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一段廣告工作經歷的結束

是的,我辭職了。


【打破】

這是一件很糾結的事情,

日子過得好好的,

打破現有的狀態,

怎么著心里都不舒服。


【預演】

我曾在腦海中,千百次預演:

之后,我要怎么辦?

怎么進行下一次求職,下一件事情要怎么做,怎么和新的環境相處。。

但,它只能是在腦海中的,沒完沒了的,一種可能。


我,可能會一直這樣,我真的很適應現在的生活。

日子不會有什么變化,直到環境變化。


我太被動了,但這樣不是很安全嗎?


【現狀】

對于現在的一切我沒什么不滿,都很好。

只是我個人在價值觀上,有點不贊同。但用價值觀來衡量,這是件很幼稚的事。

有千百種理由,我自己都可以瞬間說服自己。


但,我還是不自覺地推了一把。突然就提出離職了。

本來安安靜靜的位置上,把我推向了眾人眼前。

我發了朋友圈,發現它的信息傳播如此有效。騰訊這個社交價值圈,是非常有效的。


【點贊】

當我看到一堆點贊,還有詢問過后,拋來一句“跟隨你的內心”,

突然有種孤獨感,放佛他們再說:“我看你怎么辦”。

莫名有點心慌呢。

把自己逼上這種境地,真是自找的。

有種小時候,搞了個大破壞,等著被大人懲罰的感覺。


因為,我想辭職。


【為什么】

大人也是喜歡問“為什么”的,

但和小孩子不一樣,小孩在尋找意義,大人在滿足意義。


什么原因都不是,我就是想辭職,不要那么多為什么。

如果有一次,逃離“意義”的牢籠,什么原因也不問的,做一件事情,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大人一定很有滿足感,覺得很刺激。

但,這是他們小時候習以為常的的事情。


呃,我是做?國外網賺的。


【網賺】

剛來的時候,我以為,我們是幫一些網站刷活躍度和注冊用戶的。

后來逐漸發現更多,原來是做網賺。

這個經歷在以前寫過了——《我是如何漸漸步入網賺的坑中》


「網賺」這個詞說來比較早了。

以前我們只把網絡當做一種娛樂方式,十分虛擬的東西。如果可以在這個虛擬的世界,通過簡單的方式獲利,似乎很比”現實世界“的勞動,顯得輕松。

比如現在淘寶上的刷單啊,還有水軍,小說打字這類的。


那么這個公司是做網站廣告的,建站,拉廣告,模擬實現轉化,收錢。

說高大上一點,相當于做外貿了。全英語的工作環境,高學歷的口語人才同事,寬敞的辦公環境,年輕有活力的團隊。足夠與外人說道了。


【顏值】

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但我們從來都是通過,一個好的外貌直接獲取,對于一個人的感受。

如果說,一個行業也有顏值。那么什么是一個行業的顏值?

我列了這么些:

1.對設計是不是夠重視?

2.對效率是不是有追求?

3.在鄙視鏈中,位置是不是夠高?

4.道德心理層面,是不是有制高點?

5.有沒有情懷,有沒有理想,能不能忽悠?

這么說來,這個行業并不那么好看的。這是一種作弊行為,對廣告主和行業是一種傷害。


我了解的行業,這些


【灰色產業】

以前我只注意到,這是個灰色產業。特別糾結其價值。

這里有幾篇我閱讀過的,相關的文章,可以一窺究竟:

刷閱讀量只是弄虛作假產業的冰山一角,遠的不說,僅互聯網圈,刷成交量,刷好評,刷Alexa排名,刷各種榜,刷App Store,刷單,刷安裝量,刷收視率,刷票房,虛報用戶數,虛報融資額、虛報收入、虛報利潤……建立在虛假數字上的就是一個如此龐大的產業,以至于越來越多的人被裹挾進來,以至于不弄虛作假、坑蒙拐騙的反倒沒臉出來見人了。

——《公眾號刷量與民族傳統》


申宏遠認為,這個行業不僅不會衰敗,反而會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更加興盛。

“表面對我們恨之入骨,不惜重金絞殺,暗地里又故意給我們留下后門”,這個90后的小伙,看起來極為老成,在見不得光的地下黑產中,他悟出了自己的人生哲學。

他說:“人性終有見不得光的陰暗,我們就是他們黑暗中的欲望。”

——《欺詐盛宴:百萬黑產軍團,兩千萬手機號,瓜分百億蛋糕》


這事我也聽說過,有些確實不是電商平臺或高管的本意,但是執行層面的人在kpi的壓力下,有這樣的動機和目的,甚至會手把手教下面的客戶,如何執行刷單,如何做出這樣的數據。而且,被查處的概率極低。畢竟這種行為讓平臺看上去很繁榮不是么。

——《【科普】自充是個什么鬼》


與CPM/CPC相比,收益更加豐厚的CPA/CPS才是近年來廣告作弊的主戰場。由于CPA/CPS直接偽造流量的成本較高,勤勞勇敢的廣告人們想出了燦若群星般的作弊手段

——《互聯網廣告作弊十八般武藝(下)》


“中國人的錢是騙不完的”,坐在我面前的 Y 姓人士對我說,笑了笑后停頓片刻,“你看某條用四年的時間證明了兩個字的商業價值——庸俗。”

——《揭秘微信里的暴力色流,日流水 400 萬》

通過網絡渠道,無論公眾號還是游戲等,都容易編織一個虛假的網絡,讓你深陷其中。你看到的微信微博頭條等文章的閱讀量,游戲的榜單和充值金額,活躍的社區景象,都可能是水軍、羊毛黨、機器制造的。

重點在于,它們每一筆都不是小生意。


常看到網上特別戾氣的聲音:“既然做個好人這么吃虧,我為什么要做好人?!”。

講道理,沒人強迫你要做個好人。即使做壞人,你也不見得,比別人做的好。

用價值觀和道德,單方面評價一件事的好壞,有些幼稚。

因此,我特別想找出,它們的價值。

是誰?是什么需求?在為它們買單。


即使它們是合理的,造假是捷徑,滿足造假也是捷徑,但我不覺得他們是高效的。


我所處的行業,應該是


【互聯網廣告】

「互聯網思維」這個詞,有人從中嗅出的是新商機,有人從中得到是新渠道,有人從中找到新教義……

我從中感受到的是規模化和信息化,得出追求高效簡潔的用戶價值思維。

接觸一些新媒體和計算機廣告行業后,倒有些不好的偏見了。

當然我本來對于廣告,就很反感。

只會選擇我掌控的,手機自帶的軟件,以及默認設置,我就基本很少用。

但,跳出這個灰色產業。互聯網廣告,比傳統的廣告的確要高效不少,是符合趨勢的。

所以簡單總結一下,我真正所處的行業。


【媒體】

剛開始呢,商家提供物品給消費者,媒體呢是提供信息的。但是媒體,大部分都是免費提供信息的,沒有收入;商家希望通過宣傳自己物品的信息,獲得更大銷量。這樣雙方的合作需求就有了,這就是廣告。

報紙和電視臺是媒體,互聯網也是媒體,而且大家獲取信息的渠道集中到了互聯網上,大家的時間大部分也花在了互聯網上,因此互聯網就很有廣告價值了。

那如果我要再互聯網上,投放廣告,去哪里投呢?以前大家上網,新聞門戶網站、導航網站。搜索引擎是主要陣地,所以當然找這些門戶網站和百度不就行了。

但互聯網上的網站超級多,我有一個小網站,內容不錯,流量質量也高,可廣告主找不到我,我也找不到廣告主怎么辦?咱不能單打獨斗,要中小網站要聯合起來!

多個中小網站作為一個整體共同面對廣告主,不僅省了廣告主跟各個網站分別談判的麻煩,也為廣告主增加了價值。


【廣告聯盟】

AD ?Network 就是一個網站聯合起來和廣告主交易的平臺,廣告主給錢,媒體給廣告位,聯盟呢收中介費。

廣告聯盟除了分發廣告位,也會對廣告的效果進行檢測,比如點擊量,展示量,或者時間。這都是定價的參考因素。

一些大網站,有些賣不出去的邊角廣告位,也會放聯盟,幫助給賣出去。


這么說,AD ?Network 這么方便,是不是大家都很喜歡它呢?那可不一定

定價權在聯盟手上,網站沒掙到錢都讓它賺走了。廣告主也不喜歡,你那么多小網站,投進去沒什么效果,我還不如找大網站。

AD ?Network 在市場上也不止有一家,可能手上有網站質量不錯,但是找不到合適的廣告主,那只能把低價賣給其它的 AD ?Network,而下一個 Ad Network 又可能把它們轉賣給第三個Ad Network 。

這回廣告主就頭大了,中介太多了,我要選哪家 AD ?Network ?

網站長也頭大,每家 AD ?Network 的廣告格式和定價,還有廣告主不同,我選哪家?


【互聯網廣告交易平臺】

這時候又出現了一個更大的中介,Ad Exchange 。這個平臺上不僅有廣告主和媒體,還有 AD Network 。

廣告主就不需要找那么多 AD Network 聯系了,AD Network 如果沒有某些媒體廣告位,也可以在這個平臺購買相應的。

相比 AD Network ,Ad Exchange 并沒有廣告位定價權,它像一個自由的市場,價高者得。

這也使得怎么出價成為一個大問題,平臺中的參與者很多,也顯得更加復雜。這么多廣告位哪個才是有效果的?總不能一個個試吧。


【需方平臺】

Ad Exchange 這么復雜,于是出現一個更簡單的平臺幫助廣告主在 Ad Exchange 中選廣告。

DSP(Demand Side Platform)對廣告位進行分析,劃分為目標人群供廣告主選擇,幫助廣告主更好的投放廣告。

做這個分析,需要大量的數據,也有相應的 DMP (數據管理平臺)為其提供數據。


上面就是互聯網廣告行業的一些基本的玩家,廣告效果按照點擊、展示、用戶行為、銷售額、引導注冊等標準來評價。

我所處的公司則扮演媒體的角色,通過實現各種廣告聯盟需要的效果,獲取盈利。


我想,我的收獲是


說了一些客觀的東西,該來說一些主觀的。個人觀點是很難正確的觀點,它總難以完美,越顧及多個角度,就越中庸,到最后等于沒有觀點。

我可以說這個公司比較遠,但是我能夠早起;可以說這個工作比較無聊,但是我沉得住氣;可以說這個事情沒什么成就感,但我可以折騰讓它更有效率;可以說這個行業比較浮躁,但我和它一樣啊;可以說……

就像一滴水,落在任何容器里,變成它的形狀。


溪流應該按照的地形,來決定它的流向。我們總想為它設計一個流向,誰知這只是一個發現地形的過程。

但我們都需要時間,去做這個徒勞的設計。

我最大的收獲,就是時間吧。

該流動起來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