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閱讀才是關鍵

本周讀了《如何閱讀一本書》,感到讀書的深度差異太大,自己原來讀的不是書,而是看字。就跟女生談戀愛,銷售為了賣產品一樣,主動去了解對象,用心去研究,主動與對方嫁接橋梁,這樣才是有意義的,才有收獲。

不過這本書有些書籍和內容真的是深刻,引經據典,一遍看完,完全不足以學習好這本閱讀習慣的圣經中各種方法的偉大。所以暫時只能略懂皮毛而已,后期還需要再翻看研讀。

先就書籍整理下本書學習兩點:

1.主動的閱讀。閱讀可以是一件主動的事兒,而且閱讀越主動,效果越好。讀者想接住多少作者的意念,完全看他在閱讀時多主動,以及閱讀的技巧如何。

要想練習主動閱讀,首先要提出問題:

A 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么?

B 作者都細說了什么,怎么說的?找出主題的想法與論點。

C 這本書說的有道理,是全部道理,還是部分道理?

D 這本書跟你有什么關系?

以上是主動閱讀的基本問題,盡量找出問題的答案。

其次,主動閱讀要學會在書上做筆記:

如果讓一本書真正屬于你自己,就要讀出書中的言外之意以及寫出其言外之意。做筆記可以讓你保持清醒,并且思考,寫下你的感想。好像你與作者對話一般。

最主要的是還要學習做筆記,訓練出自己的筆記習慣,這個主動閱讀思考的過程完全可以靠記錄,把相關的想法和意見發揮出來才是內化的結果。

2.閱讀的層次

書中把閱讀一共分為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及主題閱讀。

先是基礎閱讀也叫初級閱讀、基本閱讀或初步閱讀。這個階段要求認字便可,通常是在小學時完成的學習,我們大部分成年人基本已經過完這個階段,也比較容易過渡,其中這個階段一些好閱讀習慣需要靠培養訓練。

然后就是檢視閱讀也叫略讀或預讀,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項閱讀的功課,抓住一本書的重點,學習到書的表面所教給你的一切。檢視閱讀分為兩種:有系統的略讀和粗淺的閱讀。

時間控制在比較短的時間,最多不超過一個小時。同時,在腦海中這本書該歸類為哪個種類,書中的重點領略清楚就好,以便將來需要時參考。這樣在腦海中形成自己的閱讀體系,回想思路尋找書籍方便。

再者是分析閱讀也是全盤的閱讀、完整的閱讀,就是要咀嚼消化一本書,重在追尋理解。從三個階段逐步深入學習一本書,運用提供的十五個規則好好分析書中的有用知識,主動思考內化表達自己的想法,獲取有用的知識。

最后是主題閱讀也叫比較閱讀,最復雜最系統的閱讀,閱讀者會讀很多同類型的書,而不是一本書,并列舉這些書之間相關之處,提出一個所有的書都談到的主題。從準備到反復對比閱讀要做的工作量其實很大,而且主題閱讀要做到面面俱到且客觀中立,反復閱讀作者原文,理解不同書本的相同觀點不同闡述,還有相異的觀點察覺記錄。

閱讀真是大腦系統升級,心智模式進化的過程,這個習慣在時間的基礎上越是積極主動思考,深度學習并記錄,就如平時的身體鍛煉一般,肌肉會有大幅度強化,我們的大腦思考回路也是這樣的更容易打通,各種知識信息融匯貫通。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