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較缺覺,以前,我想到的,就是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那就是人生的優哉游哉了,可能是上了十幾年學的緣故。
1.
以前生活不規律,晚上老失眠,早上總是昏昏沉沉的,很長一段時間都很難改變,記得上學的時候,上午的課,我總會習慣性的打瞌睡,喝濃茶都沒用,每天起床,我最大的幻想,就是要是周末該多好啊。以前的愿望太小,就希望能睡足,很多年過去了,現在可以習慣性的在早上7點醒來,并且醒來后,再睡也不好入睡了,我常常自嘲,老了。
也不全是吧,步入社會,很多東西都變了,自己變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需要去獨自生活,承擔一些壓力和挫折,所以,所追求的東西不再那么單一了。
比如,擁有一座大房子,坐落在繁華都市之一隅,大隱隱于市式的鬧中有靜,擁有一輛自己的車子,說走就走,周游世界,隨心那種的,閑暇時品茗讀書,或者烹煮野炊,觀影賞劇,做有意義的事情。
我知道,這些都需要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上,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嘛,不過,想早點退休的人也不乏少數,早退休并非是一件玩物喪志的事情,從某種意義上講,早退休是人對自由的向往。
可能有人說,我們每個人都是自由的,誰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非也,我想說的自由,是對時間的完全掌控,可以不受外界因素的支配自己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年輕的時候,真正能做到的人,寥寥無幾。
2.
前段時間,我向小伙伴們征集今年大家的微心愿,沉寂一段時間的微信群瞬間沸騰了,原本以為大部分人會說道升職加薪,當上CEO,迎娶白富美之類的,沒想到,除了有幾個人說希望世界和平,大吉大利,更多的人說希望能夠“回家”。
說到回家,我算是工作以后離家比較遠的,為了生活嘛,五湖四海都是家,還是因為市場的自然選擇,很多小伙伴跟我一樣也是從外地來的,打拼事業已經不再局限于父母在,不遠游了。其實相比我而言,他們都離家太近了,我至少需要一天多才能到家,他們最多幾個小時就到了,我有時候也會突然冒出一個想法,我要是他們該多好啊,離家那么近,每個星期都可以回家看望父母,也就是想想而已。
這件事觸動了我,人其實一直都在追求,這種追求也源自于人一直的不滿足,而這種追求又伴隨著物質條件的改善而不斷升級,因為物質條件的進一步改善,引起人不滿足的進一步產生,所以有人說人性的弱點之一就是貪婪,從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為人對更好生活品質的追求促使了人不斷的奮斗,而奮斗進而幫助人實現好的生活,這是一種循環模式,就像換車一樣,剛開始擁有一輛QQ,隨著發展又換了一輛大眾,大眾換完又想擁有皇冠......
試想,那些小伙伴們想回家,這是一種對未來生活的階段暢想,當然,某天有人實現了,那么他會不會停止更高的向往?當然不會停止,因為他可能會在其他方面有所追求,這種追求會一直下去,直到有一天我們老人,即使老了,還會期盼著孩子去實現。
于是,我們所暢想但又沒能實現的生活方式,這種追求又落在了孩子的身上,從而涓涓不息。
3.
說到底,每個人都不想被掌控、被制約,這是人的天性決定,就像遠古時代的刀割火種一樣,只是那時候人的生命不能得到安全的保障而已,自由掌控的時間,可以對任何人說不,不會因為金錢而煩惱,不正是你所想的嗎?
可是,自由與能力是匹配的,你有多大能力,就能得到多少自由,上天其實給每一個人的時間都是公平的,李開復老師在《向死而生》中全新的闡述過關于健康與疾病之間、關于生與死之間上天給予每一個人的公平,開復老師曾經為了事業的打拼沒日沒夜的工作,每一刻都被他有效的利用了,有人稱他為鐵人,但是當癌癥來臨的時候,他也會像其他人一樣倒下,那些曾經的光環也不會讓他免除病痛,于是他深感上天給予每一個人時間的公平,過度的消耗生命來創造價值,終將導致身體的透支和疾病的來臨。
楊小米曾經也闡述過用時間換取金錢和用金錢換取時間的道理,她更多的是對工作中的我們進行了建議,如果放到更加宏觀的生活領域,我更想補充一句,在確保健康的基礎上,金錢和時間是可以交換的,否則,時間的價值大于金錢。
前段時間,我發燒了,連著兩個星期,發燒和感冒接連襲擊我,最初,我還強忍著頭痛寫字,后來,實在扛不住了,住院了,只好停止了幾天,我感到身體在抗議了,身體有時候看起來遲鈍,其實很敏感的,在你不經意之間,就會給你當頭一棒,讓你還擊的機會都沒有,那段時間的痛苦,雖然已經消散,但給我帶來的是醒悟。
以前,我無數次的覺得,年輕就是資本,因為年輕,我們可以去超越一切,如今,我更想說,年輕時候,保持健康才是我們的資本,在健康的基礎上,無論怎么打拼事業或者生活都可以,追求自由的生活,依然是在延續生命,讓生命更加充滿意義,如果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而忘卻一切的拼命,當健康有一天罷工了,一切也就失去了當初的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