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庫勒.穆勒( Kroller-Müller)博物館
(“荷蘭德國12日”之二 )
午餐后就離開了德國杜塞爾多夫駛向荷蘭,我都不知道什么時(shí)候進(jìn)入的荷蘭,主要是因?yàn)樯旮鶉抑g沒有設(shè)軍隊(duì)或障礙物作國界,坐在車上就沒有看出來。
下午的行程是高費(fèi)呂沃國家公園,也稱“梵高森林公園",是荷蘭最大的自然保護(hù)區(qū)。公園里有數(shù)個博物館、城堡、湖泊及大片野生保護(hù)區(qū)。公園里提供免費(fèi)自行車給游客在森林里騎行游覽。
梵高森林公園
進(jìn)入森林公園后就看到郁郁蔥蔥挺拔的樹木、小道上騎行的人們,很是興奮!真想立即騎上自行車去享受森林里清新的空氣;去參觀森林里的古堡;去拍攝森林里的動物、植物;去欣賞森林里的湖泊......可是只有兩個多小時(shí),又知道森林里有個庫勒.穆勒博物館有很多梵高(Vincent van Gogh, 1853-1890)的作品,雖然荷蘭其他美術(shù)館也有梵高的作品,但以后的行程里也沒有安排參觀美術(shù)館。因此決定先去參觀庫勒.穆勒博物館,然后再游覽梵高森林。
庫勒.穆勒博物館是海倫.庫勒.穆勒(1869-1939)的畢生事業(yè)。她是除了梵高家族之外的收藏梵高作品最多的收藏家。館里有90幅梵高的油畫和幾百幅梵高的素描;還有畢沙羅、高更、莫奈.....的油畫。博物館不光有美術(shù)館還有雕塑館。
庫勒.穆勒博物館外:
博物館外的雕塑是一尊耐人尋味的青銅像,他似乎有聛睨一切的傲慢也有漫不經(jīng)心的平和......
梵高的作品專門放在博物館中心的位置展示。一進(jìn)入梵高作品展區(qū),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梵高的向日葵。向日葵是梵高喜愛的題材,可這幅向日葵與以往見過的梵高向日葵不同,這幾朵是籽粒成熟、花葉凋零的向日葵。我一邊欣賞一邊聽導(dǎo)覽機(jī),得知這幅向日葵,在海倫.庫勒.穆勒夫人去世時(shí),曾懸掛在其靈柩上方,陪伴她去世后的紅塵時(shí)光。
曾懸掛在海倫.庫勒.穆勒夫人靈柩上方的向日葵作品:
還看到兩幅沒有五官的人物畫,地點(diǎn)都是海邊,很有意思的畫作。中國某位著名畫家極其喜愛這副海邊的男孩,他說買了復(fù)制品掛在家里,越看越喜歡。
某著名畫家把此畫的復(fù)制品掛在家里:
相比而言,我到更喜愛這幅海邊的女士。
梵高為什么不畫他們的五官呢?也許是畫了五官不滿意涂掉了就一直沒有補(bǔ)上?
美術(shù)館中梵高晚期的幾幅名作:
梵高的代表作之一:
這幅畫作是:“吃土豆的人”。礦工們辛苦一天,家人也只有土豆可吃。畫作表現(xiàn)了梵高的人道主義精神。
梵高對貧困的人們有著極度的愛心。他在做牧師時(shí)經(jīng)常把自己僅有的物品也贈送給他們,自己過著苦行僧般的生活。
博物館中欣賞梵高作品的人們:
梵高生前窮困潦倒靠,死后畫作價(jià)值連城。全世界各地來荷蘭的人幾乎都要欣賞他的畫作。
博物館中其它名作:
這幅畫用畫架放在非常顯要的位置,是德國文藝復(fù)新時(shí)期最著名的肖像畫家巴特爾.布魯因(Barthel Bruyn, 1493-1555) 在1524年為一名新娘繪制的畫作。
令人驚異的是畫作的背面有一幅虛空的靜物畫:畫著骷髏與白蠟燭,并用拉丁文寫著:“萬物消亡,死亡是事物的終結(jié)”。
博物館中其他名人部分畫作:
這幾幅作品的畫家分別是畢沙羅、莫奈、高更、拉圖爾(拼圖中兩排從左至右)。
博物館中部分雕塑作品:
離團(tuán)隊(duì)集合的時(shí)間還有40多分鐘的時(shí)候,我離開博物館去森林里,想騎車看到古堡、湖泊......可惜居然沒有我合適的車,車座不是太高就是太低,為了不耽誤更多時(shí)間只好作罷。我快速步行想多看看森林,可沒走多遠(yuǎn)就感覺分不出方向了。正在考慮問路先返回到博物館時(shí),碰巧看到騎車而過的團(tuán)友,我趕緊問她,她邊騎邊說:“你走反了。”我趕緊沿著她騎車的路返回到博物館門口,又從博物館按時(shí)到達(dá)了集合地點(diǎn)。沒想到團(tuán)里有兩名團(tuán)友騎車迷失在梵高森林,她倆千辛萬苦在別人的幫助下比集合時(shí)間晚了50分鐘才返回。
對沒有能騎車欣賞梵高森林公園我是非常遺憾的,但更多的是聯(lián)想到毛姆的代表作《月亮與六便士》。越想越覺得毛姆不僅在書中以畫家高更為原型,也在書中有以梵高為素材:《月亮與六便士》中的主人翁查爾斯.斯特里克蘭(Charles Strickland)的經(jīng)歷大致就是畫家保羅.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 的翻版;書中另一位倒霉的人物迪爾柯.斯特羅伊夫(Dirk Stroeve)很多地方太像梵高了!迪爾柯.斯特羅伊夫是荷蘭人,他善良愛幫助別人、他崇高愿意犧牲自己!他的相貌與靈魂完全不匹配。作者描述的迪爾柯.斯特羅伊夫是一位平庸的畫家,他救了天才畫家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卻被查爾斯.斯特里克蘭瞧不起并且深深地傷害。
我感覺毛姆是把梵高的天賦與高更的經(jīng)歷都給了查爾斯.斯特里克蘭,而把梵高的善良、崇高與普通人平凡的繪畫給了迪爾柯.斯特羅伊夫。
在《月亮與六便士》中,毛姆描寫死去后的查爾斯.斯特里克蘭時(shí)有這樣的句子:“這個人已經(jīng)鉆研到大自然最隱秘的深處,洞悉了大自然美麗又讓人恐懼的秘密......畫里還透著原始和可怕的東西,是不屬于這個塵世凡間的......我的上帝,這是天才呀......他眼睛瞎了快一年了。”
梵高在患了眼疾后也是畫了很多作品。
正如《月亮與六便士》所說的:“一些人出生在了不屬于他們的地方......在他們的親友中度過了整個人生,卻還形單影只,在他們熟悉的場景中仍感到孤獨(dú)落寞。也許正是這種陌生感,使得人們滿世界去尋找某種永恒的東西......"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