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今天的文章和之前的有些重復,很多道理、方法總是在反復說,不過,道理說千百遍,自己不用也是枉然,對于我這種惰性比較強的人,還是很有必要時時提醒下的。
這些理論、方法之前學習《學習心理學》的時候學過,不得不感嘆寶物早已送給你,是否能夠轉化為價值,在于自己是否使用,看來有必要再翻翻以前的課本的。
《社會心理學》里有一個實驗,讓一個人自己跑操場跑一圈,第二次是讓另一個人陪同跑(忽略體力差異啊),結果發現第二次的所用時間比第一次少,從而證明團隊可以提升工作效率,一來是因為競爭的關系,而來有一個人陪伴,會將注意力一部分集中在對方身上,提醒自己在跑步。因為一個人的時候實在是惰性很強。
所以,學習最好能夠找一個同伴,而且,檢驗學習效果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能夠用自己的語言將知識講解出來,如果能在此基礎上再發表自己的見解,那就更完美。學習不是內存于心,更是需要外輸,用于實踐中,如果只是簡單的背書,也不是很好的說明已經領域了。
用自己的話向不熟悉該內容的人表述,對方能夠清楚,是衡量有效學習的標準。
非常喜歡一直以來剽悍強調的理論,每個人都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加正確的方法,讓自己接近自己理想的狀態,天才即便有天生的,也離不開后天的勤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