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網熱播的《三十而已》大結局了。
大家最關心的,還是顧佳。
唯獨又是她,如往常一般,“完美”地承擔了一切。
“過了《二十不惑》的年紀,
看著《三十而已》干著急,
而我卡在中間,
困惑不已。”
這部由江疏影、童瑤、毛曉彤領銜主演的都市現代劇,講述三十歲的職場人生軌跡。
而她們正在經歷演繹的,卻映射著屏幕前我們正在經歷,真實卻又不完美的生活。
從開播到至今,所揭露的職場問題、現實問題、婚姻問題,簡直看的當代人頻喊扎心。
顧佳買包換富太太圈入場券,無疑是最具現實意義、掀起全網熱議的一場戲。
進了富婆圈后,顧佳卻因為手中沒拿愛馬仕包包,被于太太朋友圈發合照的時候,整個人都被剪裁掉。
為了給自家公司爭取太太老公樂園的煙花招標,顧佳輾轉托人買到限量款包包,這才博得太太圈高看一眼。
除了角色和劇情之外,該劇的臺詞文案也是激起共鳴、引爆話題的重要因素。
“沒有20歲的灑脫、沒有40歲的云淡風輕,不過三十而已被肩膀上的壓力驅使著前進。”
劇中的經典文案也是頻頻刷屏,劇集堪稱“金句制造機”。
每一句臺詞文案都真實而扎心,也揭露了很多成年社會的不易。
今天就來帶大家回顧一波文案,看看這些有沒有戳中我們的內心深處。
我沒有財富,我就是自己最好的財富。
我沒有靠山,我就是自己最穩的靠山。
我沒有故事,我就是自己最想寫的故事。
先把一個人的日子過明白,才知道自己需要怎樣的“另一個人”。
時間從不給出答案,只會增加負擔。
與年齡一同增長的,還有選擇的艱難,和一切不確定性的恐懼。
人有權選擇安穩又平淡的生活,那我也有權不選吧?
有終點的出發才叫出發吧?可我都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兒。
你從不麻煩別人,不過是怕別人麻煩你,你活成了一座孤島。
周圍的人真善變,小時候鼓勵我變勇敢,長大了勸說我要謹慎。
到了三十歲只敢相信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人和事。
最先感知三十將至的,也許不是我們的身體,也不是精神,而是物質。
比起情感的不安,物質的困頓才時時刻刻勒著你的脖子。
沒有了二十歲的灑脫肆意,沒有過四十歲的風淡云輕,三十,想要的是更好的生活。
長大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把好聽的話都說與外人聽。
那些傷人難聽的,或者沉默不語的,都是說給最親近的人。
三十歲了,第一次動手打人。
因為比起體面,有了想保護的人。
寧可相信世上有鬼,不要相信老板催生的嘴。
招聘鄙視鏈,鏈條最低端就是三十加已婚未育,最好已經二胎在手,三十加未婚未育算是潛力股。
原來青春真的是種紅利啊。
一臺飲水機100塊,我擁有的只是個飲水泵,不是負擔不起這些東西的價格,而是帶著他們一起搬家。
比起房租漲價,更讓人害怕的,是不停不停地搬家。
當了媽以后,你最大的感受就是憋屈,憋屈在一個叫媽媽的頭銜里......
出了月子的第一天,我突然感覺到顧佳已經死了,活下來的是許子言的媽媽。
這座城市充滿夢想也充滿誘惑,你去火車站、去機場看看,每天有多少人來到這個城市,想要扎根、也有多少人走。
一年年畢業的想要留下,一年年打工的想要留下,就像這杯水,滿了總要溢出去。
所以我們只能拼命地往下扎,給自己增重,才不會被擠出去。
我要想嫁的話我分分鐘都能嫁,但我又不是柜子里的商品,明碼標價、任人挑揀。
什么難纏的客人、無理的要求,對于我來說都不是難事,是幸事。
我站破腳說破嘴,賣出去的每一條絲巾沒一雙鞋,都是實打實的回血劑。
人在江湖飄,混的都是人設。
愛情才是女人最好的保養品。
誰規定只有男人可以出去打拼的。
不是有錢什么事都能辦得成的。
這些臺詞文案之所以能引起網友共鳴,在于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那些對夢想的偏執,和對生活的不妥協,激勵我們變成更好的自己,讓我們滿身荊棘傷痕累累的前行。
三十,只是數字,不是標簽。
不管哪個年齡段的女性,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過好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