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8/100
有時候幫助朋友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有時候卻會帶來一些對方并不知道的尷尬。
01
昨天一個多年的老友跟我發消息,說:
有人建議他搞個微信公眾號,用來專門發照片,他沒弄過,想著我在網絡公司干了很多年,想咨詢一下我,公眾號弄來干啥子的。
我說:你去百度一下什么是公眾號吧。
他說:他就是想學習一下,要與時俱進。
我再回復:你去百度一下吧。
其實不是不愿意教他怎么操作,而是……滿滿地心塞。
1.我要怎么解釋微信公眾號是個啥呢?百度一下不是更加快捷方便嗎?
2.我在網絡公司上過班,不表示只要跟網絡有關的我都懂啊。
3.一時半會也教不會,隨便說一個操作都不懂,怎么教呢?
02
上個月清理書籍發現多了一本新書,雖然買了好幾年,但是一直沒有拆掉塑料包裝,于是發朋友圈發了一條消息:“送書,郵費自理。”
有個小MM回復消息說要這本書,并給了我地址。下雨,延遲了將近一周才寄,寄出后我給她發了快遞單號。過了2天她問我:米米姐,書寄了嗎?
我納悶不是發過快遞單號給對方了么?回復,已經寄出兩天了。
兩周后,我問她收到書了沒有。
她告訴我說,是別人簽收的,自己也不知道收到沒有。過了兩天告訴我收到了書,并謝謝我墊付運費。
呃……我瞬間覺得很尷尬。
一是既然你要我送書給你,收到以后是否應該及時主動的告知一聲呢?
二是我并沒有要墊付運費的意思,雖然寄出時已經給過了運費,但是到付費用高一些,因此沒想過要對方到付。
03
曾經有個同學要離開山里,但是存折(當時還是存折盛行,卡需要單獨申請)上的錢還沒取出來,又沒時間坐2個多小時車跑到辦卡的地方處理。我說你給我存折,我給你錢。后來我跑去州里,結果發現無法取款,具體原因是什么忘記了,需要身份證才可以。我電話給她,她寄來了身份證,后來又給她寄了回去。
存折里總共才200塊錢,跑一次25元的車費,往返2趟,一起是100元;寄回她的身份證好像也是20多,還花了2天時間。
對方收到身份證后,沒有跟多說一句話。有一次跟另外一個同學說起這事,他說:你就不應該幫她。他也有同樣的遭遇,幫了也沒有一句謝謝。
再聯系是幾年之后,有一次她抗議,說我們不給她打電話,把我們痛罵了一頓。可是,聯系也是雙方的事情,即使我沒有主動聯系你,你想我了是不是也可以給我打個電話呢?
幾年后她又聯系我,說讓我幫她弄個賬號。我找同事幫忙,申請了好幾天才弄好,每天都會催我什么時候給她。給了她賬號后,她說數據不全,我回答,如果要全的數據,需要繳費5000元開戶才可以。她沒說什么,但至今未再與我聯系過。
其實幫忙只是情分,記得她說,很羨慕我的小床,暖暖的,自己住的寢室亂糟糟的,還很冷。我去過一次她住的地方,確實很冷,光線不好。但是,一個人住,完全可以收拾整理一下,讓自己的小窩變得更加溫馨,而不是依靠別人來給你創造,大家的條件都是自己創造的,沒有人應該為你買單。
助人為樂,是很多人都樂意做的事情,但是,不制造麻煩,禮貌的說一聲謝謝,不是很簡單的事情嗎?而且,朋友之間即使有麻煩,多一句謝謝,別人也樂意幫助。
上上周,一個朋友要我她做海報,用一本書做為報酬,并把相關的資料發到了我的郵箱。
我習慣性的問了一句:文字部分需要我修改或是檢查嗎?
她說:“不用,內容可是我自己寫的。”
我恍然大悟,人家是出版社的編輯啊。
這種事情,再多我也樂意幫,不是因為報酬,而是將需要做的東西,說清楚了,給全了。不需要反復的修改內容,導致海報內容也需要重復做,有效地節省了時間。后來收到了她的書,很開心也很意外,是海報中宣傳的那本書。
幫助人,或求助,都是很常見的事情,但是表達感謝也是對對方花費了時間精力的一種認可和回應。也不要想當然的認為,人家是這一行,只要與這一行有邊界的別人都會。理解別人,任何的幫助都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所以在需要別人幫助時,先清楚自己需要對方幫什么,以及對方是否有這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