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尋找賦能利器
已經連續兩天聽到“賦能”這個詞,但在百度上并未搜到相關的解釋,昨天得到例會中,脫不花給了一個解釋“有沒有讓用戶因為用了某個產品,而讓用戶變得更牛逼”,吳聲老師在<超級IP>一書中分享到,要給產品不斷的賦能,才有機會獲取高勢能。把兩個字拆開來看,賦即給予,能即才能,放到一塊可解釋為給予才能,那么誰給予才能?給予哪些才能呢?這就需要好好的做一番篩選了,截止目前已經找到了幾款可以給我賦能的利器,從得到獲取了非常多的新知識,奇葩說的辯論顛覆了過往認知,曉松奇談帶我了解了世界歷史,好好說話教我學會說話,利器還在繼續尋找中。
2.理性的跳槽
最近正在準備跳槽,基于今天古典老師分享的職業收益公式的理解,對我目前的狀況做了簡單的分析,從經濟收益來講,目前還算比較滿意,從職業發展和情感收益來看,滿意度基本為零,一方面這個項目近半年的工作推進的都相當慢,過往的運營經驗和知識基本上沒有什么應用,每天只是在常規的執行項目經理分配的工作,而且對這個項目的發展持有一種懷疑的態度,另一方面因為在家辦公,所以多數問題都是自己解決,基本上沒有溝通,即便是溝通,也是通過微信或者郵件,絲毫沒有存在感和成就感,如果接下來還是這樣的狀況,基本上今年就荒廢了,認真的思考過后,我開始考慮換個行業或者換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