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看王垠寫的文字,因為他的文章經常揭示各種技術和社會的真相,作為一個打工仔也是程序員的我,不時有類似的想法,這些想法一般沒人說出來,這種現象大概就是王小波所說的沉默的大多數。因為文字上的共鳴,所以我很欣賞王垠。
找不到理想的科研環境,王垠先后從清華大學、康奈爾大學和印第安納大學伯明頓分校退學,對博士學會說永別。工作上,得不到該有的尊敬和待遇,寫文章各種吐槽,先后從各種公司離職。
最近看到王垠說要回國了,不知道他日后打算做什么。但是作為一個在國內混了快4年的互聯網搬磚工,我深知,王垠所吐槽的IT界的一些現象,在國內也是存在的,而且更加嚴重。
國內的互聯網員工的工作時間非常的長,各種985,996,10106的工作時間,無能的管理者極度不自信,只能通過控制員工的工作時間來保證員工的工作貢獻和創造價值。很多搬磚工,即使手上沒活了,也不敢早走,不想成為那個早走的異類,不良風氣逐步惡化。
有些公司,甚至鼓勵所謂的加班文化,真是惡心至極。如今的挨踢民工,跟傳統的搬磚工并無一二,逐漸被奴化,被剝削,迫于生存的壓力忍聲吞氣,被動接受,跟想象中的白領和精英差多了。
存在各種不公平,很多時候,你的技術水平和付出并不會獲得相應的回報。相信不少剛畢業或者工作不久的年輕工程師都有這樣一種體會,你所在的團隊,一些級別比你高的工程師技術水平并不比你高,在你看來,僅僅是工齡大而已。當然,這里的工齡只是個例子,還有很多因素會導致不公平,嫡系,偏見,技術方向等。我們唯一能做的是,努力成為那個被偏袒的人,讓別人遭到不公平待遇。
國內互聯網公司,純技術路線不好走,做一個具備綜合能力的人才往管理方向走更容易晉升。所謂的綜合能力,就是除了技術,還要會裝逼,忽悠,扯淡,圓滑(當然,這是我用不雅的詞語來形容,是我個人偏見)。這個頭,也不知道是不是吳軍帶起的,如大家所知,吳軍嘛,技術能力強嗎?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他并沒有把騰訊的搜索做好,留下一句“騰訊沒有搜索的基因”一走了之,也許,吳軍就是名聲大。王垠在《那些垠黑們》提到,有些垠黑,喜歡在知乎上掛上各種看起來牛逼的頭銜,“Intel工程師”,“MIT博士生”等,并在知乎上各種裝逼回答各種問題,其實就是為了所謂的“名聲大”。這些裝逼的現象并不只是體現在網上,能發揮作用的更體現在工作中會議討論的侃侃而談,晉升答辯中的三寸不爛之舌。
作為搬磚工的我,這幾年,已經越來越世俗,逐漸被奴化,而王垠還是那么一股清流。
但是王垠回國了,我覺得他會水土不服。除非他也屈服,學會擁抱變化。
附【王垠語錄】
當我辭職的時候,HR對我說:“隨便你到灣區哪一家公司,都是差不多的情況。”但我不相信這就是整個軟件行業的情況,否則軟件行業就是新的奴隸社會。我相信,世界上還存在有良心的公司。
在微軟,我沒有受到專家的禮遇。事情做的越好越多,越是有人催你做更多的事。我沒有感覺到欣賞,感激和尊敬。只感覺到有人在不斷地提醒你:工期將近。催你寫注釋,催你寫測試,以為這樣你的代碼就能被完全據為己有。為了滿足事先設定的日程計劃,很多時候還必須加班,周末加班,晚上加班,這是極其不合理的。如果你的計劃不能在一天8小時之內完成,那么它就是霸王計劃。
如果你仔細觀察這些垠黑在網上發的東西,就會發現它們都有一個特點。很多垠黑喜歡上知乎,他們上知乎回答問題,目的在于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建立自己在網絡上的威望,這樣有利于自己將來的仕途,也許真有無知的小公司因為知乎上的威望值,請他們去做VP也說不定。如果你觀察他們的“知乎頭銜”,就會發現他們很喜歡把自己所在公司的名字,自己做的“牛逼技術”掛在上面。比如,“Intel工程師”,“MIT博士生”,“CoreCLR開發者”……
正直而有真知灼見的人都會支持我,我們將聯合在一起,互相支持,逐漸改善IT業界和職場的不正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