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是一本我認為非常偉大的書,這本書用非常多的實證數據(據說讀書讀到傻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關注數據-_-b)證實了很多常識現象背后的心理狀態。
感謝度娘(硬廣)提供了有關常識的定義:普通的知識,眾所周知的知識,一般的知識。一是指與生俱來、毋須特別學習的判斷能力,或是眾人皆知、無須解釋或加以論證的知識。另一意思是指對一個理性的人來說是合理的知識,即“日常知識” 。但是,這本書牛就牛在,可以為我們常識中非常簡單的事情,找到人們面對或處理事情時的心理變化,甚至是心理變化的原動力和邏輯。所以如果深入學習社會心理學,可以通過行為來分析自己或是他人的心理狀態,可以通過預期效果來改善一些行為。所以,個人認為,如果佛學說的是覺者的思維方式,那社會心理學就是普通人的思維方式。我是非常普通的人,所以不可避免的就屬于社會心理學研究范疇內的一員。
書我是沒有讀完的,甚至說第一部分都沒有讀完,但是當參加讀書會聽到分享人的講述還是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尤其是講到:”當分享開始后,進來的人是如何看待其他人的看法的,一般自己會認為80%的人注意到自己,而根據實驗數據顯示不超過20%會注意到來者。“當聽到這里的時候,我感覺到整個人都不好了, 因為讓我想到刻畫在我記憶深處的一件事。
記得剛上高中的時候,我是二班的(好像從小一直都是"二班"的-_-b?!),我們的班主任是物理老師,一班的班主任記不清了(不重要的情節一般不需要占用太多內存)。那時候上課是在二樓,一上樓梯對著的就是一班教室,我們二班離樓梯稍遠,下樓就需要從一班教室的窗戶經過。(背景介紹完畢,故事登場)
某天上午課程結束,我們就一幫人打打鬧鬧的往外走,且走且鬧,剛好走到一樓教室窗戶的時候,我被她們追上,就尖聲大叫和大笑了起來,就看到還未下課的整個一班的同學包括老師(剛好是我們班主任)都向我看來,我當時感覺整個時空都凝滯了,連掉個針都能聽到,真想找個地縫鉆下去啊。我愣了一下神,趕緊捂嘴跑回了宿舍(到現在還能感受到當時激烈的心跳)。回到宿舍我就一直在想剛剛好丟臉,而且被班主任和那么多同學都看到了,都不好意思見人了。
思想斗爭了好一會兒,就問跟我打鬧的同宿舍同學,問剛才是不是很丟臉,怎么辦啊,沒臉見人了。剛開始她還笑著說,“誰讓你剛才那么瘋了”,后來我又問了幾次,回答從“沒有了,不是太大事”,到最后,被我問的有點煩了,說到“誰會注意到你啊”。最后這個回答一下子提醒我了,是啊,誰會注意到我呢?這個回答讓我一下子跳出自己的情緒。(其實與我同學的溝通過程也很有意思,從我初問到問到她煩,她回答的角度是從旁觀者,到成為我情緒共鳴者,再到旁觀者,所以溝通的度也是很有意思的一個話題)
之后,我就試著把別人換到我的角度,把自己換到對方的角度。如果不是我引起而是其他人,我會怎么看待呢?在仔細思量后我給自己的答案是:可能剛開始的幾天覺得挺好笑的,幾天過去了就會慢慢淡忘,誰會記得別人太多事情呢?所以,我也就釋然了,沒有什么大不了的。應該是從這件事開始,一旦遇到什么問題,我都會試著換位思考,也就很容易走出思想困局,甚至是變得像現在這樣沒心沒肺了(^?^)。現在看來,我當時能找到換位思考的方式,應該也是自我服務意識在作祟吧*:.?. o(≧≦)o .?.:*。
所以,初聽到講到那個比例,我還是很震驚的——20%,比我心里預期的要高好多(我以為至多不會超過5%),所以整個人都感到不好了,不過,當我寫出上面的這個事的時候,也充分釋然了,因為除了關注以外還有個遺忘,可能除了我自己真的不會有人一輩子都記得這個事,就算是真的記得,誰能說這個記憶不寶貴呢,經過了將近20年,那些共同經歷的歲月,任何回憶也都是甜美的吧^_^.
貓Rach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