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溝通達人嗎?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氣場不和、無法溝通的人?
我們常說,會說話的人特別會“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你知道這背后的科學解讀嗎?
在這個“溝通和寫作”被視為最重要能力的時代,你想了解自己的溝通風格,從而提高自己的人際溝通能力呢?
對人際溝通的關注和重視,源自3月初那堂《繪制職業成長地圖,高效實現職場進階與轉型》(詳細內容請參見前文《一趟能提升我們職業能力的方法論》)。通過對自己的優勢、目標、能力缺口進行多次梳理,我給自己定下了三個任務:專業積累、溝通表達和人脈積累。
為了提升溝通表達能力,在之后半個多月的時間,我讀完了《凸法則——從默默無聞到脫穎而出》——一本有助于提升溝通表達能力的書,另外三八節那天機緣巧合之下報名了“DISC女性寶典”的系列微課,希望進一步地了解自己。
這一本書和一堂課,對我來說就像打開了一扇窗,把人際溝通的全景、細節以及運行的規律全部展現在我面前,醍醐灌頂般地解答了我一直以來的很多疑問,并讓我對如何打造更好的人際溝通有了一些思考。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溝通戰略——不同情境下的快速切換能力
薛毅然老師曾說,她有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不同情境下的快速切換能力,比如私下里她是個特別有親和力的人,但一旦涉及到工作她就會非常嚴肅甚至嚴苛,所以工作伙伴和朋友對她同一維度的評價有時候甚至會矛盾。
我們老家有個詞叫“半調”(此處音譯哈),指那些某些場合下不講情面的人,雖然這個詞略帶貶義,但談起某些有魄力的領導時,也會用這個詞來形容?,F在想來這些人也是具備了或多或少快速切換能力的人。
工作之后,也接觸過一些職位高的人,他們的一個共同點都是具有極強的快速切換功能。工作的時候表情嚴肅、要求極高、批評人不留情面,但私下里卻沒有架子,甚至可以跟你嘮家常。
對風格經常"突變"的領導,之前我摸不著頭腦,也很難領會領導的用意。因為自己總是在各個場合“保持原貌”,但后來發現,有些需要非常嚴肅的場合舉止就會略顯幼稚,某些輕松愉快的場合,我卻顯得非常呆板無趣。現在想來,一方面是因為年輕,閱歷不夠,另一方面是因為缺少靈活的“身份轉換”能力。
以上說的是我們需要在不同的場合切換相應的角色,讓自己從外到內與當下的場景和內容相符。此外,當我們面對不同風格的溝通對象時,也需要轉換成與其相適應的風格,采取不同的應對策略,這樣才能提升溝通的效率和質量。
這里要介紹一下DICS理論,它根據人們的行為特征,從積極/消極和友好/不友好將我們分為四類人,分別為D型、I型、C型和S型人,分別代表指揮型、互動型、支持型、思考型,他們的行為處事風格各不相同。
高D型的人強勢,喜歡掌控,有一些咄咄逼人。因此在與高D型人溝通時應目標明確,說重點,用“同時”代替“但是”,盡量減輕其不被重視的感覺:
高I型的人多數是話嘮,談話容易跑題,有一些情緒化。因此跟他們溝通時要注意不要被帶跑題,多夸贊其想法有趣,并堅持自己的觀點;
高S型的人顯著的特點是不表態,喜歡躲起來,但是情緒大爆發時很可怕。跟他們相處的策略是讓他先發表意見,表達自己的訴求后給他時間和空間考慮;
高C型的人比較慢熱,不愛變動,冰山臉,喜歡獨處和分析風險。跟高C型人的溝通策略是用比較的方式提問數據,確保你分析過風險,不要耗費情緒套近乎,用整體的策略。
通過DICS理論,一方面我們可以了解自己的風格,知道自己在人際溝通中的優勢和劣勢;另一方面在與人交往過程中,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場合,根據別人的言行舉止預判其風格,然后因地制宜、對癥下藥地采用相應的策略。
舉個例子,面對高D型的領導,要清楚他比較強勢,不喜歡下屬明顯的“違抗”,平時匯報工作時要目標導向,突出重點,簡單明了;當我們對領導某項決策有不同意見時,一定要應用以退為進的策略思維,避免“硬碰硬”。
我們還可以運用DICS理論來促進家庭和諧。如果你的愛人是高C型,那你一定避免不跟他商量就決定了的突發性事件,他的小心臟承受不了變化太快的世界,另外如果你喜歡熱鬧,也不要勉強喜歡獨處和安靜的他總是陪在你身邊。如果你的愛人是高S型,那他需要你給予更多的關注、體貼和支持,多聽他說說話,多給予一些關愛。
DICS理論還可以用在育兒方面。不同風格的孩子性格不同,關注點不同,所需要家長高質量的陪伴也不同。例如,高I型的孩子外向,愛表現,受歡迎,是集體中的開心果。這類孩子在意別人對他的評價和態度,因此家長千萬不要在眾人面前批評他,在陪伴他們的過程中應多以投以贊賞的目光,有指向明確的認可他的做法,并用“漢堡包”式的方法(先說好的,中間夾一些批評)指出他們的不足。要加強其在韌性和耐心方面的培養。
溝通戰術——貢獻價值和積極的影響
如果說DICS理論為我們指明了人際溝通的“道”,那”凸法則”(INTRIGUE法則)就告訴了我們具體的“溝通術”——開場白,新穎,高效,易記住,互動,給予,有用,實例等,指導我們在這八個方面如何脫穎而出。
因篇幅原因,在此我先引用其中的幾個溝通技巧:
用連續發問的方式引起別人的好奇心。第一步,以三個令人驚訝的“你知道嗎”相關問題開始;第二步,使用“想象一下”連接提議方案的三個屬性,造成“誰不想那樣呢”的效果;第三步,用“其實,你不必想象了,我們已經創造出來了。實際上......”句型過渡。
你需要找出自己與其他人有何不同,如果你獲得了一些少數人方能獲得成就,這項成就也許就能讓你脫穎而出。
“主動的人終有好事情”。我們的生活質量取決于我們圈子的質量,而圈子的質量取決于我們創造或組織高質量互動的意愿。因此,歸根結底,一切都在于我們自己。
不要把我們的目標定位為展示自己的才華,相反,給別人展現他們才華的機會才是更高明的做法。
如何找出我們想聯系之人真正關心的事情,之后可以率先關注他們所感興趣的事情。這樣做是創造彼此感覺有意思的互動的關鍵之一。
不要滿足于停留在概念、理論和豪言壯語的分享上,而要詳細說明這件事發生在何時何地,以及當時說了什么或應該說些什么。這樣一來,你才是在談論真實的世界,人們才能將你所說的聯系到實際情況中,而非讓你的話飄在空中,沒什么實際用途。
以上就是我對溝通能力戰略和戰術層面的一些簡單的思考??偨Y一下,戰略層面,我們要建立快速切換的能力,包括兩個切換,一是針對不同場景我們要切換成相應的角色,二是針對不同風格的溝通對象,我們要采取相應的策略;戰術層面,建議大家讀一下《凸法則》這本書,它從八個方面給了我們實操性很強的指導,比如開場白用連續的問句引起他人的注意,積極主動去跟別人建立連接而不是等待被連接,把溝通的目的確定為幫助別人展現才華等。
以書中的一句話來作為結束語:
你在生活中的成功與滿足與你能創造的溝通質量是直接成正比的。
愿我們每個人都能在工作和生活中用良好的溝通創造價值和產生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