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主義這本書,作者很牛叉,他是唯一贏得西方企業家,和管理學界尊重的亞洲專家。這本書讀起來,有深度,挺吃力的,耗費了我很長時間。
專業主義,主要講了兩個內容。第一成為專家,你要有核心的價值觀,在這個價值觀,是將客戶和生意伙伴,放到自己利益的前面。第二,講世界現在變得越來越復雜,越來越多變,怎樣成為一個能夠應對不斷變化的專家。這種專家所具備的四項技能,先見能力,構思能力,討論能力,和適應矛盾的能力。
關于第一點。我想到,在TA學習中,一個學長曾經問我,你你覺得賺錢很難嗎?你如果只想著去賺錢,別人實際是害怕的,他們會把自己的錢捂得嚴嚴的。但如果你想著去幫助別人,讓他們賺錢。那你賺錢就容易得很多。我原來做民宿,只是自己單獨干,雖然也有人提出,想介入這個行業,但是我沒太放在心上。我在宣言中,要提出做加盟,也是,基于讓別人掙錢,一塊做市場,在別人掙錢的同時,我也就捎帶著把我的事業做大了。現在我正跟一個朋友合作,將他的一套沒有租出去的房子,改造成日租房。這樣,他既增加了收入,我也能通過運作這個事情,了解一下西部城區的日租房的行情,多一份收入。剛開始拿多拿少沒關系,我覺得只要我們合作愉快,真正讓他掙到錢,后面還有很多的合作機會。
關于第二點。作者講到,很多時候我們只看到眼前的,而對未來看不見的東西,缺少警惕性,和敏感度。而現在這個世界是信息時代,網絡時代,它的發展速度遠遠超過過去的任何時代,新的事物對舊事物是一種顛覆性的作用。要么你順應趨勢,搭上高速行駛的列車 ,要不你就被拋棄,沒有第三條路。對于,未來看不清摸不著,那怎么辦呢?那就要勇于試錯,要摸著石頭過河。我們喜歡做一個戰略規劃,長遠計劃,但這個世界,計劃沒有變化快。戰略有戰略的好處。但你看不清方向時,也不要在那里,原地不動,因為時機很重要,錯過了那個時機,也不太會成功了。任何大家能夠預見的事情,是不會有什么發展機會了,重點是要把精力集中在,前人未曾涉足的世界。
在這個世界上。成功者的失敗的原因。就是他固守成功,執著于自己成功的經驗,而不敢懷疑一切,不敢自我博弈。所以我們要,勇于放棄成功的經驗,開辟新的道路。考慮問題要從零開始,養成逆向思維的習慣,要有危機意識。
對于我們大部分人來說,事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最喜歡追求大而全,是錯誤的。應該聚焦一點,做長尾市場,做小而美,追求深度經濟。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只依靠自己的頭腦不能解決問題時,必須集思廣益。在討論過程中,沉默不是金,爭論才有意義。在討論過程中,要學會傾聽和提問。提問,是從對方那里獲得,有用的信息的手段,也是表明自己主張的出發點。為了讓對方接受自己的結論,必須接受對方的主張,讓對方看到自己讓步的條件,不能僅僅停留于相互交流觀點,摩擦和碰撞,同樣是必不可少的。反駁的目的并不是在于,擊倒對方,而是為了,加深相互之間的理解。
《專業主義》分享感言
何德平13583310793
2017-12-26 14:46 · 字數 400 · 閱讀 5 ·? 日記本
《專業主義》分享感言
韓濤:專業主義也跟我原來理解的不一樣,我以為專業的主意就是專家,這里專業主義提到的討論能力,我深受啟發,很多時候我們單位開會,大會小會開了很多,但是都是效果不明顯,這本書對討論問題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方案,值得我們學習。
劉嘉:這本書提到了討論問題如何提出問題?我們在開會的時候,往往不會提問問題,也不會討論問題,最后會開了半天也沒有解決什么問題,首先開會,我們要明白我們要討論什么?提問的目的是什么?還有提問能從對方獲得什么信息?這是我印象很深的地方,不會提問就不會開會。
董乘齊:很多成功人士,事業走上巔峰以后就開始走下坡路,走下坡的原因很多,外在的,內在的,但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就是,他們實際上是被自己打敗的,所以把成功模式當成了不二的法則,認為只要按照這個做,就沒有問題,他們沒想到成功已經成為他們前進路上的絆腳石,這個世界瞬息萬變,如果只是停留在過去的成功上,那肯定會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