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農村的話講,我和父親“不相生”。父親性格沉默寡言,有時又倔強。我承襲了他大部分的“特點”,兩人如兩條平行線,記憶中從沒有相交的時候。
父親是一名篾匠,讀書那會,父親每天早出晚歸去給別人家織篾貨。每天早晨父親一出門,我便在家里歡呼雀躍,簡直是“山中無老虎,猴子充大王”。一到晚上父親回家,自己便似變了個人,“王氣”全無,蔫蔫的,膽小如鼠。兩人沒有什么言語,更談不上內心情感的交流。讀到巴金的《家》,聯想到自己的家庭,也覺到不自由和個性的壓抑,“舊家庭里面我是悶得緩不過氣來了”,所以考大學填志愿時,自己特意報了遠在北國的大學,就是希望離家越遠越好,離父親越遠越好。
上大學時我報取了國防生,四年求學生涯結束后分配到了部隊,每年一次探親,回家后和父親仍舊沒有太多的溝通。每次他問我在單位干什么,一是出于保密,二是覺得和他講太多,他怕也是弄不明白,所以只是隨便搪塞他幾句。我也不太在意他在家里的情況,難得休假放松,四處走親訪友,或者各地旅行。家,只是旅行累了時一個短暫停留的地方。
近幾年打電話回家,偶爾聽母親講到“你爸給村里嫁女的李伯伯家做菜去了”,“你爸在開會呢”,才知道這幾年篾業凋零,篾工這一職業已趨于淘汰。窮則思變,父親竟然去學了大廚,村里誰家婚喪嫁娶,他已能輕松應付幾十桌飯菜。可印象中,父親好像不曾下過一次廚房啊!他又因為老實公正,當上了組上的組長,定期和組里各家開會,商討組里的發展和規劃,算是走上了“仕途”,可這對沉默寡言的父親來說又是怎樣翻天覆地的變換!而我,農家出身的孩子,在單位踏實努力,立了功,受到了單位和上級各種獎勵,還代表單位去北京參加了黨代會,這一切,父親也是茫然不知!這些年,父親和我錯過了彼此的成長和進步,自然也不知曉各自努力背后的艱辛和快樂!兩條平行線依舊平行著。
單位開民主生活會,所在的黨支部其他委員批評我“該同志平時寡言少語,和其他同志疏于交流”。我也認識到了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可能是我遺傳了父親的性格,我又想,我能把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怪罪到父親身上去嗎?作為一個知識分子,我作過什么努力嗎?一味只是想著去逃離。如果我有了自己的孩子,他(她)又承襲了我的性格,戰戰兢兢去過他(她)的童年,讓兩條平行線背到我和孩子身上,多么可怕的輪回,難道就沒有解脫的可能嗎?
一切來的這么快,感謝單位和組織,工作多年的我又有機會進入著名學府讀研深造,雙喜臨門,老婆順利產下寶貝女兒。“養兒方知父母恩”,成為了父母,為孩子的每個小感冒牽腸掛肚時,為孩子的每一句牙牙學語每一個小的成長欣喜萬分時,為家里的老小努力賺錢刻苦求學時,才體會到父母養育我們的不易。我的父親,在我呱呱墜地時,在我考入大學時,在車站送我第一次去往遙遠的東北時,在我當年進入部隊時,他又是怎樣的感受和心理呢?
從母親口中得知,他送我去車站時,還沒等車開便轉身離開,那是因為不想讓我看到他強裝堅強外表下脆弱的眼淚。上學時,每次他有什么記掛的,都會讓母親在電話里叮囑我,自己只是默默地站在身后。快畢業那年母親得了腦溢血,家里四處借錢給母親做手術,而我不知情能安心學習,這一切都是父親讓瞞著不告訴我。父親有胃病、腰椎間盤突出等毛病,他也從來沒向孩子們說起,心里只想著“自己還能動時多干點,不給孩子們添負擔”。
和父親已錯過了太多,難道還要再錯過下去嗎?“解鈴還得系鈴人”,我所擔憂和恐懼的輪回,還得自己來解脫。求學有了寒暑假,所以有了更多的自由時間,假日里,帶著孩子回老家,和父親拉拉家常,告訴他這些年自己所走的路,講講訓練和執行任務的苦與樂,講講我這個老學生的學習生活。陪他在廚房看他熟練煮炒蒸燜,嘗嘗他的好手藝。看女兒在他身上調皮的騎馬歡笑,爺孫倆享受著天倫之樂。我的擔憂和恐懼一點點在消失!
慶幸自己的解脫與醒悟!清醒才知,父愛如山。父親這座山,厚重,巍峨。而我,也直到現在,才看清它的全貌,融入到它的懷抱。父愛如酒,父親這壇酒,醇厚,濃郁。而我,也直到現在,才算真正品嘗到父愛這杯酒的甘甜!
最后,謹以歌曲《父親》,送給我的父親:
總是向你索取卻不曾說謝謝你
直到長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
每次離開總是裝做輕松的樣子
微笑著說回去吧轉身淚濕眼底
多想和從前一樣牽你溫暖手掌
可是你不在我身旁托清風捎去安康
時光時光慢些吧不要再讓你再變老了
我愿用我一切換你歲月長留
一生要強的爸爸我能為你做些什么
微不足道的關心收下吧
謝謝你做的一切雙手撐起我們的家
總是竭盡所有把最好的給我
我是你的驕傲嗎還在為我而擔心嗎
你牽掛的孩子啊長大啦
感謝一路上有你
想對你說:謝謝父親,感謝一路上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