如果是一個雨絲紛飛涼意已生秋風已冷的日子,這紅艷艷的花孤獨地開在那里,開在秋風秋雨中,更增加了秋意的蕭索慘淡。
我知道這花名叫石蒜,它還有一個讓人浮想聯翩的名字:彼岸花。
“彼岸”一詞來自佛教,是梵語Para的意譯。佛經《大智度論》十二:波羅,秦言彼岸。又曰:以生死為此岸,涅槃為彼岸。意即以諸業與煩惱為中流,生死之境界(即迷界)為此岸,涅槃(即悟界)為彼岸。眾生自出生即由此岸進入迷界,在業與煩惱的河流之中徒自掙扎或者隨波逐流。等到何時“涅槃”了,即是從業與煩惱的河流中登上彼岸,進入了“悟”的大歡喜境界。
但是把名為石蒜的花稱為彼岸花,我以為是來自日語。日本有一個節日叫彼岸節,這個節日在日本是一個古老的節日。日本自古以來就有“寒暑不過彼岸”的說法,每年有春秋兩次,分別叫做“春彼岸(はるひがん)”和“秋彼岸(あきひがん)”。日本的古人認為在春分和秋分時,太陽從正東方升起,落下在正西方,晝夜一般長,是非常重要的節氣。因此,表示農民對太陽信仰的“日愿”(向太陽祈愿,日語發音是HIGAN,和后來的詞“彼岸”的發音一樣)就成為了“彼岸”。日本人在佛教傳來之前,信仰日本的固有信仰,他們相信死后的世界,每年在春分和秋分這樣重要的日子里舉行祭祀祖先的慣例儀式。后來佛教傳來之后,日本早已就有的春分、秋分的太陽信仰就結合的佛教的形式,形成了在“彼岸”行法事的習慣。 所以這里的“彼岸”是指以24節氣的“春分”和“秋分 ”為 “中日(日語發音是ちゆうにち,意思是中間的日子)”的前后各3天的7天時間,這是日本獨特的佛教慣例儀式,這種儀式是佛教和日本古老的信仰相交融的結果?!氨税丁睍r節,在日本各地的寺院里舉辦 “彼岸會”和“施餓鬼供養”,很多家庭請和尚到佛壇念經,和給祖先掃墓。石蒜這種花在每年的秋分時節準時開放,并且這種花往往在墓地附近開得繁盛,色澤鮮紅似血,花期因此在日本被附會成《法華經》中的接引之花“曼珠沙華”,日本人又稱之為彼岸花(ひがんばな)。
石蒜花被稱為“彼岸花”,我覺得還和這種花的特點是分不開的。這種花先開花后長葉,冬天葉子不落,夏天葉落休眠。由于花和葉子不能見面的特性,石蒜又被稱為“無情無義”的花。而“彼岸”一詞,意味著和“此岸”的永不相會,和這種花的花葉永不相見的特點很相似,所以又叫彼岸花,意為花開于彼岸,是在“此岸”的人永遠無法見到的。佛經有言: “彼岸花,開一千年,落一千年,花葉永不相見。情不為因果,緣注定生死。”
彼岸花分為紅色、白色兩種,傳說,紅色彼岸花盛開于地獄,白色彼岸花綻放于天堂。紅色彼岸花即是佛經中所說的曼珠沙華,曼珠沙華,是梵語Ma?jusaka的音譯。
白色彼岸花即是佛經中所說的曼陀羅華,曼陀羅華,是梵文mandarava的音譯。(這里的“華”就是現在的“花”)
紅色的彼岸花又稱曼珠沙華(manjusaka),《法華經》中的四華(花)之一,意思是開在天界之紅花。曼珠沙華一般認為是生長在忘川之畔的接引之花,花香傳說有魔力,能喚起生前的記憶?!斗ㄈA經·序品》曰:“佛說此經已,結跏趺坐,入于無量義處三昧,身心不動。是時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珠沙華、摩訶曼珠沙華,而散佛上,及諸大眾?!?/p>
彼岸花,惡魔的溫柔。民間傳說中自愿投入地獄的花朵,被眾魔遣回,但仍徘徊于黃泉路上,眾魔不忍,遂同意讓她開在此路上,給離開人界的魂們一個指引與安慰。傳言曼陀羅華盛開于天堂之路,曼珠沙華布滿在地獄之途。同是代表死亡,一個卻偏向于對死亡的另一種解釋:新生,另一個偏向于對痛苦與悔恨的彷徨與徘徊:墮落。
彼岸花在中國被叫做金燈花、赤箭或者無義草。最早見于唐代段成式所著的《酉陽雜俎》卷十九:“金燈,一曰九形,花葉不相見,俗惡人家種之,一名無義草。”
彼岸花,如果單看其名,那意思就是“覺悟之花”,應該是一個充滿神奇色彩的讓人充滿向往的花。但塵世之中,能夠到達“彼岸”的人,即涅槃之人,又能有幾人呢?絕大多數者都是在“業與煩惱”的河流中沉浮,沉浮之中,偶爾會看到那“彼岸”之上的花朵,所以,這“彼岸花”更多的是那些在“業與煩惱”的河流中沉浮的人的一個慰藉而已。
佛經中“同登彼岸”的說法有深奧了,不是俗世中的男男女女們能接受得了的,于是人們便想出了一些更為通俗,更容易理解的說法,借著這個“方便法門”,讓更多的人能在塵世的苦中,在從生到死的過程中,得到安慰。
相傳人死后先到鬼門關,過了鬼門關便上一條路叫黃泉路。黃泉路上盛開著大片大片的彼岸花,也叫接引花。遠遠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又因其紅得似火而被喻為“火照之路”,這如血如火的花也是這長長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與色彩。靈魂便籍由著這花的指引,走向天界。
過了那條盛開著彼岸花的黃泉路,就到忘川河(又叫三途河)邊,忘川河水呈血黃色,里面盡是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蟲蛇滿布,腥風撲面。忘川河旁邊有個“三生石”,石身上的字鮮紅如血,上面刻著四個字“早登彼岸”,相傳你可以在石頭上刻下今生你最愛的人和來世你想等待的人的名字。
忘川河上有一座唯一的橋叫做奈何橋。奈何橋盡頭有個望鄉臺,望鄉臺是最后遙望家鄉和親人的地方。在忘記今生一切的記憶前,在脫胎換骨重新做另一個人(也可能不是人)之前,你可以在這里,最后望一眼你的愛恨情仇,你的魂牽夢繞,你今生的最愛的人,還有你來世還想等待的人。
望鄉臺旁邊有個老人名叫孟婆,手里提著一木桶,桶里裝的就是“孟婆湯”,每個人走上奈何橋的時候,孟婆都會問你是否喝碗孟婆湯。孟婆湯是用忘川水熬成,也叫忘情水,喝下去就會忘記今生今世。一生的愛恨情仇,一世的浮沉得失都會隨著這碗孟婆湯而忘記得干干凈凈。
今生牽掛之人,今生痛恨之人,來生都形同陌路,相見不識。 不是每個人都會心甘情愿地喝下孟婆湯的, 因為這一生,總會有愛過的人不想忘卻。為了來生再見今生的最愛,你可以不喝孟婆湯,那便須跳入忘川河,受盡折磨,等上千年才能投胎。
但是,千年里你在河里受盡折磨,卻只能眼睜睜看著你的愛人一次次經過奈何橋卻無法相見,千年之后,他(她)已不記得你,你可能也已不是他(她)的最愛。千年之久的事,又有誰能說的準呢?
石蒜,人們在它身上寄托著多少幻想啊,只是因為它那“花葉永不相見”的奇異之處嗎?看一看它還有的那些或充滿“美”或充滿“惡”的名字吧:無義草、幽靈花、地獄花、死亡之花、舍子花、蟑螂花、生死之花、鬼擎火、山烏毒、忘川。每一個名字都會讓人浮想不已,神思不已。
附注:
1.彼岸花沒有黃色的,黃色的是黃花石蒜,學名Lycoris aurea。花期也不一樣:其原本繁茂的叢叢碧葉,每逢初夏時節,會毫無聲息地凋零,消失得無影無蹤;仲夏,其花莖又在忽然之間拔地而起,綻放出風韻獨具、金色燦爛忽地笑的花朵來,給人以愉悅和驚喜,其名也因此而得。它的寓意也好一些,是幸福之意。和彼岸花只是長得非常像,畢竟他們是同科植物。
2.曼陀羅和曼陀羅華不是同一種花。
3.本文部分來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