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孤獨六講》我覺得是蔣勛老師自己孤獨的自語。一共六章:倫理孤獨、思維孤獨、暴力孤獨、革命孤獨、語言孤獨、情緒孤獨。蔣老師自己把比較得意的小說從思考到動筆到寫完到發表到讀者反饋這一整套程序里發生的未發生的,寫出來的沒寫出來的,都做個自我總結和挖掘。看著看著覺得要睡了,不過到時很想看看蔣老師的舌頭考、婦人明月的手指、因為孤獨的緣故這些小說。覺得蔣老師挺會給自己的作品坐廣告的!(這里有個挑大指的贊)
也由這本書知道,我們在高喊解放臺灣的時候,臺灣的人民也在深深的憐憫我們每天水深火熱……真是親兄弟呀。
也知道了巴金老先生的筆名是由巴枯寧和克魯泡特金兩個人的名字中的第一個字和最后一個字組合而來。(我讀書少,別騙我呦)
還知道了俄國革命者的理想是面包共享,美,詩歌,音樂也要能讓所有人共享。我覺得這個理想在咱們這里基本可以實現,所以瞬間覺得自己好幸福!有沒有!有沒有!有沒有!
語言有很多無奈,愈多的語言就有愈多的誤解,愈多的語言就有愈多的偏見,愈多的偏見就有愈多的糾纏不清。這時需要孤獨……止語,止語,止語是一種智慧,我就是話太多……話太多……話太多
孤獨是一種沉淀,孤獨沉淀后的思維是清明。靜坐或冥想有助于找回清明的心……不以宗教的理由,只是讓自己能夠得到片刻的孤獨!好!不就是靜坐嘛!來,一起止語!一起靜坐!孤獨,沉淀,靜坐可以多一點思維的空間,讓生命更細膩,更豐滿,更有味道!