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三次練拳,也是我感到自從接觸太極拳以來最大的一次挑戰(zhàn),在經過四十多分鐘開胯、放松訓練之后,加強了單邊和雙邊的練習,這兩個動作都要求兩腿重心以2:8的比例分布并集中于兩腳腳跟,因此對腿的力量要求很大。
幾遍單邊和雙邊練下來,腿部肌肉已經明顯發(fā)脹發(fā)酸了,心中已經有了開溜的打算,這時候從臺灣專程來北大指導授拳的林老師向我們這邊走過來,第一反應其實是欣喜,心想林老師總算要指導我們這些菜鳥了。
結果欣喜馬上轉化成了顫抖。
“下蹲!下蹲!”
“不要挺屁股!”
“堅持一下!忍耐!”
“自己心里數(shù)十秒”
沒想到林老師讓我們下蹲的高度比師兄要求的低很多,腿立馬開始顫抖起來,那個酸爽。
動作不到位的同門無一例外全部被林老師拍打呵斥。
在林老師的指導下,三遍下來,真的只有三遍,明顯感覺到身體對下蹲時腿部的酸痛有個更強的忍耐力。
最后,林老師讓我們圍坐一起,給我們講太極拳,提到太極拳至柔的美感,上身的放松都得益于腿部的強健,他希望我們如果決心要練習太極拳,就一定要把太極拳精髓掌握,而不是比劃太極操。太極拳越練到后面,人越是謙卑,心態(tài)平和,但同時柔中有剛只是含而不發(fā)。
流水賬記完主要是想歸納出以下幾點心得:
1.上身的輕盈柔美來自于底盤的扎實和穩(wěn)固,夯實法學理論之于律師就像扎馬步之于太極拳手,酣暢淋漓的套拳背后都是汗水的付出。每一層的進階都需要的基本功是不同的,在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中需要保持覺知,針對性地突破練習。
2.突破自己的舒適區(qū)你才能夠取得進步,且進步的程度往往出乎你的意料。如果沒有林老師今天的逼迫,我也許還需要很久才能達到今天三遍之后對現(xiàn)有力量的突破。
3.太極拳的學習不能單打獨斗,否則容易練廢膝蓋。同樣,工作學習不應一味埋頭苦干,應當尋求高人時常點撥。當然,也可以找到一群優(yōu)秀的同伴,努力的方向與方法對了,我們才能到達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