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詩文
01
張小北就職的公司最近新招進個大學生,90后妹子,人稱田善人。別看小姑娘在公司呆的時間還不滿試用期,但單位上上下下沒人說她一個不字,卻也找不到留下她的理由。
八點半上班,她總是比打掃衛生的阿姨到的還早,又是給辦公室的盆栽澆水,又是給同屋的同事們依從每個人的口味沏好龍井,泡好玫瑰。中午吃飯,她也總是主動幫大伙打飯。遇到某個女同事臨時趕上大姨媽,每一次都是她主動遞上備用巾。可正是這樣一個老好人,卻讓領導在最終去留問題上犯了難。
是的,田善人確實人品優性格好,人緣也在同批試用者里最火爆。按照她的“天賦秉性”,當秘書再合適不過,但一來領導身邊不缺高素質能力強的秘書,二來田善人的公文寫作水平一般,而這恰恰又是當秘書的基本素養。再看其他缺人的崗位,拋開性別因素不談,她并沒有太過人的本領,甚至專業能力不及中等,學歷說得過去,不算拔尖。這種情況下,如果只留兩個人最終簽約的話,田善人非常危險。尤其在這個憑能力說話的私企,老板為了公司未來的發展,怎可能不鐵面無私?
顯然,田善人最終在試用期過后,重新匯入慘烈的市場競爭。而比起她,同時被PK掉的還有陳考證。說起陳考證,也是蠻拼的一個90后,更是個善于時間管理的孩子。試用期那三個月,他的工位總是貼著各種顏色的便條紙,上面清楚規劃著每個時間段要處理的工作與要做的事,甚至每天中午的午休時間都要進行時間拆分。陳考證說,他要通過完備的時間管理來規劃好自己每一天的工作和生活,因為很多成功者都是善于進行時間管理的達人。就這樣,他篤定堅持了一年。可到頭來,還是沒能通過全國研究生統考,索性就先找起工作,邊工作邊考試。
張小北以過來人的經驗覺得,田善人不會運用時間,人不笨,就是能力差。相比之下,陳考證絕對是個精于時間管理的人,之所以也沒達成個人目標,歸根結底還是智商不高。其實,張小北并沒看穿問題的要害。這倆90后,往深了講,犯的是同一個“病”——不會管理個人注意力!
02
咦?聽過時間管理,卻很少聽過注意力管理。事實上,真正決定一個人是否能高效率地成功做成一件事,究其根本并不是那些被規劃的時間,而是你的注意力!知道嗎?注意力管理比時間管理還重要10000倍。
好比陳考證,他很擅于規劃時間,但一個單位“行動時間”內,他的注意力并不夠集中,而是分散的。比如,他復習研究生習題時,反復被微信打斷,回復消息;處理公司客服報修信息時,又接到房屋中介電話,一聊就聊個沒完。所以看似他的時間計劃得很周密,實際上真正集中注意力做事的時間少之又少。微軟公司就現代科技——手機和社交媒體對我們注意力時長和質量的影響做過一項調查,發現2000年人類平均注意力時長為12秒,而現在只有8秒。對于品牌營銷而言,可能更在乎如何在人類極短的注意力里第一時間吸引到目標客戶,但本篇文章只想研究如何在規劃好的單位“行動時間”內,提高我們對一件事的注意力,做到心無旁騖完全沉浸的狀態。
由于工作緣故,我經常會接觸到很多行業意見領袖,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研究他們在提升注意力方面的小方法,也進行過親身實踐。畢竟再優秀的人,也是人,不可能活在信息的“絕對真空”中,不可能沒有沮喪失落。所以,他們能做到的,我想聰明的我們也可以做到。而且,一旦學會了管理注意力,1小時真的可以當2小時用,這對所有人,尤其是年輕人來講,受用一生。下面我就拋磚引玉,總結并分享給大家。
一、單位“行動時間”內,請拒絕多任務模式
怎講?單位“行動時間”是指已經被規劃好用來做某件事情的時間。譬如,背英語單詞,或撰寫報告、又或者是寫簡書。假設你給自己設定的是1個小時,那么就暫時把其他事情拋在一邊。以我個人實踐舉例,過去在工作時,我習慣用WORD文檔敲擊文字的同時,聽著最近正在學的新歌,開著126郵箱、QQ,及一些相關網頁。表面看,我在1個小時里確實沒離開過電腦一步,也確實在敲字。但中途郵件和QQ不停出現提示音,網頁檢索著相關信息時又經常出現各類彈窗,與此同時耳機里偶爾的一兩句歌詞又片刻拽走我一部分思緒。之前我并不覺得這有任何問題,甚至還自以為一心多用恰恰說明我業務精能力強。但后來當我開始刻意管理自己的注意力后才發現,如果把所有可能的“干擾項”都屏蔽,只是跟著思路敲字的話,同樣的1個小時,我可以完成3000字,效率提高一倍。所以,建議在專注做一件事時,把你所有不相干的網頁、軟件都關掉或靜音。(當然,循環播放的舒緩純音樂如果可以激發靈感,作為環境音也并非不可以,酌情定奪。)
二、把一件事量化,用數字說話比時間更有力
我們很多時候往往習慣這樣表述:剛才我用了一個小時背單詞。昨天我花了三個小時做公眾號。是的,我以前最愛用這種句式,表達我對時間管理的精細化使用。可實踐證明,我錯了。所以現在我的表達方式變成了:剛才我用一個小時記住了50個單詞。昨天我花了三個小時做了2篇公眾號,其中包括精修了4張圖片。怎么樣?你看出來有什么不同了嗎?
是的。我愈來愈發現,當我把一件具體的事情充分量化后,數字就逼著我不可以分心,必須集中全部注意力。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企業在對員工實施柔性管理的同時,處處用數字說話的根本原因。它會讓人生發出更強的目標感,而目標感是決定注意力是否真正集中的大前提。
三、將“寫情書式的專注”復制移植
在我的公眾號后臺時常有粉絲留言說:我寫文章時不專注的原因是因為我不知道寫什么。或者:我對著單調的數字寫報告不能集中精力是因為我提不起興致。好。拋開這些問題不談,我想問問大家:如果你鐘愛的男神和心儀的女神給你一次情書表白的機會,就看你寫得是否打動TA,你寫嗎?
廢話啊,老子至少能寫個上萬字!寫本小說都行,只要能把TA追到手!你看,當一個人特別想達成一個心愿,或滿足一個欲望時,隱含在體內的沖動與爆發力足以能吃掉一只老虎。這時,你想讓他分心做其他事都難。所以,管理個人注意力的第三點就是——將“寫情書式的專注”移植!
怎么移?以我個人的實踐經驗看,是把心愿和欲望具象化。譬如,你想擁有更好的生活,卻對當下單一的工作無法集中精力。那么,你就把你想象中的美好生活具象化,甚至可以把你的手機屏保或者家里隨時抬眼即見的地方貼上你最想住的那套某樓盤的精裝別墅,或是你最想買的白色寶馬高配X5,諸如此類可以瞬間激發欲望的引子。
四、拿“勁敵照片”當專注的靶子
假如你有事業或生活上的“勁敵”,也完全可以用他們的照片當做個人專注的靶子。我曾采訪過一個私企老總,當年因為窮,前女友離開了他嫁給大款。可以說那件事深深刺激了這個男人的自尊。所以在后來的奮斗歲月里,這位老總始終都拿前女友的大款老公當做最大的動力。每一次“面對勁敵”,他都會更精力專注地處理手頭兒事務。他的目標不單要超越“勁敵”,更要把曾經的自己遠遠甩在那殘酷的回憶里。
其實這種促使一個人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很湊效,可以稱之為“激將法”。觸類旁通,在某些場合特別刺激你神經的一句話,同樣可以用來當做專注的靶子。記得著名演員佟麗婭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說過這樣的故事:當年她剛從電影學院畢業出來接戲時,一位中國非常知名的導演見面第一句話就冷到她心里——你長成這個樣子,還想當演員?!佟麗婭后來因為這句話,更加堅定自己“我就行,我就可以當個好演員”的信念,事實證明,人家做得非常成功,以實際行動打了那個導演的臉。可見,逆耳的話是一個人加倍提升專注力的催化劑。
五、審視情緒,暴躁抑郁時學會給自己放空一會兒
這一點不多解釋。如果一個人失戀了,離婚了,你指望他第二天振作起來集中所有注意力處理事務,即便超人也做不到!此時放空留白理順情緒,才是下一個全力以赴的開始。
總之,從年輕時開始學會管理自我注意力,你才是最會“偷”時間的強者。
如果你決定從此刻開始改變自己,就點個喜歡和關注,收藏本文吧。另,歡迎打賞2元!我是王詩文,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