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出來的是悲傷,哭不出來的便成了抑郁

哭出來的是悲傷,哭不出來的便成了抑郁

瑞士心理學家維雷娜·卡斯特說:一個人之所以患抑郁癥,往往不是因為過度悲傷,而恰恰是拒絕了悲傷。

上期寫了一篇文章《大學生英男與二胎媽媽的對話》,大家反映寫得感動,但是我要說的是,這是真實的一個案例,當媽媽把我寫的這篇文章發給英男看的時候,英男發怒了,說媽媽拿同情博別人的好感,還添油加醋,把她爸爸寫的這么的壞。

直接就爆了,當時,媽媽什么都沒有說,后來對我說,這些真的是當時發生在她身上的,如今孩子知道了這些后,反復說,不可能的,爸爸一直對她們這么的好,怎么可能呢?面對媽媽的哭泣,我也陷入了深思,一個患有抑郁癥的媽媽,在照顧兩歲孩子的同時,還要承受丈夫的冷暴力,自從生下孩子后與丈夫就分居了,生活中幾乎不怎么說話,偶爾為了孩子與吃飯才不得不說幾句話,多么無奈的生活,在這種生活中,媽媽每天都想著一個問題:我必須要離婚,這樣過不下去的,對孩子的傷害更大。

看到媽媽脆弱的樣子,我不知如何安慰?用什么能讓一顆受傷的心靈產生活下去的能量呢?

我不知道,無法給出一個答案,因為我沒有遇到一個人,在舊傷沒有愈合的情況下,迅速的又投入到下一個婚姻之中,這殘缺的婚姻造成的傷又是致命的。之前婚姻留下種種的糾結,與子女欲罷不能的糾纏,如今與現任丈夫的冷漠,這些如同一張無形的網,讓媽媽無法開心的生活,網住了她面對陽光的心靈。

媽媽告訴我,她現在無法告訴親人,因為家人無法理解她,爸媽老了,而姊妹們文化不高,也沒法理解。每當說心情不好時,她的妹妹總是說,你又心情不好。是啊,心情不好,居然給家人造成了永遠心情不好的樣子。多么的不堪。給朋友說吧之會說,是你的原因多點,你應該多調整自己,是啊,自己的問題很多,陷入內疚之中無法自拔。諾大一個城市,無法容納無法安靜的待著,這就是媽媽給我說的心聲。

我告訴媽媽,目前先去醫院藥物治療抑郁癥,而調整方面就是配合心理咨詢師的心理治療。

整個的過程就是傾聽,我仔細的、認真的、非常專業的傾聽著媽媽的程,“嗯,”“嗯,說下去,還有呢?最后呢?”是我一直問的話語。

媽媽期間有滿面淚水的瞬間、也有沉思的瞬間,更有稍微點頭微笑的瞬間,那是她說到孩子時最開心的時刻,我明白了,讓這個媽媽能帶著傷依然生活下去的動力,就是她的孩子,可愛的孩子。

生活就是每個人都可以帶著傷生活,在生活的種種事件中,看你如何的化解困惑,看你的動力是否可以讓你能在受傷的情況下,依然可以為了你心底的愛堅強的生活著。

神奇的力量就是愛,我明白了媽媽的壓抑,但是依然可以生活的原因。目前,我告訴媽媽,盡量釋放壓力,盡量讓自己開心起來,找到更美好的生活方式。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