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不上多喜歡做飯,但也是不討厭做飯。但是一家人在桌邊一起吃飯聊天卻是我心中最美好的家的縮印。所以我很喜歡給家人做飯,雖然不是大廚級別的,可我還是對菜色有些講究,比如說色香味俱全,還要符合每個人的口味。而我的孩子4歲多了,我?guī)缀蹙蜎]有為她吃飯操個什么心,我做什么她吃什么,海鮮蔬菜肉魚水果,隨便搭配著吃,吃飯時專心的吃飯,偶爾聊些她在學(xué)校的事和一些樂趣。一直以來,我心安理得的享受著這份幸福,以為所有的孩子都是這樣的。
我們這一輩印象里好些人小孩子是媽媽奶奶在屁股后面喂飯,以至于我以為我們成為父母后不會再這樣。后來才發(fā)現(xiàn),幼兒園里很多孩子都需要老師喂飯;有些孩子覺得學(xué)校的飯菜不好吃,每天中午少吃晚上回家補餐;有些孩子中午在學(xué)校會吃,回家了又不會吃了要喂飯。這說大不大的事,卻被人分成二個不同的說法解讀了,有些人說從小被喂奶的小孩子獨立性差,有些人說這只是小事,他長大了自然會吃。很對立的觀念,不好到極致,好到也沒有所謂。
其實吃飯這事可大也可小,小的涉及到孩子的獨立性,但也不至于說吃飯不獨立人生無望的那種,只是對孩子的獨立性有些影響而已。不會獨立吃飯,挑食的孩子更多帶來的是身體健康方面的問題,這方面來的更直接更明顯些。像有的小孩子經(jīng)常喂飯形成了吞咽困難,喉嚨部經(jīng)常像有異物的感覺;那些挑食的孩子很自然大多都會營養(yǎng)不良。所以讓孩子學(xué)會自己吃飯并且不挑食是做為一個父母首先要教會孩子的事。這需要我們做父母的與孩子一起共同努力。
1:給孩子獨立吃飯的機會。
小孩子剛開始吃飯時,肯定會做的不太好,也有很多不愛吃的東西,像那個小朋友那樣吃的滿臉,衣服,地上到處都是食物更是比比皆是,如果想孩子以后好好自己吃飯的話,一定要容忍這種時候出現(xiàn)一段時間,當(dāng)父母引導(dǎo),孩子慢慢的多次嘗試后,他們的手眼腦協(xié)調(diào)度會越來越好了,慢慢的就不在會掉到地上了,同時這也給了孩子精細動作發(fā)展的機會。
2.給孩子準備各類食材做的美食,并對不喜歡吃的食物配以幾個小故事
不管是什么我們只有多體驗多嘗試才能知道那些適合自己,那些對自己有益,對于孩子味蕾的開發(fā)也是如此,五谷雜糧,蔬菜水果魚蝦貝蟹螺肉類都做做看,不同的食材不同的做法,會有不一樣的美味,我們還可以配幾個小故事,讓孩子與食材建立起聯(lián)連,這樣她們會更愿意去嘗試。
3.讓孩子一起參與,用卡通餐盤食物擺盤
有些媽媽奶奶炒菜,顏色沒有搭配,直接上桌,大人看著都不想下手。更何況小孩子呢。父母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選個卡通餐盤,做的菜也盡量搭配好顏色,然后和孩子一起擺盤。
4.創(chuàng)造輕松的進餐氛圍,從自己吃到不挑食過渡
有些人家里把吃飯當(dāng)做一個批評的戰(zhàn)場,給孩子帶來深深的壓力,這樣的環(huán)境下孩子怎么可能好好吃飯呢。一家人媽媽做好菜,爸爸和孩子一起幫忙端出來,擺好碗筷,可以放個輕音樂,一家人一邊吃飯一邊聊聊各自的一天,欣喜我們的點滴進步,讓孩子先從自己愛吃的吃起,再到不挑食進步。
5.堅決不要一邊看電視手機一邊吃飯
有些父母為了孩子多吃一口飯,就隨著孩子一邊看電視一邊看手機然后能多吃幾口,真心沒有必要,多幾那幾口并不能改變什么,孩子要吃就自然會吃,吃完再去看電視。
6.父母要以身作則,身教言傳
之后有個笑話,說父母為什么不挑食那是因為他們只買自己喜歡吃的菜,父母有選擇權(quán),孩子卻沒有。所以父母在做菜時應(yīng)該了解一下孩子想吃什么,做些大家都喜歡吃的菜,父母不喜歡吃的菜有時也要吃吃,要告訴孩子這些有營養(yǎng),慢慢的孩子受到父母的影響,就會去嘗試了。
話說回來,有個不挑食自己吃的孩子有多幸福呢?
1.每天買菜不用費盡心思,傷神傷心。
2.想怎么做菜就怎么做菜。
3.做好的菜自己和孩子把它吃光光。
4.孩子營養(yǎng)好,身體健康。
5.孩子吃飯時專心吃飯,吃完去玩耍,母子少了爭執(zhí)。
6.父母孩子期待每天一起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