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作對比,還是拿另一款知名度更高的todo類app,兩款產品一起介紹:高效Todo、MinimaList。亮點在于完美的交互的設計、做減法的產品功能設計。
先說說Todo類應用的痛點在哪兒,我是個喜歡做事規劃的人,而規劃的目的在于:梳理清楚事情的完成前后順序、防止事情完成的間隔期思考下面做什么而浪費時間、防止事情遺忘。因此訴求點在于:1、隨時隨地添加;2、快速。傳統規劃方式是一張大白紙列上要做的事,這種方式缺陷在于1,而市面上的todo類應用往往無法滿足2,給人一種為計劃而做計劃的感覺。
什么是真正的快速?一句話『拿起紙、開始寫』,即模擬你最常用的傳統做計劃的方式。放到app里,MinimalList是怎么實現的呢?高效Todo中又是為什么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的?待我慢慢說來。
No.1 Todo
計劃項目的展示:支持四象限展示和時間軸展示。四象限的展示我覺得可以作為一個產品設計的反面教材來說,教條主義、對場景考慮欠缺、自娛自樂的創新。首先頁面上很花哨,四種顏色代表著四個有點憋口的分類,這個分類在添加計劃頁面中再次出現,實踐發現顏色并沒有幫助記憶,增加了操作成本。其次,這種展示如果作為日志總結倒是可以,但作為todoList,著實讓人苦惱,盡管原則上人應該先處理重要緊急的事情,其次緊急不重要或重要不緊急...但人總不會死板的按照順序逐一象限的去實施,這就導致部分完成時,再去獲取未完成信息時,干擾信息太多,從而降低了效率。上面已說,此類產品從核心點來說就是要操作快,這種設計與之背道而馳。而時間軸展示效果,倒是無可厚非,完成項采用勾選方式也夠簡潔易操作。而產品把四象限的創意展示放到第一,應該是剛實現時自我感覺良好的反應吧~(但笑不語)
添加計劃:加號,右上角,todoList的核心在于首先用戶愿意把自己的list寫到上面來,這個操作的便捷與否可想而知,右上角的設計是常見的添加功能的交互方式,但是對于以添加內容為主的好應用,大概都有對這個功能的特殊處理吧,想想『簡書』里的寫文章,下方中間位置操作,多么強調與方便。其次是添加過程進到另一個頁面去編輯,已經很重,而除了List項內容本身外,又多了四行可進行配置的功能,這里有兩個問題,其一是如果一個功能的使用率非常低,或對絕大多數用戶非常低,這個功能應當考慮是否需要添加,以及添加了與主線功能的展示層次感,可以選擇折疊收起、區分到其他區域等,以便主流程的使用中盡可能少受其信息的干擾。(例如微信發朋友圈時的選擇誰可見、@誰、分享到其他平臺這幾個功能放到距離待發布主體內容一定距離的地方單獨顯示)其二,說交互的一致性。第一次添加時的編輯方式應當盡可能與二次編輯進入list詳情頁的交互保持一致,但Todo中在二次編輯中采用了path里的『小爪子』功能導航去實現,看著有點炫,然并卵。
以下為上面提到的問題的截圖:
No. 2 MinimaList
完美的交互有時候很難用截圖來說明,描述感受常常最為準確。下面我來說說為什么ML上能讓我體驗到『拿起來,就能寫』的快捷和高效。
打開ML,只有一張大白紙,和9行文字,乍一看以為這是做的很不人性化的用戶引導,仔細一看,每一條是一個操作功能,且順序是按照一個常規使用流程的順序。
添加事項:下拉,操作后直接進入編輯狀態,除了一個小鬧鐘提示你可以對事項設置提醒時間,其余設置統統沒有,鍵盤右下角即可操作完成,而不是惱人的右上角的『完成』或『對勾』。
完成:右劃添加刪除線,并且事項跑到最后一行。
二次編輯:左滑,因為刪除也是二次編輯的一種形式,兩個功能放到一個操作中,非常合理。
清除已完成:搖一搖,清除所有已完成,又變成一張大白紙,等待你添加新任務。
其他功能:1)專注模式,此功能專為手機依賴癥患者準備,幫助專注完成任務,竊以為這屬于噱頭型功能,用于宣傳,哈哈哈哈;2)推送的提醒通知可以標記完成或喜歡。
唯一的小bug竟然是錯別字~~『清除』寫成了『清楚』,因為這個錯誤我竟感到了一絲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