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指南》速握(上)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本書的目的就是激發你朝三個方面發展:1有一套互相關聯的關鍵問題的意識。2恰當的提出和回答關鍵問題的能力。3積極主動地利用關鍵問題的強烈愿望。

海綿式思維比較輕松,吸收外部世界的信息越多,就越能體會到這個世界的千頭萬緒,為以后進一步展開復雜的思考,打下堅實的基礎。但對各種信息和觀點難以取舍判斷。

淘金式思維是帶著一定的態度去讀書。隨時準備與作者辯駁。集中精力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斷提問題,批判性的提問是檢索問題和搜尋答案的最好方法。

我們每做一個決定時都攜帶有太多的個人包袱,你要認清這些情感,盡所能將其擱置在一旁不問。

要對循循善誘的說法作出客觀公正的回應,首先就必須找出其中的爭議或者說是論題之所在,然后再找到作者要推銷給你的結論。找不準作者的結論,你就會曲解別人的意圖。

描述性問題是有關世界過去現在或未來是什么樣的問題。規定性論題是有關世界應該是什么樣的問題。

一旦你找到結論,就將結論作為你評論的重點,接下來要關心的就是,基于這一論斷的所有材料,我該不該接受這個觀點。結論通常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要對照這論題來尋找,伴隨著因此、證明、告訴我們、實質是等關鍵詞,而例句、數據、定義、背景資料、證據不可能作為結論。

檢查一下交流的語境和作者的背景。如果結論不明顯,資料來源中可能存在的偏見和文章作者背景就會成為有價值的線索。對于那些作者有關系的組織機構的信息要特別當心。對于含蓄的結論,要問所以呢,來得出結論本身。

論證本身有幾個特點值得注意,論證必有其目的,質量有高有低,有兩個明顯的必要構成部分,一個結論及其支撐理由。理由的提示詞有:由于、因為證據是、研究顯示、第一第二第三等。薄弱的理由必然導致薄弱的推論。理由是模具,結論據此得以成型和修改。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