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巴菲特的合伙人,所推崇的多元思維模型。是說我們通過學習數學、心理學、生物學、經濟學等多學科,總結各自相應的思維模型,將之融匯貫通,形在一套綜合解決問題的模式。稱之為多元思維模型。
斯科特.揚,《如何高效學習》的作者,一年內學完MIT四年的課程,同時還開著兩家自己的公司。又用一年學習了四門外語,30天學畫肖像畫。
在《如何高效學習》中提到自己的學習方法,也是類似的模型。他會將所學的新的東西與自己現有的知識體系相結合。生物學的內容會用數學的知識體系重新架構一遍。管理學的知識可以用生物的內容做類比。這樣的學習可以讓自己組建一個高效的知識網絡。
知乎上我一個喜愛的答主Lonely Planet在回答人類歷史上有哪些思維能力特別強的人?他們有哪些獨特的思考方法?這個問題的時候寫道:
我們可以打破學科的界限,去學習那些先行者的思想體系也就是他們的學習方式。
其中就有:提醒我們使用MECE的巴巴拉·明托、致力于壓縮成本的山姆·沃爾頓、處理轉型期的安迪·格魯夫、對產品完美要求的史蒂夫·喬布斯、有整天把定位掛在嘴邊的里斯特勞特、熟知競爭戰略邁克爾·波特、將復雜問題簡單化的費曼、熟悉人性影響力的羅伯特·西奧迪尼....
他提出每個人應該在大腦中形成不同的房間,每個房間里放著不同的思維模式,對應著不同的思想先行者,對應解決不同的問題。比如巴巴拉的MECE。
知識的存儲與提取
對于知識的學習和應用,有跡像表明,真正困難的不在于存儲知識,而在于遇上使用場景如何正確和快速的將對應的知識提取出來。
多元思維可以幫助我們對知識進行索引,同時通過斯科特的網絡化的方法,不斷為每一種思維方式建立新的勾子。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幫助我們建立快速提取知識的系統。
我計劃將我這幾年學習的知識和思考方式具像成具體的概念,并建立網絡化的多元思維體系。稱之為100種思維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