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晚上,我正陪彤彤看電視。
順手拿起桌上的指甲剪,打算剪掉左腳大拇指的指甲。誰知才剛舉起指甲剪,一旁的彤彤就不由分說的給奪了去。
“媽媽,好痛!”
她一邊叫喊著,一邊用小手輕輕的撫摸著我的大拇指。
眉頭緊皺,小臉上滿是擔心和緊張,仿佛此刻被剪指甲的人是她,而不是我。
看她一邊喊著痛,一邊搖頭看向我,硬是不肯把指甲剪還給我,我愣在了那里,竟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因為上次外出游玩時,一不小心踢傷了左腳的大拇指,導致我疼了足足快一個星期。
自然,在這個過程中,我指甲流血,我每天給大拇指消毒上藥的全過程,彤彤都一一看在了眼里。
每次看我取下紗布,敷上云南白藥時,她都會小心翼翼的在一旁看著,嘴里念叨著:“痛,痛,媽媽腳痛!”
甚至因為腳疼不方便,每次上下樓梯時,我都夸張的做疼痛狀,對彤彤說:“哎喲,媽媽的腳痛死了,不能抱彤彤了,彤彤自己走好不好?”
于是,看到我這么一副痛苦萬分的表情,再看看我腳上仍纏著的紗布,彤彤便再不哭鬧了,每次都是自己蹦蹦跳跳的下樓。
甚至還會一邊指著我的腳,一邊嘴里自言自語的念叨著:“媽媽腳痛!”
可我萬萬沒想到,這事過去都快半個月了,甚至連我自己都覺得沒事了,小丫頭卻還牢牢的記著我之前腳痛的事實,不顧一切的搶走了我手里的指甲剪。
看到小丫頭一臉心痛狀的盯著我的大拇指,死死的把指甲剪拽在手里,我心里竟驀地生出一絲愧疚。
是不是我之前的表演太夸張了?
以至于讓小丫頭牢牢記住了我那時疼痛的表情,認為腳痛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一般,我們都認為,三歲之前的孩子是沒什么記憶的,他們什么都不懂,懵懂無知。
但其實,彤彤才剛過了兩歲生日,卻把很多東西記得比我們大人都還清楚。
上周給她買了個氣球,后來,因為她不小心松手,氣球飛走了。
于是,在這接下來的幾天里,每天一出門,她就指著天空,重復念叨著:“氣球飛了,氣球飛了,媽媽買新氣球!”
看這趨勢,我這新氣球不買都不行了,誰知道她會不會記住一年呢?
每次她爸回來,把包往沙發上一扔,鞋子一拖,就徑直躺在一邊休息了。
然后過不了多久,記起手機還在包里,她爸喊著:“彤彤,去把爸爸的包拿過來!”
小丫頭每次都屁顛屁顛的跑過去,從來就沒失手過。
以至于,有好幾次,她那“健忘癥”的爸爸把手機隨手一扔就忘了放哪了,找遍整個屋子都找不到,最后卻是小丫頭眼尖找到了。
因為她每天看著她爸玩手機,早記住了那是爸爸的東西。
2
正如俗語所云,三歲看老。
其實,很多事情,早在孩子三歲左右就已經定型了。
你對孩子好不好,
爸媽是否相愛,
家庭關系是否和睦,
其實孩子都敏感的看在了眼里,記在了心里。
你以為孩子不懂,更不會記住這些小時候的記憶碎片,但其實很有可能,只是他們一時之間還無法用語言去表達而已。
比如她知道我腳流血會痛,她知道她爸每天回來,就會給她帶好吃的。
關鍵是,自從人家知道零食,糖果什么的,只有她爸會給她吃之后,以后想要吃東西根本不會來找我了。
直接一路叫著:爸爸,爸爸,好吃!就朝他爸飛奔而去了。
有時候,小孩子的記憶,好得令我們大人都驚訝不已!
所以,千萬不要以為,你現在對孩子的疏于管教和缺席陪伴;
你動不動氣頭上就來的一頓打,一頓罵,ta會記不住,會對ta沒有影響;
恰恰相反,就像心理學家所說的一樣,決定一個孩子一生的關鍵期,往往就是最初的前三年。
而那些父母以為的無關緊要的小事,
或是孩子最初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悲傷和憤怒,
其實從未被時間抹去。
早已在不住不覺中,悄悄的刻在了孩子的記憶中,乃至成了他一生的烙印,如影隨形。
3
其實,不僅僅是記憶,有時候小孩子的敏感,也同樣讓我們驚恐不已。
昨天中午,難得折騰了一上午的娃睡著了,我和她爸便趁機在一旁溫存起來。
嬉戲打鬧中,老公為了讓我就范,將我的雙手反扣起來,硬是死死的壓在我的身上,不讓我動彈,還故意挑釁說:“你就說,你服不服吧!”
小樣,要不是看到孩子睡熟了,我不敢出聲,信不信,老娘我分分鐘制服你!
我被老公壓在身上無法動彈,不得不使盡吃奶的勁兒反抗,甚至差點叫出聲來。
然而,讓我倆誰都沒有想到的是,最后哭鬧著叫出聲的,是床上已經熟睡的彤彤。
“讓讓,讓讓!”
彤彤哭鬧著從床上爬起來,一邊大聲喊叫著,一邊用盡力氣要把她爸爸從我身上挪開。
甚至,看到她爸爸騎在我身上,憤怒不已的她,當即不分青紅皂白的揮舞著小手向她爸打去。
她爸只好立馬滾一邊去了,還一臉不滿的訕訕道:“都說女兒是父親上輩子的情人呢,我看,我家這個就只會欺負她爸!”
“那當然,誰叫你欺負她媽了,她當然要打你了!”我當即針鋒相對道。
一邊抱著彤彤在懷里輕聲哄著,一邊心里卻驀地一驚。
幸好,我和她爸這只是在鬧著玩。
可如果,如果剛才我和她爸真的在吵架的話,
或者如同當年,我爸我媽他們那樣大打出手的話,彤彤會怎樣?
她會受到驚嚇嗎?
她還能像現在這樣快速的安靜下來嗎?
或者,如果真的像當年的我一樣,看著我爸將家里的東西摔得滿地狼藉,看著媽媽被他打得鼻青臉腫,她還敢像現在這樣,大膽的上前去打她爸爸,幫我出氣嗎?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每次看到她爸和我打鬧時,她總會本能的幫著我,去推開她爸爸,甚至揮舞起小拳頭。
每次她叔逗她說要打她媽,甚至裝模做樣的拍打幾下我的手時,她就又急又氣的,非要把她叔叔趕走不可!
是的,每次我們看到她這般“忠心護媽”的舉措時,都會在一旁會心一笑,覺得小丫頭長大了,都知道心疼娘了。
是的,我們從來都沒有,也從來不敢,把彤彤置于當年我所身處的原生家庭環境中。
乃至于生了她之后,我和她爸的爭吵都少了很多。
因為我們不能,也不敢在彤彤面前爭吵,讓她陷入如同我當年的兩難境地。
4
但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孩子從小便生活在“刀光劍影”中呢?
又有多少孩子,哪怕每天看著爸爸媽媽在他們面前秀恩愛,但其實心里清楚得很,他們早已冷戰多日,甚至已經離婚離心了呢?
更有多少孩子,每天不是伴著爸媽的爭吵聲起床,便是聽著婆媳的對罵聲入睡的呢?
我們總以為孩子還小,還什么都不懂。
所以就肆無忌憚的每天在他們面前上演唇槍舌戰;
我們總以為,大人的事和小孩子無關;
所以每天你摔鍋碗,我摔瓢盆的發狠斗毆,卻對墻角瑟瑟發抖的小人兒視若不見。
如果不是當時熟睡的彤彤突然從睡夢中驚醒;
如果不是那時,我和老公看到了彤彤眼中驚恐和不解的眼神(或許她以為爸媽真的吵架了);
也許,我也不會相信,我們之間不過是一句玩笑話,不過是一句隨口的咒罵,就會對孩子產生如此大的影響。
甚至在抱起緊張哭鬧的彤彤的那刻,我腦海中當即閃現的,仍是幼年時看到爸爸摔門而去,媽媽坐在家里掩面哭泣的場景。
其實,孩子遠比我們想象中更敏感,也比我們想象中更脆弱。
所以,就算為了孩子,下一次怒發沖冠,話到嘴邊時,還是忍住吧!
因為你我都明白,那些吵架時撂下的狠話,不過為了一時的發泄。
一旦說出口,不但解決不了當前的問題,更會讓你們的矛盾激化,甚至就連孩子,都會從此蒙上一生的陰影。
下一次,當你們再一言不合,打算拳腳相對時,請先看一眼墻角那個正瑟瑟發抖,小聲啜泣的孩子。
你們真的忍心,讓這樣一個弱小的人兒,從小在家門口就開始目睹江湖的血雨腥風嗎?
下一次,當你再次推門而出,決意離婚時,請在權衡各種利弊的同時,也替你的孩子想想,你此刻的選擇,于他而言,真的是最好的嗎?
如果不是,那最壞的結果是什么?
這是你們父子/母子所能夠承受的嗎?
一旦你的身份變成了人父,人母,那么你肩負的,將不僅僅是你自己的人生,你更需要對另外一個因你而來的,獨一無二的弱小生命負責。
因為你此刻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很有可能就決定了ta此后一生的命運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