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用戶體驗要素

寫在前面:

講到產品,大部分人第一感覺都是這個產品好不好用,好不好看。但真正如何將一款產品抽絲剝繭,進行有條不紊的分析,相信大部分人都不知從何入手。

那么我們為何不換個角度,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去看待一款產品——如何設計一款好產品?然而如何設計出一款擁有良好用戶體驗的產品呢?正是此書——《用戶體驗要素-以用戶為核心的產品設計》。

先上張本書中最重要的圖:


第一章 用戶體驗為何如此重要

用戶體驗是指人們使用一款產品過程中建立的主觀感受

用戶體驗的由來
在互聯網初期,成功的關鍵是第一時間把各種想法實現出來,將產品迅速推向市場,與競爭對手拉開差距(藍海戰略);
在互聯網中期,為了贏得市場份額,企業開始強調“產品特性”,向網站不斷加入新的內容和功能;
現在,隨著時間的推移,產品則變得越來越笨重、越來越難以使用。到最后產品就是去了對用戶的吸引力,從而又喪失了市場份額。

現如今互聯網項目琳瑯滿目,要想運用藍海戰略拉開與競爭對手的差距實屬不易。
而用戶體驗,則是將我們的產品與競爭對手拉開差距,并且決定用戶是否還會再次使用我們的產品的重要原因之一。

用戶體驗實際能為用戶、為企業帶來什么?
良好的用戶體驗能使用戶提高效率(幫助人們工作得更快、減少他們犯錯的幾率);
良好的用戶體驗首先能為企業提高用戶的忠誠度、產品轉化率,最終達到提高產品投資回報率(ROI)的目的。

怎么去設計一款擁有良好用戶體驗的產品?
采取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并且在開發產品的每一個步驟中,都要把用戶列入考慮范圍。


第二章 戰略層

戰略層的任務是闡述企業與用戶雙方對產品的期許和目標,也就是解決“我們要做什么東西(產品目標)與滿足了用戶的什么需求(用戶需求)”的問題。

產品目標是什么?
產品目標就是“我們要做什么東西”。
通常產品目標會伴隨著品牌識別(概念模型,情緒反應)、成功標準(頁面訪問量PV,活躍用戶數AU)、商業目標的確立。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每一個產品都擁有商業目標。

用戶需求是什么?
用戶需求就是“我們的產品滿足了用戶的什么需求”。
獲取用戶需求的常用方法:定義用戶,并且通過調研了解他們的需求

1、定義用戶:采取用戶細分來完成,將用戶劃分成具有某些共同關鍵特征的用戶。(常用的分類方法為:人口統計學、消費心理檔案、用戶對技術的態度、用戶對內容的了解程度)
2、調研需求分為兩大方法:用戶調研與用戶測試。
用戶研究:用戶研究致力于研究用戶,并收集必要的信息信息以獲取用戶的需求。(常用方法為:問卷調查、用戶調查、焦點小組、現場調查、任務分析)
用戶測試:用戶測試則是另一種相反的用戶調研方法。通過用戶來測試你的產品,用戶測試已完成的產品或者未完成的產品原型。(常用方法為:產品測試、原型測試、卡片排序)

如何判斷哪些需求是目標用戶的需求?
創建人物角色/用戶模型能讓我們的用戶變得更加真實。更重要的是我們在用戶細分&用戶研究過程中得到的松散的資料能在用戶模型的幫助下,重新關聯起來,使我們在整個設計過程中時刻都把用戶擺在首位。

如何記錄產品目標與用戶需求?
戰略文檔/愿景文檔是一個記錄產品目標與用戶需求的文檔,它提供了不同目標之間的關系分析,并且生動形象的說明了項目在戰略制定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第三章 范圍層

范圍層的任務是戰略目標轉變成具和功能(產品需求),也就是確定”需要做什么”。
對功能型產品來說,范圍層需要確定的是產品的功能規格;對信息型產品來說,范圍層需要確定的是產品的內容需求。

如何確定產品需求?
首先要確定用戶需求,并且將用戶需求進行篩選得出產品需求。

1、確定用戶需求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調研用戶的需求,而調研需求的方法,我們已經在第二章羅列出來了(用戶研究、用戶測試)。除了調研用戶的需求,我們還可以匯集不同類型的用戶進行頭腦風暴,參考競爭對手的產品以獲取用戶需求。
2、將用戶需求進行篩選得出產品需求,就是要先對用戶需求進行優先級排列,并根據戰略目標、產品數據、競品分析進行多重篩選,最終得出產品需求。
3、將需求進行優先級排列,是結合需求的類型以及需求的可行性對用戶需求進行優先級排列(需求類型:明確的需求、間接的需求、不明確的需求)。

如何確定用戶需要什么功能?
在功能規格說明中定義功能。
記錄已經確定的決議以及在設計或開發過程中有可能混淆的功能定義。功能規格說明的記錄原則:樂觀、具體、避免主觀的語氣。

如何確定用戶需要什么內容?
在內容清單中記錄內容信息。
根據某個產品需求,我們可以確定用戶所需的內容。我們關注的應該是內容以&目的,而不是格式。記錄內容信息,我們也該關注內容的大概規模&內容特性(要求)。


第四章 結構層

結構層的任務是將零散的產品需求整合為一個整體(為用戶設計結構化體驗),也就是確定“我們的產品概念”。
對內容型產品來說,結構層需要確定產品的交互設計;對信息型產品來說,結構層需要確定產品的信息架構。

交互設計是什么?
交互設計是研究人與系統的交互。關注與描述“可能的用戶行為”,同時定義“系統如何配合與響應”這些用戶行為。

1、概念模型是交互設計中很常用的方法。概念模型——用戶對于“交互組件將怎樣工作”的觀點,也就是將產品的某個特性轉化為用戶熟悉的某個概念。使用好概念模型,能使產品的交互行為與用戶的期望值完全相符,從而達到用戶能夠很自然的使用我們的產品。
2、交互設計的另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錯誤處理。第一個也是最好的錯誤解決方法是:將系統設計為不可能犯錯的系統;另一種解決方法是:使錯誤難以發生,并且系統能夠幫用戶找到錯誤并更正它。

信息架構是什么?
信息架構是研究人們認知信息的過程。關注“呈現給用戶的信息是否合理并具有意義”。

結構化內容包括:結構方法與組織原則。
結構方法:信息架構采取“節點”(對應的信息片段或組合)作為基本單位來處理結構。常見信息結構類型:層級結構、矩陣結構、自然結構、線性結構。
組織原則:節點在信息架構中是依照組織原則來安置的。重點在于:“選擇正確的截面(信息的屬性),能夠滿足用戶需求的截面”的信息組織方式。
命名原則:“使用用戶的語言”、“保持一致性”,并用受控詞典來記錄網站的語言,以保證網站使用的語言的標準性。
元數據:信息的信息,以一種結構化的方式來描述內容的信息。


第五章 框架層

框架層的任務是提煉結構,確定產品的界面外觀、導航和信息設計,也就是確定“產品界面要做成什么樣子”。
對內容型產品來說,框架層需要確定界面設計&信息設計;對信息型產品來說,框架層需要確定導航設計&信息設計。

習慣與比喻
為了使我們的產品擁有更好的體驗:我們應該讓界面與用戶早已養成的習慣保持一致、并且讓界面與它自身保持一致。
在利用用戶習慣的同時,我們也可以有效的運用比喻:減少用戶在“理解和使用你的產品功能”時的猜測。(概念模型就是一個同時運用比喻與習慣的例子)

界面設計是什么?
界面設計是選擇正確的元素,幫助用戶完成他們的任務。成功的界面設計應該讓用戶一眼就能看到那些最重要的東西。

導航設計是什么?
導航設計是提供給用戶知道自己在哪里,能去哪里的能力。導航設計必須提供給用戶一種在網站間跳轉的方法;必須傳達出元素與所包含內容的關系;必須傳達出它的內容與用戶當前瀏覽頁面的關系。(常見的導航形式:全局導航、局部導航、輔助導航、上下文導航、友好導航、網站地圖、索引表。)

信息設計是什么?
信息設計是決定如何呈現信息,使人們能很容易使用或理解它們。

信息設計是用一種“能反映用戶思路”和“支持他們的任務和目標”的方式來分類和安排這些信息元素。一個設計良好的界面,不但應該分類、安排好頁面的信息元素,更應該在用戶做出操作時,提供給用戶能正確使用系統的信息。
指示標識:信息設計+導航設計=指示標識/導航系統

線框圖是什么?
線框圖是將信息設計、界面設計和導航設計防止在一起,形成一個統一的、有內在凝聚力的架構的地方。

通過頁面分區來確定頁面布局;
通過選擇界面元素來整合界面設計;
通過定義導航系統來整合導航設計;
通過分類、排列信息元素來整合信息設計。


第六層 表現層

表現層的任務是提煉產品的框架,使內容、功能、美學匯集成我們最終的產品,也就是“產品的最終形態”。

忠于眼睛
我們所設計的產品,它的用戶眼睛移動軌跡遵循的應該是一條流暢的路徑;并且在不嚇倒用戶的前提下,用設計細節為用戶提供有效的引導。

對比與一致性
對比能凸顯你設計中的某個元素,前提是這個差異要足夠明顯。通常來說,對比是吸引用戶注意力最常用的手段。
一致性能使你的設計有效的傳達信息,并且使你的用戶原理迷惑與焦慮。
內部的一致性:在產品的兩個不同的地方反映了不同的設計方法。能使用戶在使用產品時體驗更加流暢。
外部的一致性:產品沒有在同一個企業的其他產品中,反映出被使用的相同的設計方法。能提高企業的品牌識別形象。

設計合成品和風格指南
設計合成品/視覺模型是對線框圖最直接的視覺模擬,是從已選定的組件中建立起來的、一個最終的可視化產品。
風格指南是承載著設計決策的權威性文檔(記錄決策原因)。風格指南提供足夠的細節來幫助人們在將來做出明智的決策。


第七章 用戶體驗要素的應用

用戶體驗
用戶體驗的創建方法:了解你正在試著去解決的問題;了解這些解決辦法所造成的后果;重視并同時考慮用戶體驗五個層面的因素。

用戶體驗的決策場景及如何解決
用戶體驗的決策場景:由現狀決定的設計;由模仿決定的設計;由領導決定的設計。
如何解決:提出正確的問題,對每一個決定都擁有深入的理解,并且清楚自己為什么要這么做。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