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熱愛四季。每個季節對我來說都有美好動人的時刻。
但有可能是因為我出生在冬天,所以潛意識里會對冬天有更獨特的情感體驗。
據說,我出生的那天夜里很冷,天亮之后便是冬至,家家戶戶都吃餃子。
在北方,有個習俗是冬至當日要吃餃子,不吃餃子耳朵會被凍掉。
童年時,因為害怕失去耳朵,畢竟耳朵還是很可愛的,所以很嚴謹的遵守著這個習慣,相當認真的吃餃子。
用現在的話來說,冬至當天“吃餃子”的行為,是一件有儀式感的事情。
02
小時候吃餃子不像現在有許多選擇,可以買餃子皮兒,可以買速凍水餃。
現在我還記得小時候冬至吃餃子的情形,媽媽要提前調餡兒,然后和面、搟皮兒。
全家齊上陣,爸爸負責看鍋煮餃子,不能煮爛,不然會被我媽嘮叨。
我和姐姐負責輪流搟餃子皮兒。所以,很小的時候我就被迫學會了搟餃子皮兒,大概五六歲?
記得當時還要站在小凳子上,才能夠得著在案板上搟皮兒。
我媽常說一句話:“頭鍋餃子末鍋湯。”
意思是第一鍋餃子最好吃,最后一鍋的餃子湯最好喝。所以第一鍋餃子通常都是先給孩子吃,并且一定要配著喝餃子湯,這是原湯化原食。
餃子,對我來說,是非常溫暖的回憶。
外面是寒冷的溫度,小廚房里卻總是一家人其樂融融、升騰著熱呼呼的蒸汽。媽媽會偶爾說:“這個皮兒搟的不圓,那個太薄...”等等。
最快樂的一刻就是爸爸說:“餃子煮好啦,第一鍋你們先吃。”
然后屁顛顛的拿著自己的小碗,樂滋滋的開吃。
03
長大后去了南方城市,冬至并沒有這個習俗。
當時的同事曉飛聽說冬至也要吃餃子,顯得非常詫異:“我以為北方只有過年才吃餃子呢,不過我家連春節也很少吃餃子的。”
“那過年吃什么呀?”
“年糕呀。春節除了各種菜式,主食就是年糕了呀。”
當時,我心里還真的是很詫異于南北方有如此大的差別的。之前一直以為,全國人民不論南北,過年和冬至都是會吃餃子的呢。
下雪、打雪仗什么的都不用說了,幾乎每年冬天都是一大樂事。
還有一點是我自己認為的:下雪時,整個世界看上去好干凈啊。
我喜歡干凈素雅的世界。
不過化雪時才知道雪水是臟的,所以看事情確實不能只看表面的呢。
04
十六歲的時候,讀的是學校里的美術專業班,所以課程相對輕松。
班主任也是那種特別愛玩的人,下雪時就帶我們到花園里、操場上打雪仗、拍照片,玩的不亦樂乎。(當時的學校綠化還挺好的,小花園有好幾個)
純潔的白色雪景,花園里的枝枝椏椏,還有各種姿態的呲牙咧嘴,隔著照片都能感受到少年時代的無憂無慮和沒心沒肺。
人的思維總是會自動留下最美好的回憶,過濾掉不太美好的。
比如和小伙伴丹飛,因為穿闊腿的牛仔褲,被老師拎到教室講臺上訓話。
我倆當時都自認為是乖乖女類型,以前哪被老師訓過啊,所以當然很不服氣了。
穿衣服難道不是我們的自由么?哈哈,總有一顆叛逆的少女心。
05
說到冬天,必須得說說穿秋褲的問題。
何止是穿秋褲呀,還得穿毛褲呢。不過因為穿毛褲確實會顯得臃腫和腿粗,所以只要不是特別冷,都不穿很厚的毛褲,但前提是盡量不讓我媽看出來,不然就是一頓批評,然后乖乖的再套一層。
為什么必須要穿毛褲?因為小時候的冬天真的很冷,而且取暖設備不如現在。
由于生在冬天,所以每年的冬至前后都有生日,接下來就是心安理得的收禮物收祝福,還有吃熱騰騰的火鍋。
這是令人開心、并有幸福感的事情。但我不怎么喜歡吃甜食,所以蛋糕很少吃。
不過我有個很奇怪的思維習慣:在寒冷的冬夜,會懷念夏夜的清爽;卻也會在炙熱的夏夜,懷念冷冽的冬季。
你會這樣么?你喜歡冬天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