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育龍:此人書中有關(guān)于龍的記載證明龍真實存在過,但是多認為是鬼怪故事題文章

龍,傳說中的神異動物,特征是有鱗、有須、能興云作雨的生物。后來成為中華民族的圖騰象征。據(jù)說,龍是萬獸之首,具有九種動物合而為一之九不像的形象,為兼?zhèn)涓鞣N動物之所長的異類。具體是哪九種動物尚有爭議。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而這些已經(jīng)是晚期發(fā)展而來的龍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龍而言更加復雜。封建時代,龍是帝王的象征,也用來指至高的權(quán)力和帝王的東西:龍種、龍顏、龍廷、龍袍、龍宮等。龍在中國傳統(tǒng)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其與白虎、朱雀、玄武一起并稱“四神獸”。而西方神話中的Dragon,也翻譯成龍,但二者并不相同。關(guān)于龍是否存在這個問題學者看法不一。

據(jù)清人蒲松齡《聊齋志異》所記載:

故事一:

北直界有墮龍入村。其行重拙,入某紳家。其戶僅可容軀,塞而入。家 人盡奔。登樓嘩噪,銃炮轟然。龍乃出。門外停貯潦水,淺不盈尺。 龍入,轉(zhuǎn)側(cè)其中,身盡泥涂;極力騰躍,尺余輒墮。泥蟠三日,蠅集鱗甲。 忽大雨,乃霹靂空而去。

這個故事發(fā)生在河北省界。這條龍墜落到村里,龍笨重遲緩地爬進一紳士家中,門口剛能容過它的身軀。龍擠塞進去,家里的人都嚇跑了。以至于這些人登到樓上大聲亂叫,轟轟隆隆地放著火槍土炮,龍受到驚嚇才從他家里爬出去。門外積存著一洼泥水,水淺得不到一尺。龍爬進去,在水里翻滾,渾身涂滿了泥污,用盡力氣騰躍,只有一尺多就墜落下來。龍在泥水中盤曲了三天,蒼蠅爬滿了它的鱗甲。忽然下起大雨,龍才隨著一聲霹靂凌空而去。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龍具有蛇、魚等腥味,并且需要水才能騰云駕霧。

故事二:

房生與友人登牛山,入寺游矚。忽椽間一黃磚上盤一小蛇,細裁如蚓。 忽旋一周,如指;又一周,已如帶。共驚,知為龍,群趨而下。方至山半, 聞寺中霹靂一聲,震動山谷。天上黑云如蓋,一巨龍夭矯其中,移時而沒。

這個故事說的一個叫房生的人同朋友一塊登牛山,進入一座寺廟游覽,忽然椽闖落下一塊黃磚,上面盤著一條小蛇,像蚯蚓那樣細小。蛇忽然旋轉(zhuǎn)了一周,變得同指頭一樣粗;又轉(zhuǎn)一周,已經(jīng)同帶子一樣了。人們都很驚訝,知道是龍,忙一塊跑下山。剛走到半山腰,聽到寺廟中一聲霹靂,震動山谷,天上的黑云像一頂蓋子,一條大龍在云中矯健地翻騰著,一會兒就不見了。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龍可大可小。能長能短,能巨能細,具有蛇的特征,可以騰云駕霧。

故事三:

章丘小相公莊,有民婦適野,值大風,塵沙撲面。覺一目瞇,如含麥芒, 揉之吹之,迄不愈。啟瞼而審視之,晴固無恙,但有赤線蜿蜒于肉分。或曰:“此蟄龍也。”婦憂懼待死。積三月余,天暴雨,忽巨霆一聲,裂眥而去。 婦無少損。

這個故事說的是章丘縣的小相公莊,有一個農(nóng)婦到田野去,遇到大風,風沙撲面,覺得一只眼被瞇了,像是有根麥芒。又揉又吹,眼始終不好。翻開眼皮仔細看看,眼睛倒沒有毛病,只在肉上有一條彎彎曲曲的紅線,有人說:“這是一條蟄居的龍?!鞭r(nóng)婦聽說憂愁害怕得要死。過了有三個多月,天忽然下起暴雨,忽然一聲霹靂,蟄龍掙開眼皮飛走了,農(nóng)婦沒受一點傷。與前者不同之處在于,這個故事有具體的地方,并且龍潛伏在農(nóng)婦的眼里,也說明龍能顯能隱、能大能小的特征。

故事四:

袁宣四言:“在蘇州,值陰晦,霹靂大作。眾見龍垂云際,鱗甲張動, 爪中摶一人頭,須后畢見;移時,入云而沒。亦未聞有失其頭者?!?/p>

袁宣四說:“在蘇州時,一天正遇陰雨天氣。忽然霹靂大作,眾人看見一條龍從云間垂下,鱗甲張動著,龍爪上抓著一個人頭,眉毛胡須看得清清楚楚,不一會兒穿入云端不見了,也沒聽說有誰掉了頭的?!?/p>

以上四個故事,都能證明關(guān)于龍的存在,可是卻無人信服。原因在于蒲松齡的個人經(jīng)歷。

蒲松齡,又名柳泉居士,聊齋先生,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早歲即有文名,深為施閏章、王士禛所重。屢應省試,皆落第,年七十一歲始成貢生。除中年一度作幕于寶應,居鄉(xiāng)以塾師終老。家境貧困,接觸底層人民生活。能詩文,善作俚曲。曾以數(shù)十年時間,寫成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并不斷修改增補。著有《聊齋文集》《聊齋詩集》《聊齋俚曲》及關(guān)于農(nóng)業(yè)、醫(yī)藥等通俗讀物多種。還有文集13卷400多篇,詩集8卷900多篇,詞1卷100多闋,以及俚曲14種、戲3部、雜著5種。

《聊齋志異》顧名思義是記神仙狐鬼精魅故事。其書運用唐傳奇小說文體,通過談狐說鬼方式,對當時的社會、政治多所批判?!吧裣珊砭裙适隆钡膬?nèi)容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一是才子佳人式的愛情故事;二是人與人或非人之間的友情故事;三是不滿黑暗社會現(xiàn)實的反抗故事;四是諷刺不良品行的道德訓誡故事。因此,許多人會認為這本書中寫的多是志怪小說,并不能當做信史。小編舉個例子來說,該書描寫的山東大地震便是真實的事情。

我們再看看史書的記載:在夏朝時期,帝孔甲即位后失德,大臣勸說無效,某一日,天上下來兩條龍,一雌一雄,落在朝門外面。《后漢書·五行志》:靈帝光和元年六月丁丑,有黑氣墮北宮溫明殿東庭中,黑如車蓋,起奮迅,身五色,有頭,體長十余丈,形貌似龍。(一丈即現(xiàn)代國際度量的3.3米)。東漢建安二十四年,黃龍出現(xiàn)在武陽赤水,逗留九天后離去,為此建廟立碑。《晉書·卷一百九·載記第九》:東晉永和元年(西元345年)四月前燕太祖慕容皝祭龍事件:“時有黑龍、白龍各一,見于龍山,皝親率群僚觀之,去龍二百余步,祭以太宰。二龍交首嬉翔,解角而去。皝大悅,還宮,赦其境內(nèi),號新宮曰和龍,立龍翔佛寺于山上”。

而《清史稿》記載更明確,距離現(xiàn)代更近:“康熙七年七月,咸寧有龍游于縣署前,雨霽,不能升躍,市人系其頸以游于市?!薄傲炅?,金壇學宮前懸一龍,腥氣逆鼻,焚香禱之,騰空而去?!薄扒∥迨迥晡逶拢êV凵烬埰穑瘺]田廬,淹斃人口;越三日,龍斬三段,尾不見,其鱗巨如葵扇?!薄跋特S三年十一月,西寧西納川降龍,臭聞數(shù)里?!?/p>

有關(guān)龍的記載在清代史料中最多,是因為之前的史料由于時間久遠,歷經(jīng)戰(zhàn)火等原因被焚毀了?,F(xiàn)代也有人見過龍,但絕大多數(shù)人并沒見過,因此也不覺得龍會存在。而清史的這些記載結(jié)合蒲松齡所記載的有共同之處,就是能大能小,有腥臭味,沒有雨不能升起。

關(guān)于是否有龍,大家怎么看呢?

作者簡介:柳育龍,1988年生于西安藍田,鐵路工人。唐代著名詩人、書法家柳公權(quán)后裔。撰有文化專著《焦岱史話》《藍田柳氏生甲公家譜》《家譜與尋根》《柳姓史略》《歷代柳氏家訓集釋》《文化視域中的輞川圖景》《歷代藍田作家群研究與評述》《病》三部曲等,詩集《行程記》,小說散文等各類著述10余部,主編書籍刊物近20余部(冊),系中國詩歌學會,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陜西省詩詞學會、帝王陵文化研究會等會員。因常年在外打工,扛著麻袋輾轉(zhuǎn)大江南北而被媒體譽為“扛麻袋的學者”。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