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看到一天新聞,講美國一動物園管理人員,為了營救不小心掉到動物園圍欄里的兒童,射殺了一只大猩猩。
昨天初看到這條新聞的時候,沒感覺什么。除了腦子里大概對這件事留下點印象外,別的觸動,對我這樣一個“冷血無情”的人來說,真的沒什么。
不過,今天早上在吃“15元早餐套餐”時,大廳的電視機(jī)在播放這個新聞。抬頭聽了一下,又進(jìn)一步有了些了解,大概是男孩兒父母在社交網(wǎng)上發(fā)表自己對孩子管教很嚴(yán),這點認(rèn)識他們的人都很清楚,這可能是來解釋大眾對孩子父母失于嚴(yán)格管教孩子的批評吧。還有一部分人指責(zé)動物園,不應(yīng)該直接采取射殺的手段,剝奪了大猩猩的生命。新聞解說很短,隨后就跳到了另一個事件。
從新聞里回過頭來,又低頭看自己的手機(jī),正好刷“新聞聯(lián)播”,里面又用文字詳細(xì)記述了一下這件時間。解釋了一下當(dāng)時的情況,及動物園采取直接射殺而不是注射麻醉藥是因為情況特殊,麻醉藥需要十到二十分鐘的時間才能起到作用,但是當(dāng)時情況緊急,小男孩兒生命危在旦夕,所以動物園方面采取了極端手法。新聞最后也給了早些年其他的案例,來說并非所有的大猩猩都有攻擊性。新聞到這兒也就結(jié)束了。
可能對于新聞來說,更多的是客觀的說明一件事,讓看到的人了解,至于評價是什么,大抵應(yīng)該是看到的人自己的思考。
看完手機(jī),我忽然想到了“唐山大地震”里的畫面,電影里的母親在面對一雙兒女的生死時,選擇了兒子。這和這件事件很像啊,也許你會說,怎么會呢,電影里是一對親兄妹,而這里只是一只動物和人,就連等級都不一樣。可是拋開人類這個界限,對于整個自然界,無論動物植物還是人,不都是生靈,不都是自然里孩子嗎?
我想之所以最后是以大猩猩的生命換取了男孩兒的生命,只是特有情感流露的需要。作為同胞,動物園管理人員他們也有兄弟姐妹父母孩子,他們更能體會孩子在遇到此等危險時的無助,孩子父母在遇到此等危險時的焦慮。并且情況緊急,沒有辦法讓他們周旋找到一個兩全的辦法,所以在同為自然生物的大前提下,給關(guān)系更近的人類同胞押了更多同情的籌碼。
我不能代表所有人的心聲,并且以我的水平?jīng)]法作出客觀全面的評價,我只是說出我的一點小想法。并且對于網(wǎng)民拋出的大猩猩作為瀕臨物種,沒有保護(hù),卻被射殺,我只能表示惋惜,沒有任何反駁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