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剛過,老婆的二姑,因為身體不適而住進醫院進行檢查。前天上午,陪她一起到醫院去看望。當地的風俗,看望病人,一定是要在上午的時候去。
開車經過黃河橋的時候,在等待紅綠燈中。身側的人行道上,父親騎著自行車,母親在他的身側,二個人也在等待著紅綠燈。
綠燈亮起,父親身體向一側傾斜一下費力的蹬著自行車腳踏,讓自行車緩慢的啟動起來,母親在身側略小跑的跟隨。當父親的自行車達到勻速前進時候,母親跳上車。。。。。
身后的汽車響起鳴笛的催促,我恍然踩下油門,馳過紅綠燈。
父親屬雞。今年是本命年。72歲了。而我,也已經進入不惑之年,我也有自己的家庭,還有一個即將舉行成人禮的女兒。
與所有家庭雷同。與父親之間,在年輕的時候,基本都是用“嗯!”“好!”等簡單的語助詞進行溝通。記憶中的父親,是在一家工廠做采購。常年在外進行奔波。真正是“負責掙錢養家”的專職。兒時的記憶,只有父親黑色的皮包和半夜才回到家的敲門聲,然后再離開。似乎父親一直在路上。能夠陪伴我們一起游戲,在記憶中很少。
后來,隨著體制的改革,下崗和重組的浪潮。父親的單位效益,也一落千丈。集體所有制已經被時代的浪濤掀翻打爛。有過一段時間,回到家中,經常能夠看到父親的身影,圍繞在灶臺邊。現在想起,有一些落寞和蒼白。
再然后,因為機遇和能力。在環境保護部門一直工作直到退休。
而這所有的記憶,父親對于我來說,是恍惚和不實際的。在那個時候,父親是一個動詞,是養家,做雜活,給我們生活創造條件的專屬代稱。
我們安然想享受著付出和饋贈。在父母的樹蔭下成長。卻根本無法回憶起來,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給我們成長的滋潤和幫助的人。我們理所當然的接受。我們只是在意自己的成長,吸收。卻沒有去考慮過養分的培育中,有多少的汗水和辛苦。
很多的感悟,只有通過經歷,才切膚。而現在我們也在自己小家庭中,延續父輩的家庭擔當之路。感同身受的時候,堅硬的心,開始變得柔軟。而這一切,卻是文字無法說清,那是一種撓亂心尖的情緒,被觸及的時候,咸咸的,有淚和感動。
父母已經年邁。而真正和父親開始對話和溝通,似乎從近年才開始。雖然大多數的時候,他說,我聽!
經常,當我回到家。父親便蹭到我的身邊,把他一天的見聞:親戚間的往來、街坊拉呱、工資待遇、天氣、國家大事等等,絮絮叨叨的對我進行蚊子式轟炸。
父親沒有什么愛好。公園中,微醺陽光下四人一組的打牌,沒有他;象棋攤,對他也沒有興趣;麻將場更不會涉足。年輕的時候,雖然奔波在外,但是,似乎并不能言善辯,反而有一些木訥。更不是那種呼朋喚友類型的人。退休后,離開工作崗位,感覺生活多了一些寂寞。聊天是他能做的不多事情之一。
對于目前新科技下的產物,父親更是不屑一顧。智能手機對于他來說是,相對不相識!目前,父親還是堅持對國家報業的紙質化做貢獻,每天上午到樓底的信箱中取報紙,是他規律生活中的一部分。他的生活中,能夠感到迂腐和遲滯。在他身邊流淌的時光,做不到與時俱進,反而因為年邁,沉浸于生活的時光中。
面對父親的絮叨。對于年已不惑的我,逐漸有更多的感觸。我的筆下描繪不出父親的具體形象以及評價,更無法展示他鮮明個性的,讓他更具有實在性。反而,父親遲緩的動作和日益加的嘮叨,更具像。
我開始學會和父親對話。這種對話,沒有討論,沒有意見,沒有方向。只有附和迎合。讓他的談話有傾訴對象,有主題。我只要當一個合格的聽眾,在父親的絮叨過程中,及時的做出一定回應,讓父親感到他的談話是有價格和聽眾的,這就足夠!!
在和父親的相處中。他已老若孩童。對于一個家庭,我開始接替和承擔父親當時的角色。血脈相連的維系,是永遠割舍不斷,今生今世,生生世世。
今年,是父親的本命年。神話中,對于本命年的解釋是,司屬的屬相要到天庭去述職,對于人間的保護相對就弱了一點。那就讓我擔當父親的保護神!讓家庭,更持久,更溫馨。有父母,不僅感覺是幸福的,那種回家后,飯桌上,沙發中,電視前,相伴嘮叨的感覺,是任何財富無法置換和購買的。
我也開始絮叨,因為珍惜,因為心軟,因為幸福。我要把這份幸福延續延續再延續。
愿每個家庭,都是完美和圓滿,愿每一個人都幸福!!
20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