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在全世界矚目中榮耀閉幕,作為人民的一員,我瞅瞅家里安康的老人,瞅瞅我哥,我姐,我這一代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再瞅瞅孩子們呢,也都好好的在長大。碼著字兒,內心里都能感覺到一股熱流涌動,這一切真心感謝黨和國家,也感恩我們自己的幸運,活在了這樣一個時代。
一轉眼,已近三年,珍藏已久的1993年“金針白蓮”散茶退倉完成。瞅著這份真正意義的普洱老茶,內心里滿滿的都是幸福啊。喜歡普洱茶的朋友,可以看看這“金針白蓮”的故事。
金針白蓮(原名“白針金蓮”),是云南勐海茶廠(今名:大益)首創的。它的配方源自云南的歷史名茶“女兒茶”
因為用料為一級茶,芽頭顯露,金毫突出,且其芽緊細似針,是謂“金針”;色澤栗色泛灰白,透荷香之氣,獨具蓮韻是謂“白蓮”。所以取名叫“金針白蓮”。這種茶最早就是散茶,到了近些年,為了存儲方便,才被壓制成餅。
2005年10月,“金針白蓮“在第二屆中國國際茶博會榮獲普洱茶最高榮譽——金質獎章。牛不?
“白針金蓮”屬于普洱熟茶。只有做成二三分輕微熟,茶菁成青栗色帶金色芽頭,而且通常有薄薄的“白霜”(并非發霉),聞起來有淡淡的荷香,口感砂滑,這才是“金針白蓮”哦。目前可以品賞到荷香的普洱茶,“金針白蓮“應該是最具代表性的了。這里有幾個關鍵詞:二三分的輕發酵、白霜、砂滑、荷香
《普洱茶》一書作者鄧世海如此描述:“可以看到的白針金蓮極品,最陳老的有二十年左右,茶湯砂滑,回甘生津,茶氣強,茶韻新,是很值得收藏而繼續陳化的好普洱茶品。”
也許有朋友會問,這么好、這么老的茶,上哪兒喝呢?我一定會眼睛一亮的說:“找我啊,咱有哪”。所有來我家喝過此茶的,都會驚嘆好喝。
我的《普洱茶的故事》里,總說一個人和一餅茶相遇是緣分。今天我來講一講這份老茶的緣起,講講這里面的因緣。
這批散茶,生產于1993年,一直存放在勐海茶廠里儲存。誰知因為管理不善,這批茶被壓在倉庫底不為人知。2004年前后,大益改制缺乏資金,飛臺郭老板出手相助。后來大益為表謝意,請郭老板上倉庫里“隨便看看”的時候,這批茶才得以重見天日。
2015年,這批“金針白蓮”進入流通環節。瞬間被渠道商掃光。也巧了,恰逢那時,工作低迷的我,想轉行開茶葉店,囤貨之際,也進了三十斤“金針白蓮”,想做鎮店之寶。結果時至今日,會計依然是會計,而茶也變成了鎮家之寶。愛茶之人,得有點像樣的存貨,對不?
有一次,兒子喝這“金針白蓮”,直夸好喝,問哪一年的,我說比他大,是1993年。他吐了吐舌頭,默默的又喝了一碗。哈哈。
和這份已經20多年的老茶相遇,真的喜歡也真的贊嘆,緣份妙不可言。
不得不說,好茶就是好茶。普洱茶,得喝老的。來吧,找我,約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