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絡上流傳著很多勵志金句,試圖教會我們如何從不滿意的生活現狀中解脫出來,擁有一種有意義的幸福人生,比如,你一定聽說過下面這些話:
做你愛做的事,你需要的財富和愛都會到來;
學會追隨自己的激情——人生是給活著的人的;
當你真正想做一件事的時候,全世界都會來幫你;
連喬布斯都在給斯坦福大學的畢業生做的演講中都這樣強調過:成就大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熱愛自己所做的事,你需要找到你所愛的東西……如果你還沒有找到,那么繼續找,不要停下來。
很多人讀到這些話后恍然醒悟,原來每天朝九晚五地為老板干活,卻不曾追隨過自己內心真正的激情,這也許就是目前的生活不能讓自己滿意的根本原因吧……
于是渴望成功的年輕人輟學創業,厭煩了工作的上班族辭職追求夢想,“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這句話為這些決定鍍上了夢幻般美麗的色彩,讓它們看起來熠熠生輝、令人神往。
然而除了很少數的一部分人最終突破了束縛住自己的枷鎖,取得了讓人羨慕的成功,絕大多數邁出勇敢追隨自己內心激情步伐的人,都如同魯迅筆下出走的娜拉一樣:看似擁有了獨立自由的精神世界,實際上卻連下個月的飯錢都無法保證。
難道所謂的激情、所謂的來自內心的呼喚只是一時興起下的沖動感覺?難道這些飽含鼓動力和吸引力的話語只是些于事無補的雞湯?究竟該怎樣作出選擇,才能讓人生豐盛而快樂?
在《優秀到不能被忽視》這本書里,作者針對這些困惑給出了詳盡的解答。
1. 激情的對象會不斷發生變化
你還記得自己幼稚園畢業時寫下的理想嗎?也許是當一名消防員、也許是成為一名收銀員,但真正長大以后,又有幾個人真正還對這些兒時熱衷的職業充滿激情呢?
同樣的,一位初出茅廬的年輕人,也不太可能僅憑某個時刻心中存在的一份熱情,就真正弄清楚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以用來決定自己的終生事業和方向。
事實上,即使是喬布斯,也是在經歷了多年不斷成長的過程后,最終才找到了愿意為之奉獻出所有熱情和努力的事業。
學生時代的喬布斯,對商業和電子并不感興趣,那時的他,更偏愛西方歷史和舞蹈,為了追求心靈上的啟迪,他還曾去印度旅行和加入禪修中心,最初接觸電子行業不過只是為了維持生計。
當時的喬布斯自己也未曾想過,會對電子產品以及將藝術與科學完美的結合在一起產生如此巨大和持久的追求。
因此,追隨自己一時的激情輕率決定自己的事業和生活,在某種意義上并不是最佳的選擇,激情表現的對象會發生變化,直到條件成熟,才有可能漸漸穩定下來。
2. ?激情很可能只是精通的副產品
耶魯大學組織行為學教授艾米·瑞斯奈斯基調查了各種職業的從業人員,結果發現,最能準確預測人們是不是將其工作視為人生追求的變量是人們從事這份工作的年數。
這一結論說明,最快樂、最有激情的員工并不是如同我們想象的那樣,是那些把對激情的追求放在首位的人們,而是那些做得足夠久從而擅長于自己所做事情的人。
聽起來是不是很違背我們對“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那種人”這類觀點的信仰?事實上,這一結論還有著理論上的有力支撐。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德西和瑞安提出的自我決定理論,不論在工作上還是在生活中,想要獲得動機,人們要滿足三種基本的心理需求——自主、勝任、歸屬,具體來說就是對自己的我生活有控制力、擅長自己正在進行的事情以及能與他人建立起良好的聯系。
對于個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感受到內在動機所必需的這三種心理需求,毫無疑問的,那些“做得足夠久從而擅長于自己所做事情”的人們都更容易獲得,他們也更容易因為這些心理需求被滿足而獲得巨大的激情來面對自己的人生。
也就是說,激情很多時候只是精通的副產品。
3. ?激情思維常常阻礙工匠精神的發展
追求激情四射的狀態聽起來是件非常美妙的事情,而實際上,這樣的想法會讓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中那些枯燥、乏味和困難的時刻,我們會不由自主的產生懷疑,為什么此刻我感覺不到激情帶來的快樂和愜意?是不是我并未發現自己內心真正想做的,我是否該考慮換個工作等等。
而工匠精神卻正好相反,它要求我們不去擔心工作是不是“剛好合適”,而是俯下身子、努力讓自己真正優秀起來。它主張自己的生活要自己去努力爭取,而且這個過程不會一帆風順。
如果我們對某件事產生了興趣,但還存在某種‘差距’,我們做的還不夠好,在激情思維的主導下,我們很可能會轉而去尋找更能激發自己熱情的事情,幻想著更好的更適合自己的事業,而失去了面對挑戰和提高能力的重要機會。
事實上,在工匠精神而不是激情的指引下,我們才更容易打磨出寶貴和稀缺的職業技能,更容易讓自己成為“優秀到不能被忽視”的人,進而有能力選擇和安排自己的人生,真正過上富有激情的生活。
所以,下一次再看到諸如常春藤名校畢業生瑞恩放棄銀行高薪職位,經營有機農場、過上夢想中生活的事例時,別急著備受鼓舞的遞交辭呈,收拾行囊,而是學著去了解瑞恩曾經認真積累了將近10年關于種植和管理方面的經驗和技術,即便如此每天仍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用電腦來管理農場的經營。
在每一種我們羨慕的生活方式背后,都有著他人不懈的尋找、耐心的堅持,而這一切都遠非僅憑激情可以支撐我們到達,需要更多的,是面對和解決問題、并持續提高自身水平的努力。
明白了這些,也許我們就找到了通往詩和遠方的指示牌,找到了通向自己夢想的真正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