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場看《百鳥朝鳳》
2016/5/23
從學藝
看個開頭我就想起那會我拜師學藝走向鋼琴的道路,至少我那會兒拜師學藝是非常誠心誠意的,老媽要是當時想他爸那么拼的話,估計也沒戲,為啥,求錯了。。。傳承沒了唄。
那會兒師者挑人,看天賦更看人品(雖然電影里感覺是看了主角眼淚),現在看人品前先看誠意(你家老小不積贊點誠意怕是只有百鳥朝無奈)。
至于學藝的道路吧,片中:練個肺活量你得吸水,你要是不會吸,你就憋吹了,至于竅門吧,就是練,沒啥竅門沒啥方法,你得嫩頭青拿著竹竿去荷塘蹲著吸,風雨無阻日曬雨淋地吸,如今你風雨無阻地練藝是沒啥人那么自虐了,你愿意你爸媽愿意你那蓋校樓的校方還不樂意呢,而如今各種學藝的教材,工具,機構已經多得比天上的星星還多(請排除霧霾),但是學藝途上放棄的人們,從藝道路上的藝術家們也不必我腦袋上的頭發少,工具優化了,環境優化話了甚至教學法優化了,總之困難減少后居然讓求藝的人在求藝道路上對待藝術的核心東西變了,那就是追求。
學藝道路上我也再不見有那么純真友誼的師兄倆了,但估計這也和現在的拜師學藝有所不同的就是,大家學藝是吃喝拉撒都住在師傅家的哈,羨慕嫉妒對方是人之常情,我們都會有,但及時在這些灰暗情緒仍然能盼著自己的“競爭對手”好的卻很少有,也許不是所有人都懂這句話,我也未必能寫那么詳細,但是我相信只要是在藝術道路修行過的人,都能體會這句話。
最后我們說傳承
無論哪門藝術或是產品都有個生命期,一門里要有一個為了技藝的,也要有一個為了生存的,這也是一種面子和里子的分工,有點像一個是做產品的一個是做運營的。
發明電燈的不是愛迪生,為啥他卻被稱為是電燈之父,那是因為他將電燈推向市場,廣有發明不夠,如何說通世界接受你的產品并且為之打通一系列的障礙,那才是更牛逼的才華,雖然愛迪生最后管理公司是管理得一盤菜。
也可以說是,發展任何東西都有一種不進就退然后滅亡的可能,小眾的藝術更是如此,無法將其的精神貫徹到大部分的人心中那么至少應該選擇普及,而不是追求精英的培養方式,打開漏斗是必要的,而在那個時代,要做到擴散是艱難的,即使在這個時代要擴散這些飽暖思淫欲的精神食物也是有難度的,再偉大的藝術也是需要好的土地和氣候使其成長的,懂得這些道理于是我自然不會為影片中最后的的結局感到什么落淚之類的,它就想生老病死一樣,只是覺得世間再少有焦師傅那樣從始而終的藝術家了。
能守住自己的藝術心的已經難得,而能將其發展繼續生存下去的就是
“見天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