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悲劇
一
一張電影票36塊錢,一本詩集36塊錢。眾所周知,一般人都會選擇前者,極少人會選擇后者。追一部電視劇需要兩天,看完一本詩集需要兩天。眾所周知,多數人會選擇前者,少數人會選擇后者。然而,兩種選擇產生的效果又各自如何呢。。與其花那么多時間和精力去吐槽電影電視劇,不如在影視拍好之前多讀點詩吧。
幾千年來,很多詩人用一生寫完的詩集,裝訂成冊,不過幾十塊錢,要全部讀完,也用不了幾天。讀一首詩只需要幾分鐘,一本詩集隨時可以翻開。值得讀的又那么多,可以隨便選。
看看一些詩集的價格:
《特朗斯特羅姆詩歌全集》4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楊牧詩選(1956-2013)》34.5
曼德爾施塔姆詩選《我的世紀,我的野獸》36 ? ? ? ? ? ? ? ? ?? 《木心詩選》35.4
阿赫瑪托娃《安魂曲》3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北島作品精選》22.3
《卡瓦菲斯詩集》35顏梅玖詩集 ? ? ? ? ? ? ? ? ? ? ? ? ? ? ? ? ? ? ?? ? 《大海一再后退》17.8
米沃什詩集《第二空間》15.9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陶淵明詩集》22.4
紀伯倫詩文集《先知·沙與沫》21 ? ? ? ? ? ? ? ? ? ? ? ?? ? ? ? ? ? ? ? ? 《李太白全集》67.6
《雷平陽詩選》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韓昌黎詩集編年箋注》53.4
洛夫自選集《雨想說的》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山谷詩集注》59.8
《海子詩全集》56.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王維詩選》21
《痖弦詩集》35.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黃景仁《兩當軒集》42.3
來對比一下菜單
可見,一道菜與一本詩集基本可以等價了。哪一樣更奢侈呢?物價上漲,好像詩集都沒怎么漲。這似乎也改變不了民以食為天的本能,選擇吃比選擇讀更爽,但是別忘了,詩集里面沒有地溝油,也不存在長胖的威脅。性價比更高。
一部蘋果手機平均可以換200本詩集,幾乎可以買到現有的歷代詩總集(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3本,全唐詩25本,全宋詩72本,全宋詞5本,金元詩選1本,金元明清詞選1本,明詩綜3本,明詩選1本,清詩選1本,清詩別裁集2本,十八家詩抄27本,近代詩鈔3本……)。一千個人的蘋果手機基本可以建一個詩歌庫,包括幾十萬本歷代詩總集和古今詩人的別集。如果設成一個地區的詩集閱讀館,獲益的遠遠不止一千個人。
低級趣味的需求容易讓人茍且,正是有那么多人對食物、衣物、用器的需求,才致使一大群人離鄉背井在流水線上日夜操勞,在倉庫搬磚,在酒店飯館卑躬屈膝。物欲橫流導致經濟在物質上發酵,人被物質捆綁,整體的物欲膨脹致使物質量化,也使得物質質變。有施必有受,有受必有施,最終相互傾軋。如果大家愿意把錢投入到其它方面,比如詩書畫樂舞、藝術之類,至少能解救一撥流水線上累死累活的人吧。況且,滿大街的服裝店、餐飲店占了城市不少土地,除了節假日,平常去的人也沒有多少。一到節假日,各種廣告、播音競價,簡直吵翻天。而書店一個一個倒閉,找個安靜的去處都沒有了。想想清明上河圖上的宋代都市,那樣的繁華熱鬧,應該是另一種境界。詩是全人類的,詩的直接來源詩人更不該被餓死。當然,跟物質不一樣,不買,詩也會生產。只是,為什么而消費,不僅是買的自己的生活質量,也是那些生產者的生活質量。
二
每個人都有內心最虛弱的一部分。有些人可能因為總是被誤解被冷落;有些人可能是因為不滿足而產生的缺失感;有些人可能是因為蠅營狗茍的焦慮和心累;有些人可能因為虛無而無所寄托、無可信任。這些虛弱都源自于無可逃避的弱點,被他人的看法捆綁;被自私與欲望捆綁;被名與利捆綁;被不切實際的想法捆綁。雖無可逃避,但還是要與之對抗。在對抗之前,先了解一下它的難度系數。
為什么總是太在乎別人的眼光?為什么總是害怕被否定被孤立?不少人在被人責難和冷遇之時并不回擊,卻在過后黯然神傷,也有當面反駁了,過后還在喊冤叫屈的。說到底,都是沒有獨立意識,沒有公正的自我評價,所以要依賴他人的態度來確定自己。然而別人的評價本來就跟自己無關,它取決于一個人的目的或胸襟,為評價一個人而評價一個人,自然更公正,為了別的目的而評價一個人絕不單純,事實上,很少有人沒事去正兒八經地評價一個人,別人是什么樣子的接觸久了心里有數,不會直接說出來。因此,多數時候評價一個人不僅有目的,還有一種以自己為核心的標準,即別人對自己如何。另外,心胸開闊的人對人評價相對來說高一點,心胸狹隘的人評價會更低。能聽到的種種都是偏離實際的,更要命的還有,人跟人之間不了解,也沒想過去理解,態度就擺在那里了。人總需要被認可,偏偏現在的環境更容易讓人群之間相互競爭,不管是學校還是工作單位,人都被訓練的一樣了,也難相互賞識。不一樣涉及的又是不同的待遇,沒法和平共處。人言依舊可謂,但說話做事零思考的人何其多,一個人怕是難以解決、難以逃離的。
為什么總不滿足?為什么總覺得自己想要的都沒有?不滿足的人在他人看來實際是幸福的,因為總能夠有求必應,總是很容易得到自己想要的。但恰恰是因為得到太容易,習以為常,這類人反而不容易對自己擁有的東西產生感情,也不容易對向自己給予的人產生感激。外物的誘惑太多,這類人感受不到獲得一樣東西的阻礙,什么都想要。在擁有很多東西之后,感覺不到自己對它的付出,也感覺不到它區別于同類事物的價值,沒法通過物質來自我認證,所以又會覺得自己總是處在缺失的狀態。這是源自天生的優越和幸運,過于順利反而讓人迷失,這個時候可以想想去為他人做點事情。
為什么世事如此艱難?為什么總是心好累?在競爭激烈的當下,在各種背景、關系、起點不同的條件下,普通人想取得別人眼中的成功的確很難。尤其是選擇范圍特別小的地區,各種剝削壓榨,對人的踐踏和摧殘更是赤裸裸的。人跟人之間的金錢交易,相互利用,已經不存在單純的賞識和寬大為懷的成人之美,這種社會風氣逐漸把人訓練成精致的利己主義,人情翻覆薄如紙,名與利是實實在在的肥肉。人都會急切地去搶自己想要的,努力去達到一個標準,強迫自己去做并不喜歡做的事,甚至做不該做的事,自然會虐到自己。對比20年前,還不是以經濟為中心的時候,人還有理想還能實現自我價值?,F在撇開名利,有幾個人一直是為大眾的為未來的,是的確成就了,而不是成功的?生活降低為生存,生存直接捆綁在金錢上,金錢的交易又是最骯臟的,活著只好茍且。國家機器在驅動整個國民去達成2020年的收入目標、2049年的收入目標,那要用多少時間放棄多少夢想才能換來那個數額的金錢,這里還不是終結,它還要推人向前。那個時候一代一代人老了,一個一個五年計劃實現了??墒?,每個人自己的人生呢?
為什么什么事情都沒有意義?為什么總不知道該做什么?除了功利和娛樂至死,信仰已經坍塌,做什么都沒意義吧。去做公益事業會被人笑是不是傻,去讀書好像也不能帶來實際的東西,去工作都是給別人賣命,去開店做生意也沒有技術含量……什么都不做又什么都沒有。在意的都是結果和別人的看法,是不是在這種人心中,自己自命不凡,天生就是干大事的呢,所以小事都沒法做了?理想是需要有,但從廢墟上建立起來太難。現在的年輕人從象牙塔中出來,并不是為了到社會擔當大任;而是首先自力更生,養活自己。養活自己已是不易,社會已經定型,有宏大的目標也不一定能發揮出來,不死心也只能慢慢等待時機。
以上種種,既是社會問題,也是個人問題。社會問題和個人問題同時存在的時候,對抗起來簡直無效,結果往往兩敗俱傷。
三
讀古詩,最喜歡其中的一個場景,夜雪泛舟。諸如:
夜雪泛舟游南溪(唐·韋莊)
大江西面小溪斜,入竹穿松似若耶。兩岸嚴風吹玉樹,一灘明月曬銀砂。
因尋野渡逢漁舍,更泊前灣上酒家。去去不知歸路遠,棹聲煙里獨嘔啞。
送無夢道人先歸甘露寺(唐·許渾)
飄飄隨晚浪,杯影入鷗群。岸凍千船雪,巖陰一寺云。
夜燈江北見,寒磬水西聞。鶴嶺煙霞在,歸期不羨君。
沿漢東歸(唐·張喬)
北去窮秦塞,南歸繞漢川。深山逢古跡,遠道見新年。
絕壁云銜寺,空江雪灑船。縈回還此景,多坐夜燈前。
送陸暢侍御歸揚州(唐·姚合)
故園偏接近,霅水洞庭邊。歸去知何日,相逢各長年。山川南北路,
風雪別離天。楚色窮冬燒,淮聲獨夜船。從軍丞相府,談笑酒杯前。
泊鳧磯江館(唐·趙嘏)
風雪晴來歲欲除,孤舟晚下意何如。月當軒色湖平后,雁斷云聲夜起初。
傍曉管弦何處靜,犯寒楊柳繞津疏。三間茅屋東溪上,歸去生涯竹與書。
夜聞觱篥(唐·杜甫)
夜聞觱篥滄江上,衰年側耳情所向。鄰舟一聽多感傷,塞曲三更歘悲壯。
積雪飛霜此夜寒,孤燈急管復風湍。君知天地干戈滿,不見江湖行路難。
唐人寫出來都有點不開心,但宋人發現這很美:
雪夜漁舟(宋·張繼先)
晚風歇。謾自棹扁舟,順流觀雪。山聳瑤峰,林森玉樹,高下盡無分別。
性情澄徹。更沒個、故人堪說?;腥簧硎?,如居天上,水晶宮闕。
萬塵聲影絕。透塵空無外,水天相接。浩氣沖盈,真宮深厚,永夜不愁寒冽。
愧憐鄙劣。只解道、赴炎趨熱。停橈失笑,知心都付,野梅江月。
釣雪舟中霜夜望月(宋·楊萬里)
溪邊小立苦待月,月知人意偏遲出。歸來閉戶悶不看,忽然飛上千峰端。
卻登釣雪聊一望,冰輪正掛松梢上。詩人愛月愛中秋,有人問儂儂掉頭。
一年月色只臘里,雪汁揩磨霜水洗。八荒萬里一青天,碧潭浮出白玉盤。
更約梅花作渠伴,中秋不是欠此段。
當然,楊萬里寫的不是雪夜,而是月夜,這種也很美。
于是綜合種種,我想象的雪夜泛舟的場景是,在一望無際的江面上,水蒸氣似有若無,大雪正在下,落到水里就看不見。遠岸被白雪覆蓋,有山巒起伏的輪廓。一葉小舟順水而流,掛一盞燈籠,火苗跳動,在水面倒映成雙。站在船頭,雪會吹到眼睛里。水很清,很清,清得人的心里不含任何雜質。夜色朦朧,正好與塵埃隔絕。然后時間推移,直到天明,日出。
幾百年的詩人都曾在江海上雪夜里守靜篤、至虛極,“歸老終尋雪夜舟”[餞章漕樂語口號(宋·李曾伯)],如果最終能自己歸去,那最好的去處是,在雪夜,“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