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群里的一個叫零瓏心的朋友聊天。
起因是因為我畫了幾個微信表情包,她看完覺得很有趣,就幫忙改成了動態版,我看了也覺得特好玩,于是就說,要不我們聯手來開發一下吧!反正我的涂鴉都已經畫了厚厚一沓了。
聊這事兒的時候貌似還是年前,聊完之后因為過年就擱置了,她上周問起我也就想起來了。明確了各自的分工要求之后,零瓏心同學就開啟了項目負責人模式,她總結了她看到的表情包的套路,比如:表情包要傳遞的目標是什么?是個人品牌還是啥?還有表情包最好形象統一這樣方便推廣等。
有沒有覺得有種熟悉的味道?
一旦我們開始去做某事,就很容易進入“專業模式”,這里面可能包括了目標受眾、表現形式、效果復盤等一系列的標準動作。
就好像川叔當年進公關公司,連實習生在面對一個問題的時候,都會不自覺地說,那我們來做一個SWOT分析吧!
嗯,其實我并不覺得這種模型分析有什么錯,但秒變身進入專業狀態,很多時候往往會丟掉你最初做事的理由,就是——你為什么要開這個項目。
如果是工作接到的任務,或許有的人會說,我沒辦法拒絕啊,所以我只能立刻逼著自己去應對,但結果呢?
你是否也曾有過,你明明知道今天必須要交報告了,但卻一直到12點都還一個字沒寫?
你是否也遇到過,哪怕請教了前輩一萬次上臺發言的流程,但在后臺等待的三分鐘也一如一個世紀那么長。
你是否也懷疑過自己就是拖延癥晚期,自己聽了太多的道理也活不過好自己的人生?
以上三種狀況我都有過。
我稱之為“無限期糾結且反復死循壞”狀態。
四年前的一個深夜,我在公司加班,當時已經是晚上十點了。
那是我那周第四次留在公司,一千多平米的辦公區,只有我工位的燈還是亮的。
我接到的任務是要寫一份明年集團的品牌計劃,一個年度計劃。
那份計劃對我來說至關重要,因為我知道那是一份考卷,兩個品牌經理競爭同一個崗位,誰的計劃更強,誰就會被留下,反之,弱的那一方或許會被降職,更大的可能是被辭退。
道理,我比任何人都清楚。
壓力,我覺得無比巨大。
有沒有勝算,我不知道。
然后,那份計劃表我憋了一個禮拜,楞是一個字也寫不出來。
其實最初的時候我是有交一份上去的,按照去年的計劃,梳理了一下品牌部的工作任務列項,然后就很順利地寫完了。
領導看完之后說了一句,這不就是去年的計劃改了一下日期嗎?如果只是去年的延續,我干嘛還要你寫一份?
我想聽聽你今年的想法?
我當時內心的OS是,我沒想法呀?我之前提的想法你不是說不靠,就是沒錢做,我哪還有那么多想法?
當然,這句話肯定只能是放在心里說說而已。
我臨關門的時候聽領導說,我以為你會寫的不太一樣,因為另外一個經理交上來的,也就是這樣的東西,我希望你能拿出點你自己的看法。
好像思路就是從那時候開始卡殼了。
我什么都想不出來。
我白天在忙工作,只有下了班之后才能開始想。
我在辦公司反復踱著步,想著到底計劃是什么玩意,是不是我報上去了,領導就一定能審批?領導是在難為我嗎?是要開除我么?
一份合格的報告長什么樣兒?我需要百度一下么?還是我需要從網上找點案例和靈感加進去?
自此我開啟了無限死循環模式。
下班之后開始來回踱步開始琢磨,頭腦中各種想法紛至沓來,但沒有一個是和計劃有關的。
差不多兩個小時之后我開始覺得餓了,上網定外賣,等外賣的時候開始寫報告,外賣來了,吃完之后再看自己寫的,又覺得都是垃圾,刪掉。
就這么周而復始,自我折磨。
期間我使用了工具、模型,但都毫無效果。
所有的邏輯關系都只是告訴你,你現在遇到了什么樣和什么樣的問題,但是解決的方案呢?
沒人知道。
這種狀態憋了整整四天之后,我開始陷入崩潰。
因為我覺得我輸定了,明天就是周五,下周一就要開會,我現在卻連個屁都寫不出來,我可能真的就要滾蛋了吧?
既然已經決定了要滾蛋,我就思考一下滾了之后我要找什么工作吧?
我第一次發現,原來我如此痛恨做品牌這回事。
因為太虛了,沒什么成就感,更談不上什么成果,全公司都沒幾個人懂的,我做的完全沒方向。
我覺得自己就好像在黑夜里劃船,我多渴望老板或者上司能巴拉巴拉地告訴我,品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們的階段性目標是什么,以及我們上半年怎么做,下半年如何做之類的。
這樣我一定會覺得很輕松,畢竟目標分解和執行一直都是我的強項。
我討厭沒人帶著我做,我也討厭做這個什么虛頭巴腦的品牌工作。
我只想當一個營銷狗,去項目好好磨練,利用自己知道的廣告和公關知識去項目上去發揮自己的長處,那樣我才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而不是像現在一樣完全沒自信。
想到這里我忽然想起那個做營銷策劃的同事,想起以前在廣告公司,后來跳槽去了甲方的同事,也不知道他們如今是不是也已經混得風生水起。
反正報告也寫不出,我就索性去網上找他們聊聊天吧!
結果一聊才發現,一個和我一樣在瀕臨裝死的狀態,因為項目上工作壓力大,每周都要出報告,做競品分析,還要想文案,和活動傳播方案,回家也是在拼了命的寫PPT。
另外一個則是已經辭職了,因為項目結束了,他就立刻失業了,他覺得在甲方沒什么前途,做的還是廣告公司那堆事兒,但不知道未來在哪?
兩個人唯一的共同點就是都羨慕我,覺得我混到集團還算不錯,這讓原本是想訴苦的我,反而有點張不開嘴。
這讓我重新去思考,即便將來我去了項目做策劃,或許也要面臨以上兩種情況吧?
忙死,或者結束之后被再見。
他們羨慕我,是因為他們都期望有機會能到集團去,在他們的認知里以為集團就是管控工作,無非就是錢多活兒少的閑職,但至少是上升了一個層級,而我卻身在一個高位還不自知。
如果這兩個我羨慕的位置未來的通道還都是跑到我如今所在的位置的話,那我還苦惱個什么勁兒?
或許我會想說,現在的我缺乏經驗,缺少磨練,我沒什么核心競爭優勢,所以我做的是誠惶誠恐呀!
我需要去鍛煉一下,我需要把東西都學好了再回來呀!
可,機會等你么?
職位等你什么都準備好之后,一直留給你么?
做夢!
如果營銷的上一層是品牌,如果現在做品牌的人還不那么多,那是不是我從現在開始如果去死磕品牌的話,等將來那些做營銷的人想明白了,呼啦啦再擠進品牌領域的時候,我或許已經是有兩年工作應驗的老人了,那時候的我是不是能因為資深,而多一點自信呢?
到哪里都會有所謂的比較。
有師傅領著自然成長快,但如果沒有師傅領著,是不是也意味著你的平臺更大一些?
因為你成長快了之后的第一個任務或許就是超越師傅,而現在我沒有師傅,我只需要超越過去的自己一點點,就是進步了。
等我想到這里,我忽然找到了我做品牌的意義和價值,在別人還沒機會的時候,我已經進來了,那么提早下手去研究,這些就是經驗。
等日后他人進來,找到系統的方法去帶領他們,對我來說是個提升。
在新手在學習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品牌人的時候,我已經在學著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品牌團隊領導者,這就是晉升和差距。
不用比別人多跑很多步,只要多過人家一個身位的距離,你都是領先的。
我一直都在嘗試用工具解決初心的問題,但其實你沒辦法用理性點燃熱情。
而一份沒有初心的工作是沒熱情的,是很容易讓人一直敷衍對付的去應對的。
我為什么要這么做?這個問題后來成了我每一年都要自己的一個問題。
最后,當我想明白自己為什么留在這里之后,我找了一張白紙,把目前的工作任務做成思維導圖,每個列項下面我都在問自己,這是你擅長的領域么?今年你可以從這里提出新的改革方案和變化么?你有哪些資源可以協調?還有沒有那一項是你一直想做,但是卻不知道怎么去做的?可不可以啟動最低的一個開啟計劃?
最后五項工作內容,我在三項里找到了可以創新的點。我用思維路徑把這五項聯合在一起,嘗試去回答,我這一年為什么要這么做?我的核心思想是什么?這個問題。
最后還啟動了一項我一直都想做,但是卻因為人員、資源等無法到位的項目,利用最低開啟計劃,設定了一個及格目標。
等做完這一切之后,一個新的年度計劃就有了。
之后想好項目的先后次序,標記月份和成果考核標準,年度計劃就完工了。
那份計劃最后讓我贏得了那場職場競爭,我也是歷經那一次之后,才明白做事里初心的重要。
我對零瓏心說,你說的所有的專業的東西我都同意,也看得出你總結出了很多的個人經驗,但里面有沒有漏項,我想一定有。
比如現在很多人都在定制私人表情包,可你看看是不是他們的私人表情包只有他們自己在用?按道理說,那是形象統一的合格作品呀?
或許你會說,那可能是推廣上出了問題,可能是某個環節出了問題。
這么查缺補漏下去,或許很容易走到一個誤區,就是:你明明做什么都是合規矩的,但結果并沒有你想的那么好。
因為你并沒有深挖自己最開始做這件事的目的。
如今是一個知識IP爆棚,可能馬上就要接近泛濫的時代,可能每個人都會說,我要做個人品牌,我要豎立個人輸出形象,我要如何如何,這些最開始的發心,是你最初的目的么?
我最初寫文章,只是因為覺得總結自己,輸出文章讓自己覺得很開心。
我做這個表情圖,也不過是因為,我覺得畫畫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兒。
這和你后來會不會出書,和你到底有沒有告訴別人什么大道理,和你做什么個人品牌其實沒什么關系。
它就是那么最原始的提問:你為什么這么做?你快樂么?
所以我們大可不必在事情一上馬的時候,就忍不住想著搭建邏輯,讓它變成專業的,具有做大趨勢的,甚至是一個完善的體系。
因為很多事情你都需要前期的試錯成本,你很多的搭建或許不是基于想象推演,就是基于目前自己認為最好狀態的當下,而這兩者都是浮動的。
凡事都會有起伏,沒有什么能一直只升不降,所以如果能接受這個規律,那是不是可以在最初試錯的時候能更輕松一點,能讓自己的興趣值最大一點,或許這一點才會成為你下一步開始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