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今天你的親友誕下了一個她難以撫育的嬰兒——可能是因為這位新母親貧困潦倒或心力交瘁,可能是因為這個嬰兒不幸生有殘缺或者治療費用高昂——你知道該向何方求助,以照顧嬰兒的基本生活嗎?知道怎么尋求醫療和康復訓練資源嗎?除了兒童福利院外,你還能數出幾個渠道?
我國兒童保障方面的資源確實是又稀少又分散,難以形成有效的救助和保障網絡。后果之一,就是每年有十萬兒童被遺棄,其中許多都有先天病殘問題。由于遺棄觸犯刑法,這些本就虛弱的新生兒往往被放在偏僻處忍饑捱餓,夏日易脫水,冬天會受凍,流浪貓狗與蟲蟻病菌都是威脅。2011年1月,在零度以下的氣溫中發現的一個美國女棄嬰,幾小時后即在醫院死去。類似的悲劇在全世界時有發生。
提供保溫箱,被褥和通風裝置的“嬰兒安全島”因此應運而生。2000年,德國就建立了嬰兒安全島,如今已發展到100多個。此后比利時、意大利、瑞士、加拿大、美國、日本、印度、巴基斯坦等20多個國家也跟風建立。2011年兒童節,石家莊設立了我國首座棄嬰島。今年南京兒童福利院的“嬰兒安全島”開設以來,更是由于幾乎天天都能收到嬰兒引起關注。
生了孩子,不代表自動適格或者有能力為人父母。雖然絕大部分人反感棄嬰行為,但這種“犯罪本能”其實刻印在每個人的心底。在人類數以萬年計的進化史里,新生兒存活率大幅上升不過數十年,棄嬰甚至殺嬰從不罕見。放眼整個動物界,這類行為也是跨物種廣泛存在。
對雄性而言,殺掉其他雄性的幼崽,雌性就會結束哺乳期進入發情期,生下自己的后代。因此,新獅王會殺掉獅群里所有不到九個月的幼獅。黑猩猩雄性向來是幼仔殺手。而如今兒童死亡,繼父也往往是重要嫌疑人。對雌性而言,放棄自己的血脈則多是因為難以養育。因此,生雙胞胎的大熊貓一般只養一只幼仔。日本獼猴第一次生子時,有近半幾率會拋棄小猴。女性若是年輕未婚,殺嬰與棄嬰的幾率也會顯著上升。甚至有些動物會吃掉被放棄的后代——反正它們活不下去,肥水不外流,還能留得青山在。
對人類而言,在覓食與遷徙的殘酷過程里,被放棄掉的往往是年紀更小或者身體更弱的幼子。年紀小,過往投入便不多。身體弱,存活幾率便不大。現實殘酷,若你一個后代也不割舍,最終可能一個后代也活不下來。因紐特人會因為氣候惡劣便選擇棄嬰。玻利維亞土著會埋掉有明顯缺陷的新生兒。而世界各地常有雙胞胎只留一人的風俗,可能也源于過去同時養活兩名新生兒是極其困難之事。
世易時移。如今的社會倫理視每個新生命為無價之寶,而非無用負擔。一個嬰兒自出生那刻,法律上便已是自然人,權益受法律保護。我國亦是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締約國,這部公約具法律約束力,要求締約國以兒童最大利益為首要考慮,保護兒童的生命權、發展權、及不受歧視的權利。對于棄嬰而言,這意味著兩點。第一,父母失職時,國家有干預和介入的責任。第二,優先保護兒童生命,然后再考慮懲罰遺棄者。從這個角度來說,棄嬰島內的醫療設備提高了嬰兒的生存幾率,延時報警也降低了棄嬰者暴露身份的風險。比起讓棄嬰者將嬰兒置于死地而犯下殺人罪,寧可讓嬰兒能夠存活,而棄嬰者他犯下的也只是遺棄罪。
提倡系安全帶,并非鼓勵魯莽駕駛。建立棄嬰島,也不是為了鼓勵遺棄。事實上,以石家莊建立棄嬰島后的統計數據來看,總體棄嬰數保持穩定并未上升。區別只是,如今四分之一的棄嬰被放到了更安全的棄嬰島內。
1982年時,我國人口中每三人就有一人是不到14歲的兒童,到如今,人口中平均六人里才有一個兒童。要更好地保護兒童,除了建立棄嬰島外,還有許多其他辦法。首先是下調生育險和醫療險的門檻和覆蓋范圍,為更多弱勢者提供婚檢、產檢等公共衛生服務。目前被遺棄的嬰兒中,有些罹患的先天疾病早期完全可以篩查出。即使已經出生,早發現也可以早治療,提升痊愈機會。據上海衛生經濟學的數據,新生兒聽力篩查中每投入1元,未來醫學和教育成本便可以節省6.7元。其次是為新母親提供情緒管理和撫養幫助,更注意產婦有無產后抑郁癥跡象。同時,考慮把更多新生兒疾病的必須藥物列入基本藥物目錄,許多家庭難以負擔殘障嬰兒的醫療和康復費用,社會救助和保障體系必須介入。
繁衍關愛后代是生物本能,但在不能或不愿養育時,舍棄后代也是本能。認識這種本能,并不是要合理化這種本能,而是要設定更好的公共政策,以將這種本能給我們帶來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為了避免更大的悲劇,棄嬰島可以算是一個最后保留的選項和出口。
(首發《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