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去醫院,總是覺得醫生和護士的脾氣超差,去的多了,卻也漸漸能夠理解,應該是環境所迫吧。
且不說醫院哪哪都是人,永遠的吵吵不休,如果這時候有人給你發條語音版微信,勢必是聽不清的。每個醫生一上班面臨的就是上百的病患,就算每個人都規規矩矩的排隊,但每個人都想和醫生多說幾句,畢竟有好多都是外地來就醫折騰一次實屬不易。所以一挨到自己總想問個不停,醫生當然只能言簡意賅的回答,不然就會引起后面病患的不滿。
至于護士嘛,你看每個護士站都擠滿了人,她們也常常中午一兩點還沒吃上飯,而病號也是怨聲載道,常常是在醫院繁瑣的制度下攢了一肚子火吵她們大吼大叫,所以,大部分的老護士也都是帶著一股子蠻勁兒,三言兩語就回敬的你無話可說。
這也算是環境造就性格的一種體現吧,一如在一個大菜市場內,菜販子們都扯著喉嚨痛大聲叫賣,若有一個林黛玉那般輕聲細語的,勢必也會因不適合市場攬不到生意被淘汰。而若把這些人移到安靜高雅的茶餐廳工作,時間長了也一定都是柔聲細語的。
之前聽過一個講座,老師說他能從跑步姿勢一眼分辨出農村姑娘和城市姑娘,當時心中腹誹不已,覺得他這叫成見。后來觀察久了,自己也漸漸能看出些門道,比如走在路上,那個閑庭信步大大方方談笑風生的十有八九是條件優渥無憂無慮的,那個形色匆匆雙手捂包總防人偷的大多都是壓力山大生活困難重重,生活的痕跡就這么被無情刻在了臉上被人一眼看出真是可怕,可是也是必然。
很久沒有坐地鐵,前段去擠了一次,光顧著觀察各色人等匆忙一瞥才發現自己的包一側已被拉開,趕緊核對是否丟了東西,才明白每日生存在這種擠來擠去毫無空間還要處處防人的生活中,慢慢的也只能錙銖必較小心翼翼人云亦云。
之前上班的地方是個連鎖機構,鄭州市內有幾處不同的分布,閑聊時常常和同事比較各處不同。西邊生活的人多物價便宜生活便利,家長多重視教育也多是為著幾十元的優惠爭來爭去,東邊容積率超低房價超貴,家長多是穿著隨意氣場無敵,不報名時任你約一百次也不外地著便宜而來,電話也是沒說三句就被無情掛斷,不過一旦報名介紹個朋友上課就像買菜一樣容易。
環境,還是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們的話性格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