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擊劍時,懷著對于擊劍美好的印象而激動不已又萬分忐忑的心情來上第一堂課。然而,現實總會跟想象有所偏差,人也總是對自己有著過高的估計,擊劍遠遠不是看起來那么“簡單”……
既沒有學過跆拳道,也沒練過舞蹈,唯一還算長期堅持過的運動就是跑步。可想而知,柔韌性,對于我而言,簡直就是一場“噩夢”。第一堂課的測試,將我最初的那點激情瞬間撲滅不少。柔韌性、靈活性、協調性,反應能力……這些作為一名劍手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我都是處于差等生的水平。如果說,刨開這些我還剩什么,估計就只剩想要改變這種糟糕現狀的強烈想法了。現在的我,猶如剛剛要學習走路的小孩一樣,一切從頭開始。
柔韌性差,那就從拉韌帶開始。人生二十多年,除了大學時短暫的瑜伽選修課,我的韌帶基本處于休眠的狀態。第一節課,不得不承認,我就輸給了那讓人痛到汗流浹背的拉韌帶,內心不知說了多少次“該死”,也不止一次的瞬間想到要放棄。至今還記得上完第一堂課后,好幾天上下樓梯時、走路時所伴隨的酸痛感。但是,很奇怪的是,雖然練習時屢屢抱怨,可是練完以后,這種清晰的疼痛感,竟然讓我感到滿足。
拉韌帶、打弓步……每天重復著這些必須經歷的痛苦過程時,內心就會抱怨自己當初為什么要來練擊劍,我本來可以有更好的選擇。一邊切身體會著身體每一個“年久失修”的僵硬部位滲透著撕心裂肺的疼痛感,一邊卻還在默默地給自己鼓勁,“再堅持10秒,今天你就可以做到1分鐘了……”每每這種時候,就會莫名地向嘲笑自己的“表里不一”,口口聲聲說不行了,可是最后還是要咬牙堅持下來,最后還是敗給了自己的自尊心,好勝心。現在想來,好慶幸自己還有這些東西來支撐那僅剩的一點兒激情。
作為初學者,除了要忍受練習基本功的疼痛感,還要抵制前輩們盡情打實戰的誘惑。看著他們酣暢淋漓的實戰,紅綠單燈此起彼落,而我只能在一邊刺靶,一遍又一遍地重復相同的動作,直到手臂木然……雖然很羨慕打實戰的小伙伴,也很想體驗一下刺中瞬間的快感。但是,對于現在的我而言,基本功練習是重中之重,只有打好基礎,才能塑造優美的擊劍姿勢。萬事開頭難,可是一旦這個頭開好了,便會翻越一座山峰,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練劍一月有余,慢慢體會到擊劍背后無法言說的一些東西,而我的精神和身體都正在慢慢發生著一些變化。學習擊劍以后,深入了解了擊劍的規則,看比賽時,不再是單純得看裁判器,關注誰得分,誰贏誰輸,而是去欣賞每位選手的打法。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學過擊劍以后,才懂得一些其中的門道。學習擊劍以后,感覺身體變得輕盈,肌肉變得緊實。我開始期待每次的擊劍課,期待教練教我新的東西。不知不覺間,我發現自己悄然走過了那段糾結的“掙扎期”,步入內心所期待的的“甜蜜期”。
如果說當初因為那一襲白衣,因為所謂的擊劍高顏值,我走上了擊劍這條路,那么,現在,支撐我在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的動力便是擊劍真正的魅力,那種你只有親身體驗方能感知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