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教師“混”進了公務員隊伍?
常在機關應答人
在新近播出的《利劍高懸》這個專題片里,有個叫王珉的落水狗,曾經任過蘇州市委書記,后又任吉林、遼寧省委書記。
按照這哥們自己的說法,“像我這樣任兩個省的書記,全國都不多的。”
好也罷,呆也罷,這哥們最終落馬了,不知道落馬的時候會不會想到當初的錯誤轉行,一個大學教師忽然從政,本以為可以光宗耀祖、揚名四方,誰知道最終卻從封疆大吏淪為階下之囚。
今兒教師節,就像有個叫國子監進士的網友笑話我的那樣,只會寫應景的文章,所以再寫個應景文章,說說教師“混”進公務員隊伍的事情。
公務員隊伍里面教師相對來說比較多,特別是在基層。
我記得有年參加教師節表彰大會,坐在主席臺上正中間、“發表重要講話”的那個領導,為了拉近和在場教師的關系,是這樣套近乎的,“我們坐在臺上的這幾位,有4個都當過老師”。
當時主席臺上也就10個人,當過老師的比例占40%,這個比例不小了,也真了不起了。
我剛參加工作,我們的領導們有8個(那個時候領導比較多),教師出身的3個,占比37.5%,也接近40%了。
那么,他們是怎么進入到公務員隊伍中去呢?
一個是靠關系。
我小學時候一個班主任老師,原本教的好好的,但是因為在一次事件中受到了欺負,所以千方百計離開了教育行業,去到了行政單位,后來成了所在地的一名紀委副書記。
當時,從教師行當轉入到行政單位,是很不容易的,這個老師就據說也是人托人、臉托臉地,進入到了行政單位。
再一個就是考錄。
自從有了公務員考錄,人人都可以考試,只要符合條件,這樣給教師跳槽有了更多的選擇機會。
我現在的一個同事,原來就是通過考試進入到我們這個單位的。
那么,教師為什么在領導干部中占據的比例多一些呢?
因為在基層,教師的學歷、知識儲備、工作能力與其他相比,相對而言,更全面一些,而且更能吃苦,更珍惜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加上機關的工作也更多的是寫寫劃劃,這正好發揮了教師的優勢,所以教師更容易脫穎而出。
為什么這么多人不愿意待在學校,跑到公務員隊伍里呢?
理由很簡單,“人往高處走”,作為教師他們認為公務員比教師更有獲得感,至少能夠更能夠贏得別人的尊重,所謂“家有三斗糧,不當孩子王”。
再一個,社會上對教師的寬容度越來越低,教師管理學生嚴一點就動輒得咎,學生則可以堂而皇之的侮辱老師。
特別是一些事情一旦事情發酵,特別是被個別無良媒體推波助瀾、為公眾所知,大家都群起而攻之,認為教師十惡不赦、學生則永遠是完美無缺的,這讓老師怎么不傷心、怎么不逃離這個職業?
所以,當逃離成了一種趨勢,說明我們的教育事業、我們的社會也出問題了,這不能不讓人覺得悲哀。
什么時候我們的官員能夠愿意到大中小學任教,那么這個社會重視教育、尊師重教才算落到了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