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詩社》
最早知道,是在高二時一位年輕的物理老師在班會課上放的,那位物理老師我記得,是一位血氣方剛也擁有獨立人格魅力的男老師。他很棒,選擇這部片在領導巡查的班會課上連放兩節,真是有大無畏的精神。
整部片,前面大部分的東西,都在鋪陳推動,在不斷地引起校方與學生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腐朽落后的教育與新興卻飽受批判的寓教于樂相互抗拒。
黎明的曙光總在新生事物的身上,顯得特別的耀眼;
晚霞的紅光總在明亮清澈的眸子里,看出如水般的柔情。
鋒芒畢露總會受損易折,
嶄露頭角總要接受狂風的怒吼。
死亡能讓一切爭論安息,也能讓一切頑抗滋生瘋長。結尾的死亡,究竟還是照應了死亡詩社的名號。
我總會時常想起尼爾這個人,他是典型的古板教育下一個盛產的文藝青年,禮貌大方,知書達理;懦弱頑強,矛盾滿身。他像你,像我,像他,像極了如今大大小小的我們,他的存在,顯得并不陌生,相反,他可能就是你。
他不該死,但他不死,矛盾就無法解決,滿弓的箭射不出,裝載的炸彈沒有導火索。
所以,他必須死,要死,也死個典型。
當槍口對準了下巴時,一聲沉悶的槍聲,將結尾推向了高潮,究竟是自由放飛天性的新式教育培養下的學生“身心脆弱”,還是呆板無趣的舊時教育禁錮毒害了年輕生命,是結尾給我們的最后的沉思。
很多人沖不出來,大多數陷進去;你在尋找,卻變成禱告。
但至少,在那個不是結尾的結尾,我們還是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蘇醒的意識,看到了為可愛老師挺身而出的可愛學生。
死亡,并不是為了扼住苦難的喉嚨,徒添悲傷;而是請年輕的你們,在光明的罅隙里,撕開暮靄,滿眼耀光。
我覺得你們最壯觀,我覺得你們最偉岸;
站起的巨人,挺起的脊梁,越過重巒疊嶂,你能看到希望!
(我的第二篇“享說”了,雖然沒有閱讀量,但我想一步步來,寫出更好的東西,我要堅持,知道能靠近你們的心,能讓你看到,我在努力地讓你們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