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雙眼睛,那份心

上個星期和蒜蓉一起認領了張文質老師《教育的勇氣》的最后一章,為讀書會的分享做著準備。2個人對書中的內容討論下來,感悟頗深。我們的主題定在了“教育焦慮”,從這個主題出發,聊到了該如何去應對“教育焦慮”,聊到了信念,我們倆瞬間拍案叫絕,共鳴迭起。今天再坐下來,細細的去回想這點,還是頗有感受。

講到信念,其實可以從選擇這個職業開始。常常會被問起為什么會做老師。

其實要說最開始,也是很簡單的。外婆小時候就對我寄予厚望,覺得教師是最好的行業,也希望我能從事教師的行業。所以我也就一直帶著這個懵懵懂懂的想法一路走下來。然后經過小學班主任的影響,有點加深了這樣的想法。

但是,真正奠定基礎的,還是大學的時候,機緣巧合和朋友們“認領”了110位留守兒童。那時候,我們13個人帶著自己的行李、提前準備好的獎品,一路大巴搖搖晃晃的到了學校。校長把我們接下車,和我們介紹學校的布置,校舍的位置,學校周邊的超市等地方,然后就把大權交給了我們。我們13個大學生瑟瑟發抖的開始了一個月的“辦校生活”。一個月,自編早操、自設課程、自立班規……帶著學生從早讀、上課到放學,每天睜眼閉眼都是學生。但是,卻覺得很開心,因為每天都看到學生那星星般閃耀的眼睛。第一次看到他們亮晶晶的盯著我的時候,是我們這個小班級,被來參會的領導夸贊了,學生們很開心,課間圍著我,一聲聲的叫著老師,讓我夸獎他們。多可愛啊,那時候我就在想,原來這就是老師啊~~~再后來,我們要離開了,學生們為我們寫滿了一黑板的話。



學生的留言

還有一個學生,拉著我的袖子,我蹲下來看著她,她用她亮晶晶的眼睛看著我,柔柔的說:老師,我可以為你唱首歌嗎?

可以啊,為什么不可以呢?可愛的孩子們啊,離開你們已經很久了,我大概也真的記不清我們到底發生了什么;也無法記起你的名字,可你們那亮晶晶的眼睛,卻成了我忘不了的記憶。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