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honey開心
清明假期,被孩子的細菌感染折磨夠了。
按計劃到旅行目的地的晚上,女兒就開始發燒,溫度直接飚到了39度。對于不經常生病的孩子家長,我很不淡定。那難受的場面,讓我覺得只有在醫院呆著,孩子才能安全,我才能不那么煩躁。半夜開車,掛了急診。燒退后,女兒又是一個搗蛋鬼。
第二天中午,本打算去看油菜花, 一早起來又燒。擔心急診的醫生醫術不夠好,又帶著孩子去醫院再次掛號檢查。這次老醫生看了化驗的血象,明確說是細菌感染,重新開了點藥, 女兒有明顯的咳嗽。
第三天半夜,女兒從晚上7點多到凌成1點半,雖然不斷物理降溫,可溫度無明顯下降,仍然在38.7徘徊。還是我提議再次帶女兒去醫院。這一次沒有逃過打針,兩瓶吊針。不過,打完針后,女兒狀態明顯好轉。
連續發燒三天,想必大家和我一樣揪心。孩子不生病的時候,上躥下跳來回亂動,想安靜些。當他們像個受傷的小綿羊躺在懷里的時候,又真心希望還是活蹦亂跳的好些,至少是健康的,家長也不必跟著熬夜奔波。
可事情又往往不能如愿。回家后,孩子再一次發燒。有可能是坐車吹了涼風,流鼻涕,咳嗽嚴重。用溫水給女兒擦身體的時候,女兒說,媽媽你別動我,我要睡覺,很難受。說著,竟然哭了。孩子如此鎮定表達想法,被病痛折磨得缺覺,困乏,還有那份想好起來的無力,活脫脫地垮了。
我抱著女兒哭了。
你或許說,誰家的孩子不生病啊?有這種經歷的媽媽拉出來排成一個連!可就是想哭,想用淚水把作為全職媽媽辛勞化解了,我不是完美的媽媽,我需要緩解壓在心頭的擔子,暫時的崩潰了。
此刻,能做的只能陪著孩子一起哭。我的家庭也是“喪偶式育兒”。雖然想方設法把爸爸切換到育兒模式中,換來的是各種開會,出差。家長會,接送孩子,學校活動,洗衣,做飯,輔導作業等等,只是媽媽努力扛著。
老師問女兒“你們家都有誰啊?”“媽媽和我兩個人”女兒回答。聽了老師的轉述,很尷尬,但這也是事實。爸爸工作忙,需要奔波掙錢,不能陪伴是常事。在家庭中我只能既當爹又當媽,讓孩子多交朋友,不孤單,能做的也只是這些。遇到孩子生病耍脾氣的時候,還要用各種手法處處哄著她。看到女兒難過得嚎啕大哭,突然像泄閘了,我們都抱頭痛哭。
這幾年養育孩子的過程,讓我由孩子的成長有了對事物更深的理解。我必須讓自己內心強大,誰不是從這種發狂的局面中,理出頭緒,接著再精神抖擻地面對世人。我過得很好,能應付的了孩子和家庭的瑣事。
抓狂很多次,掩蓋內心的脆弱,得到的真的就是精神崩潰決堤。總不能對著生病的孩子歇斯底里亂吼亂叫吧?放下心中緊繃的弦,像從來沒有哭過一樣,徹底放松。
我身邊有很多媽媽,她們總是在扮演著好妻子,好媽媽,甚至不舍得取悅自己,裝扮自己,讓自己放松一個下午。希望犧牲自己來換取家庭的安定,剛一聊天,就是對婆婆,丈夫深深的抱怨和痛恨。吝嗇地不舍得直面家庭的問題,只能對外人嘮嘮叨叨,而最終只能壓在心里發霉。
近期,全社會都在聲討“喪偶式”育兒的時候。媽媽們是不是除了附和,是不是該考慮用什么方法把“隱形人”爸爸拉回到養育孩子良好家庭環境中呢?也或許我們能先放手,給爸爸一些機會參與進來?
有時候,弦繃的太緊,會斷。
此刻,我就想痛痛快快地陪女兒大哭一場 。
哭過后,我必須從淚水中走出來,將又是生龍活虎的戰士。
ps:清明后,一直和病魔做斗爭,先是孩子,接著是我。那種終于找到機會的大哭,讓我覺得心中的陰霾一哭而散,反而輕松。所以,媽媽們有些時候不要死扛,找家人分擔,或者哭一場。切不可把怨氣發到孩子身上,讓他們承擔,把他們當替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