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人生七年》---原生家庭到底有多重要?

花了一下午的時間把《人生七年》這部英國紀錄片看完了,感觸特別深。我們也都知道紀錄片一般都是拍攝一段關于某個人或者某件事的真實場景,往往在影片的最后向我們展示其中透漏出的人生哲理。當然這部影片也是如此,但最令人驚詫的是該影片的時間跨度——49年。這部影片跟蹤記錄了英國的14位來自于不同地區、不同階層的7歲小孩,每隔7年再記錄一次,14歲、21歲、28歲、35歲、42歲、49歲,一直到這些人56歲為止。我想當時這部影片導演最初的拍攝目的是為了驗證英國的社會階級是很難打破的:富人的孩子還是富人,窮人的孩子還是窮人。而這也是我看完整部影片的最大感觸,他們用49年的人生經歷印證這一點的同時還讓我意識到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原生家庭:從小跟隨父母長大的家庭)

一、原生家庭影響后代的選擇

Andrew和Jonh作為記錄片中的富人代表,他們在7歲的時候就每天看《金融時報》和《觀察家》了,在別的7歲孩子還不知道什么是“大學”,什么是“理想”時,他們就已經開始為自己的人生制定了計劃:他們知道自己得設法考入一所重點高中才能進入一所重點大學,然后再成為具體某個領域的專家。中產階層的孩子的夢想則是消除種族歧視、畢業后要會選擇什么樣的工作,幾乎所有的這個階層的女生的夢想就是結婚生子。影片中的14個小男孩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Nick,他也是里面作為低產階層的男孩中唯一一個成功逆襲的人,由一個貧苦的農家子變成一名大學教授,但是其他窮人的孩子49年之后仍是窮人,他們的理想甚至都稱不上為理想,有的希望能夠見到自己的爸爸,很多希望能夠吃飽飯、少挨打、少罰站。

夢想、抱負與恐懼

而無論是哪個階層,導致他們56歲的人生狀況的原因與彼此的原生家庭有很大的關聯。富人的孩子一生下來就注定比普通人擁有更多的資源,要不然他們哪來的《金融時報》,哪來的《觀察家》,若不是他們父母的眼界與格局,或許他們也會像同齡小孩那般的年幼無知。窮人是最可憐的,因為他們世襲傳遞的貧窮使得一代比一代更懼怕貧窮,也因為這種害怕,使得他們慢慢不敢有什么大的理想,他們的世界里填飽肚子就是最大的理想。理想即是他們對生活的選擇,而這一切都受于彼此的原生家庭的影響。

二、原生家庭決定后代的起點

在今天下午之前,也就是看完這部影片之前,我一直覺得“英雄不論出處”、“是金子總會發光”這些話頗有道理的,可現在才發覺這是一個“英雄論出處”、“金子不一定會發光”的世界,這點,我們不得不信。

龜兔賽跑的故事家喻戶曉,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也深入人心,那就是無論你是誰,只要你肯努力肯堅持就一定能成功,這完全就是一個不愿面對慘淡事實、活在虛幻世界的謬論!因為從出身就可以看得出來,兔子就是兔子,烏龜是烏龜,事實就是兔子比烏龜的速度快得多。而我們真得被這個故事熏染到自欺欺人,在生活中自知潛力不如別人的人不但不努力提升自己的成長速度,還幻想著等其他人出現點意外再超越他…還是快點醒醒吧!
《北京愛情故事》中的石小猛,在找工作四處碰壁的情況下說出了這樣一句令人心酸的話:“生活就像一場長跑比賽,可我連參賽資格都沒有。”
當我現在還在苦苦練習英語的時候,我的一個親戚今年暑假里就已經去美國讀初中去了。

作為影片中唯一逆襲的精英Nick,在談及這些年經歷時不禁滿眼噙淚道:“一個人的獨自成長要承受著很多困難,這種困難是遠在蘇格蘭鄉下農場的家人無法幫助的。”


14歲的三個男孩

我們一直仰望的、想要觸碰的天花板,可能對于富人的孩子來說只是他們的起點;

“條條大路通羅馬”,可是他們已然身在羅馬…

三、 原生家庭影響后代性格的形成

影片中叫Paul的男孩,是除了Nick之外第二個令我印象深刻的男生,一個小小7歲的、處于社會最底層的男生,他生活在貧民窟,在寄宿制學校上學。他也就是那個希望不被罰站、少被挨打的貧苦男孩。在整個幼年采訪過程中,那張充滿悲傷、苦喪甚至絕望的表情毫無保留地展示在觀眾面前,看到的人都會為他心痛。到底是怎樣的原生家庭使得一個7歲、原本屬于天真爛漫的年齡的男孩流露出這樣的表情?Paul在長大之后也因為小時候極度缺乏的自信導致他仍沒有足夠的毅力做一份工作,所以,這幾十年里他不停地在換工作。直到56歲,只能在妻子工作的養老院里找到一份修理工的活,而所得的工資也勉強維持生計。

35歲的Paul

我最好的朋友小朵對于原生家庭會影響后代性格形成這點再贊同不過了,因為她就是這里的“受害者”。小朵是個內心細膩卻又缺少安全感的姑娘,遇到打擊或者別人的批評,她就特別容易哭。她曾無數次嘗試去改掉這個毛病,覺得這種性格對她以后的發展不利,可每次脾性一上來根本就控制不住。她自己都說這種性格跟她家庭背景有很大關系,小朵上小學的時候爺爺經常跟她媽媽吵架,而她媽媽就選擇默不作聲,等她爺爺罵完了,她媽媽就去做農活,邊做邊哭。媽媽的這些行為小朵都從小就看在眼里,慢慢她的性格就像她的媽媽一樣。

影片告訴我們人生在42歲基本就成了定局了,無論你再怎么掙扎,生活也不會有什么大的變化,在這個年紀,人生大好時光已過去一大半,等到他們再次回首時,都不敢相信他們小時候的模樣以及他們的夢想。可是即使你能夠一眼看穿自己的人生,你是否充滿信心還是滿懷沮喪?

看完整個影片,好像自己度過了14種不同的人生一般,有心酸、有開心,也有惆悵。不過最大的一個感想就是雖然我們不能決定自己的出身,但是用心、努力做好每件事,不悔自己的付出,或許你的人生又會是另外一番景色。

影片中記錄的14個人

如果當初的Paul再勇敢自信一點,Neil在報考牛津失敗后再振作一點,可能他們又會過著另外一種人生。而他們的后代也不用一直受著原生家庭的“懲罰”,那么這人生七年將會是個愈加美好的過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