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漫筆“微日記”(396-400):呢喃心語“暖冰河”

教育的本質,其實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2017-05-01】呢喃心語“暖冰河”

許多人在世界上是沒有交集的,然而最近我卻關注上了原本八竿子打不著的美女心理咨詢師李雪。家屬前段時間在其他教育心理學領域專家的推薦下,購買了李雪的家庭教育心理學專著《當我遇見一個人》,粗讀一遍后便被書中“殘忍而迷人”的真相吸引了,遂在家里鄭重宣布:決定近期連看十遍并背記書中重要觀點。

什么書有如此魅力?能讓一個成年人想要像學生那樣背書學習?書中的觀點真的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對親子教育的洞察與剖析?這讓我動了好奇的心思。何況家里有個八歲的兒子和一歲多的女兒,教育問題刻不容緩。于是趁著五一小長假這一能夠自主安排的寶貴時間,我靜坐靜心地通讀了該書。別說,翻開的一頁頁,讓人收獲多多。

“愛孩子,便‘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真愛永遠不會過多,就像儲存再多的金子也不會變成鐵塊一樣。至于溺愛,他是家長的需要,而不是孩子的需要。”“家長每一次「為孩子好」的控制,都是在削減孩子的自由創造力,消耗孩子的生命活力。”看到這一句句犀利而睿智的話語,你是否和我一樣被撥動了內心的某根神經?

正如我關注的另一位心理專家武志紅做出的評價:“在我和李雪共同的讀者當中,有很多人說更喜歡李雪。我由衷地覺得,李雪的文字中閃耀著一種特別的東西,這種東西就是高智商和高覺知結合的結果。她的敏感和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在這本書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李雪的文字固然有著理性的深思,但在表述上卻充滿感性的活力。這也是她這本書乃至她這個人最吸引我們的地方。看她的書,如同傾聽她的呢喃心語,看著看著,她那些溫柔而有力地文字便把橫亙在大人與孩子當中、因為教育與被教育的天然對立而無意識設置的冰層,漸漸融化掉了。

感謝李雪的循循善誘、娓娓道來,讓我們在一些或溫柔而堅定或脫俗且尖銳的觀點中,熨貼了曾經的心理傷疤。一如該書前勒口最后一句所言:“教育的本質,其實是父母的自我修行。”雖然修行過程很漫長,但也好過一生中,我們睜著眼,卻是全盲。孩子是帶著靈性來療愈我們的,愿父母與孩子互為導師彼此相扶,在人生路上踽踽同行。


看見孩子,就是看見自己。

【2017-05-01】當我遇見“一個人”

《當我遇見一個人》的口碑非常好,那它到底是一本怎樣的書呢?“任何事物,如果你覺得它美,那么它一定暗合了某種美的規律。”翻開封面,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這一句話。這句話,孩子TA媽已經隨時隨地可以脫口而出。

世間從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發現美的眼睛,以及感受美的心靈。對于親子關系來說,什么是美?美就是看見孩子本身,而不是孩子的功能價值,美就是看見孩子的所做所說,而不是孩子的言行所開的花、所結的果。看見,是真正的愛,而不是物化的愛,也唯有這樣純凈的愛,才能真正療愈親子關系,抹除其間的隔閡與瑕疵。

所以,我非常敬佩李雪總結提煉出這么一個好書名。在現實生活中,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尤其是父母與我們、我們與孩子由于代溝的存在和方法的缺失,常常把家內三代之間的關系搞得矛盾重重、甚至千瘡百孔。《當我遇見一個人》,其實就是告訴我們要學會真正看見孩子本身,順帶看見隱居內心的自己——潛意識中的鏡中人,而看見,恰恰是正視全部親子關系的原點,也是療愈一切親子問題的起點。

生活中看見,只是一種人際關系的存在,內心里看見,才是一種情感流動的緣份。書名,一定是全書的點睛之筆,要看懂這本書,就必然要始終圍繞這個中心去領悟。看見孩子,就是看見自己,看見自己,才會真愛孩子,真愛孩子,便能療愈自己,療愈自己,增益親子關系。如此來看,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遞進循環。當我們發現了這道循環,再去回看,暗合規律的美便會無處不在、近在身邊。

當然,學會看見,卻并不一定要全程關注。“不打擾,是一種尊重孩子內在成長節律的大智慧。”“不強迫孩子做到父母想象的樣子,孩子遵從內在精神胚胎的指引發展自己,成就會遠遠超過父母的想象所及。”親子如此,人生亦如此。很多事情,讓它自然生長,便會結出許多驚喜。反之,若是熱衷控制,往往事態發展會反其道而行之。

養孩子,就像等花開。放任自流自不可取,揠苗助長亦不可取。一切事物的演變自有其內在規律,所謂教育,實為引導,應當順著規律的軌道,像大禹治水那樣變堵為疏。敞開心扉,我們便會睜眼即見鮮花盛放的景象。


倘若親密到難分彼此,豐盈人生將心到擒來。

【2017-05-01】如他所是“即我愿”

成熟的我們一定知道,世上難有十全十美之人,初降人世的孩子就更難十全十美。優點與缺點并存的局面會伴隨人的一生,作為正在成長進化的孩子,缺點多于優點的概率是非常大的。然而,正如看見鮮花,就會看到花的美,真正地看見孩子,一樣會看到孩子的可愛之處。

《當我遇見一個人》是一本重點關注母嬰關系的書,認為母嬰關系就像人生的背景色,童年的關系模式與長大后的事業、婚戀、養育等有著絲絲入扣的對應。如果能通過高質量的陪伴在孩子初期為其輸入溫暖扎實的人格基礎,那么這個基礎將猶如一枚定海神針,無論外界風浪有多大,都能泰然處之。

李雪提倡培養有品質的陪伴:第一步是覺知妄想,認清所謂提醒教育到底是為對方好,還是為捍衛自認為的正確?第二步是真正共情,試著換位感受對方的感受,創造和諧的親密關系。第三步是放開交談,溝通感受、反饋看法。

在讀過《愛和自由》《不要用愛控制我》等書籍后,李雪頓悟:劃清界限的“這是我的事”“那是您的事”是百試不爽的抵消控制欲的“黃金甲”,因為真正的反控制,是既不屈服也不對抗的態度,是溫和而堅定地做自己。

有網友說,這本書既是育兒書,更是一部自我救贖的雞湯,很多觀點和孫瑞雪和尹健莉重合,新穎之處在于整合了育兒經和心理學,對于自我療愈是很好的牽引。對此我很贊同,許多人的童年經歷如木馬程序般被植入潛意識,假如某一天真的覺知到潛意識的控制并從看見自己和孩子開始改變,甚至身心通透,那么必須要恭喜你,你覺悟了。

有朝一日,我們終會認清別人投射的反映源于自己流動的能量,彼時我們會安然意識到:你愛別人便是愛自己,你恨別人亦是恨自己,你對別人怎樣,便是對自己怎樣,你把社會看成怎樣,你便把社會變成怎樣。做到了這一點,加上之前養成的覺知、共情、交談習慣,我們便能讓彼此間的能量充分流動,形成一體。

倘若親密交織到難分彼此的境界,“如他所是”即為“如我所愿”,那么豐盛充盈的人生亦將隨之愛及所愛、心到擒來。稍稍想想,這該是多么溫馨的親密場景,又會是何等和諧的人生風景……

〖附件〗書評《覺醒者的箴言》(作者:張宏濤)

一直以來,我們接受的教育都是苦大仇深的教育,都是要節儉,不能攀比,除了生活必需品,能不買的就不買,即便買了,也不能白買,要更加努力學習或努力工作來補償等思想。所以,最開始,我是恐慌和疑惑的:“李雪這樣說是不是過分了?真的不會慣壞孩子嗎?這也太新潮,太具有革命性,太顛覆傳統了吧?”但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和老婆的經歷,我終于認識到,李雪說的是對的。在某方面被充分滿足的孩子,不會被慣壞,反而會讓孩子在這方面,不再執著,不會有陰影,在這方面特別自由無礙。而不被順暢滿足的孩子,反而會留下很多陰影。很多家庭明明不窮,卻偏要給孩子挫折教育,孩子想要什么,也都盡量不給孩子買,生怕把孩子慣壞了……最后,孩子匱乏思維很嚴重,無法正視金錢。當明白這一點后,李雪后來的一系列驚世駭俗的觀點,我就都一下就接受了。比如她說,孩子看電視,不要限制;孩子吃糖,不要限制……當給予了孩子自由,孩子就不會執著于看電視和吃糖。其實道理很簡單,“未被滿足的欲望是最強大的”,當孩子想看電視,卻被父母限制時,孩子想看電視的欲望會更強烈。我常和一些家長講,什么樣的孩子會嗜水如命?如果你不限制孩子喝水,孩子隨時想喝就能喝,他又怎么會嗜水如命?他會按需來喝。只有被限制的人,比如一個孩子渴了,父母不讓喝水,或者在沙漠里缺水的人,他們一旦走到綠洲,才會大口往嘴里猛灌水。哪怕你在旁邊說:慢點喝,別嗆著!也沒有用。他們還是會不顧一切地喝下過量的水。吃零食、看電視等,都一樣。當孩子隨時都可以吃,就不會多吃。只有被父母限制吃的人,才會特別喜歡吃零食,逮到機會就不顧一切地吃,因為吃了這頓,下次再想吃到,就不知道到什么時候了。孩子的身心本是一體,他們本來會根據自己的身體需要來取舍,但父母的限制,割裂了孩子的身體與心靈的感覺,讓他們不再根據身體的需要,而是根據心理需要來搶占。李雪是一個久病成良醫的覺醒者,她從一個非常痛苦乃至絕望的抑郁狀態,修煉成為一個罕見的清醒的人。我們中國人或多或少都有心理問題,只要我們敢于直面自己的內心,不跟事實較勁,真誠地面對自己,不為植入我們大腦的各種限制性觀念控制,我們也會有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那一天。而這本書,可以幫你加速這個過程!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2017-05-01】千億像素“飽眼福”

今天收到大學同學群里發的一條鏈接,“中國量子衛星用量子技術百億級畫素拍攝出來的照片,可以上下左右移動,還可以旋轉著看,更可以把照片放大,放大,再放大,一直放大到滿意為止……”后面附了若干照片網址。

孤陋寡聞的我起初并不相信,但想到是同學群的鏈接,安全性還是有保障的,便點進去一探究竟。果然,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我首先選的是天安門。點開后發現是在天安門城樓上拍的,對面廣場上密密麻麻全是人,但確實太遠了,哪有可能看清臉呢?帶著這份疑慮,我開始在屏幕上反向滑動姆指和食指,向智能手機持續發出雙指分離的放大指令,結果真如功能介紹所言,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每位路人的姿勢動作和臉部神情。驚嘆之余,不小心滑動了一下手指,意外發現城樓最西側的大樹下方隱約有個微弱的人影,乘勝追擊放大一看,居然也真的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接下來,我又選了東方明珠。據BigPixel團隊介紹,陸家嘴是上海的經濟脈動中心,代表著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成果,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國經濟騰飛的窗口,他們受上海市新聞辦創作城市名片的邀請,創作了首副千億級像素全景,并且代表上海參加了米蘭世博會“上海周”的展覽,如此高清晰度的影像亮瞎了國際友人的眼。光這么說你可能沒感覺,但你如果在230米高的明珠塔上,通過放大就能看到底下環路上的公交車身上噴涂的車身廣告字幕內容,你就會呆得合不上嘴了。不僅如此,該區域附近鱗次節比的高樓大廈中若有沒拉窗簾且不反光的,它也可以一覽無余,看來以后高樓中的人們再也不敢隨意敞開窗簾干壞事了。

趕腳有點停不下來的節奏,我最后選了泰國的普吉島。藍天、碧海,再加上陽光下云集的享受沙灘浴的比基尼美女,景色入畫。動態定格的眾生肖像比傳統的畫作傳神多了,而且皮膚上的粘沙水珠都能看清楚,這樣大飽眼福的福利恐怕是很多君子好逑的。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如果去不了,那可怎么辦?現在辦法有了,那就是大像素全景VR漫游。以這種超高清的方式打開我們所處的世界,保你在震撼的視覺沖擊中擁有美輪美奐的全新體會。

【鏈接】BigPixel|上海1950億--大像素全景

http://www.bigpixel.cn/t/5834170785f26b37002af46d


寫微日記的日日夜夜,都在漫步于時光隧道……

【2017-05-01】白駒過隙“四百匹”

從2015年10月中旬開始,陸陸續續寫了400篇微日記。雖然每篇僅七八百字,連千字文都稱不上,但累計到一起,在500多天時間里,僅微日記便寫了30萬字,這還不包括編書、理論研究等其它長篇類型的寫作,想想也是蠻驚人的。若問這一年多寫微日記的感受?鬼知道我經歷了些什么。我只知道,在繁忙工作和繁瑣家務的雙面夾擊之下,我已經使出洪荒之力了。不過講真,有一點還是想和大家分享的,那就是撰寫林子漫筆“微日記”的日日夜夜,有種漫步于時光隧道的感覺。當時每寫一篇,就像是記錄一天中喜怒哀樂的事件與心情;后來每讀一篇,又猶如讀取大腦里有關往事的片段與思考。這種感覺,有點像放映人生的電影,讓你在鏡頭里看到過去的自己、曾經的感悟、難忘的瞬間,真的很妙!這個妙,可以是奇妙,也可以是微妙,因為它承載的是過往的分分秒秒。在粗略重溫微日記的瀏覽中,我讀到了幾篇印象比較深刻的作品。比如:《【2015-12-04】文山字海“藍天鷹”》梳理了前幾年爬格子的種種感受,《【2015-12-11】相親相愛“E家人”》暢談了從事網絡工作的切身體會,《【2016-02-01】電視上鏡“初體驗”》表達了參加國防部新聞發布會并露面中央電視臺的激動心境,《【2016-05-20】披掛征衣“當記者”》記錄了第一次參加中央媒體記者團集體出訪的首日見聞,《【2016-06-18】父愛攻陷“婦女報”》傾訴了自己對一雙兒女的滿腔愛意;《【2017-03-01】漫筆兩年“碎碎念”》回顧了開辦微信公眾號兩年間的點點滴滴……特別要說的是每寫100篇微日記的階段性總結:第100篇是《【2016-03-01】微日記的“一百篇”》,第200篇是《【2016-07-20】似水流年“莫辜負”》,第300篇是《【2016-12-25】翻開日記“三百頁”》,另外還在微日記之外,專門就時光、歲月與青春寫了篇《流年三嘆》。我想,寫日記是個好習慣,我應該會堅持寫下去。當然,節奏應該不會一直這么快,強度也不會一直這么高,畢竟,年齡在增長、體力在下降,事務在增多、精力在分散。不管怎樣,寫到500篇應該是不會太遙遠的事,那時或許又會聯想起孫大圣被壓五指山的傳說,對500年產生共情。當然,我更希望有朝一日能寫滿1000篇,畢竟“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或許那時,會有更多的朋友與我一起見證歲月,書寫流年……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238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430評論 3 415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134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893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653評論 6 40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136評論 1 323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12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372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888評論 1 334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38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39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482評論 5 35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179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588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829評論 1 283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610評論 3 391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16評論 2 372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